顧宏韜 師 會
醒腦開竅針刺法是著名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該方法主要是針對中風的基本病機為瘀血、肝風、痰濁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竅,而導致的“竅閉神匿、神不導氣”提出的針刺治療中風的法則。該方法在穴位選擇上,以陰經和督脈穴為主,并強調針刺手法量學規范,該方法對中風的臨床治療效率可達98.56%,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應用和推廣。
醒腦開竅針刺法是以內關、三陰交及人中為主穴,輔以極泉、尺澤、委中等穴位,在對腦卒中并發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則是根據患者在患病的不同時間段內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相應的針刺治療。當患者并發癥是吞咽困難的時候,治療時需要配以風池、完骨、翳風等穴位,這樣才能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當腦卒中患者發病后表現抑郁時,對其進行治療時臨床上會配針刺百會、合谷、太沖等穴位,因為針刺這些穴位可以調節患者的神志并且消除患者抑郁的情緒;故而該針法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并發癥配穴針灸組方,在臨床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目前臨床上越來越多的人對醒腦開竅針刺配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的治療進行了研究,但對其作用機制的研究仍很少。Montaner 等[1]對其在人體內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報道。其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外周血中 MMP-9 表達水平升高,且與梗死灶體積大小呈顯著相關性。Rosell 等[2]研究了MMP-9 的水平與腦損傷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MMP-9 水平與MRI病灶大小密切相關,因此得出結論是MMP-9 可能與急性腦損傷密切相關。
李夢雪[3]對醒腦開竅針法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對 MMP-9 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醒腦開竅針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體內MMP-9 的表達,有效改善患者神經損傷程度,提高患者ADL,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徐磊等[4]研究了醒腦開竅針法結合豐富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大鼠運動功能及腦組織梗死灶周圍皮質GAP-43表達的影響,結果顯示:醒腦開竅針法結合豐富康復訓練可以有效促進缺血性腦卒中大鼠的神經功能恢復,增加大鼠腦組織梗死灶周圍皮質GAP-43的表達,由此可見醒腦開竅針法可以對腦卒中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腦卒中患者經過相應的治療后病情有所改善,但是患者可能會出現多種并發癥。目前國內外研究多集中在采用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并發癥方面,故本文對近些年醒腦開竅針法對腦卒中患者并發癥的治療研究文章進行總結,以期為后續臨床工作者提供理論基礎。
2.1 腦卒中后抑郁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后出現的情緒抑郁癥狀及相關身體癥狀。它可以發生在中風的不同階段。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干預,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情況。許多臨床學者對醒腦開竅針刺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進行了相應的研究[5]。陳婉珉等[6]對醒腦開竅針刺法聯合舍曲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相應的研究,結果顯示,醒腦開竅針刺法與舍曲林聯合應用是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法,該方法可以緩解患者抑郁狀態,提升患者自身疾病的治療效果,進而對患者身心康復起到幫助作用。
呂紋良等[7]亦對醒腦開竅針法治療卒中后抑郁癥進行了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其治療的有效率高達85%,且沒有明顯藥物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蓋迎霞[8]通過探析醒腦開竅針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研究發現,該方法對患者的治療優良率達到 95.1%,且疾病復發率為2.4%。吳聰[9]對醒腦開竅針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結果則顯示,醒腦開竅針法能夠改善 PSD 患者抑郁癥狀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且療效優于西藥艾司西酞普蘭。范曉艷[10]的研究結果亦顯示,應用醒腦開竅針法治療卒中后抑郁癥,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采用。
楊麗華等[11]通過研究觀察醒腦開竅針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抑郁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使用該方法治療后,患者可以顯著改良 Barthel指數評分以及 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由此可見,醒腦開竅針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抑郁有較好療效。而賈軍麗[12]、陳香妹[13]的研究結果亦顯示應用醒腦開竅針法對卒中后抑郁癥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且不存在嚴重不良反應。
2.2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吞咽障礙是中風后的嚴重并發癥之一。19%~81%的腦卒中患者會出現吞咽障礙,這通常與腦卒中患者發病時的損害程度以及損害的部位有關,而且這種情況很容易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14]。宋彬等[15]采用醒腦開竅針刺配合補陽還五湯對腦卒中患者并發吞咽障礙進行臨床治療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后并發吞咽障礙患者在恢復期,喚醒腦復蘇針灸干預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減少治療期間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早期恢復。
而溫瑞麗[16]則是采用醒腦開竅針灸法聯合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了相應研究,結果發現聯合組并發癥發生率、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6個月的 SWAL-QOL 得分明顯低于常規組。
與上述研究不同,盧建麗等[17]采用醒腦開竅針法與耳針法聯用;郝有志等[18,19]采用醒腦開竅針法配合刺絡放血法來研究醒腦開竅針法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的治療效果,結果與其他人研究結果相似,醒腦開竅針法是一種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有效方法。而王志勇等[20]、徐穎[21]將醒腦開竅針與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使用來研究其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醒腦開竅針法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單純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2.3 腦卒中后偏癱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極大地降低了腦卒中的病死率,但因其導致的言語、認知、運動等方面的功能障礙卻仍然影響患者日常生活[22]。經研究證實,80%的腦卒中患者會出現偏癱,導致肢體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3]。而近些年來,相關人員研究發現醒腦開竅針法聯合一些其他的臨床治療方法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首先是蔡希瑜[24]、楊友招等[25]、欒歡[26]、王蜜[27]對醒腦開竅針法聯合康復訓練的方式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的療效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都發現,在腦卒中偏癱臨床治療過程中,醒腦開竅針法結合康復療法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幫助患者提升身體機能和運動功能。
韓振強[28]、劉志偉[29]則分別將醒腦開竅針法與益氣活血湯以及化痰通絡湯聯合使用,來研究對腦卒中患者患病后偏癱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其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高達93.02%和94.12%。說明醒腦開竅針法與中藥聯合用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治療,可減輕神經缺損癥狀,改善肢體功能,臨床療效顯著。
2.4 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Cognitive function impairment, CFI)是急性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表現之一。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 1周的 CFI 發生率為 61%, 6 個月時仍有 37% 的患者遺留認知缺損[30]。CFI 以神呆思鈍為主要表現, 屬于中醫“健忘”“呆癡”“郁證”等范疇。臨床觀察發現, CFI嚴重影響腦卒中患者的康復[31],而醒腦開竅針法對腦卒中后輕度CFI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是比較顯著的。王凌飛[32]觀察醒腦開竅針刺法對腦卒中后輕度CFI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并探討其作用機制。結果發現,醒腦開竅針刺法可能通過減少血清 SAA、Aβ 蛋白含量,進而改善腦卒中后 MCI 患者的認知功能。但昭君等[33]研究醒腦開竅針法治療腦卒中后CFI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后MMSE、MoCA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因此得到結論:醒腦開竅針法能進一步改善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卒中后CFI的療效。
2.5 腦卒中后失語癥失語是中風后多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30%~38%的中風患者合有失語癥,且多為運動性失語。臨床上有學者采用醒腦開竅針法結合康復手法治療失語癥取得了顯著療效。劉洋[34]研究醒腦開竅針法配合康復療法治療腦卒中失語癥患者臨床療效,治療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陳勤等[35]繼續擴大樣本患者數量對醒腦開竅針法配合語言康復治療腦卒中失語癥的療效進行研究,結果與劉洋研究一致。
2.6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36],人群發生腦卒中的幾率為0.15%,偏癱是該疾病的常見后遺癥之一。中風偏癱患者常出現肩手綜合征(SHS)[37]。盧明香等[38]通過研究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的效果,發現患者經過相應的治療后Fugl-Meyer量表得分、視覺模擬量表評分和水腫程度評分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王雁慧等[39]將醒腦開竅針法與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使用,研究其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治療效果,治療4周后結果顯示,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采用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效果較好,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腫脹、疼痛、肢體運動障礙等方面的癥狀。
醒腦開竅針法是以醒神、調神、安神為核心的治法。在腦卒中后并發抑郁、吞咽障礙、偏癱、失語癥、認知功能障礙、肩手綜合征的治療中,該方法均是以調神為基礎,故而臨床療效較好。但是在本法的針刺干預時機、療程、療效評價、機制研究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