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慧
支原體肺炎是兒童中較為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咳嗽、全身不適,乏力等,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學齡期兒童為該疾病的高發人群,若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可導致心肌炎、溶血性貧血等嚴重疾病,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1]。阿奇霉素是臨床上治療支原體肺炎的常用藥物,雖可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但是部分患兒使用后出現皮膚過敏、局部血管刺激、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延誤治療進程[2]。支原體肺炎屬“咳嗽”“肺炎喘咳”等范疇。小兒感受外邪,侵襲肺衛,肺失宣肅,肺氣上逆,可誘發咳喘、發熱等癥?!缎鞣秸摗ば洪T》中說:“大概小兒病在純陽,熱多冷少也”,故小兒咳喘以風熱犯肺或痰熱阻肺證為主,治療以清肺化痰、理氣寬中、止咳平喘為主要治則。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在此基礎上加桑白皮、黃芩、前胡、瓜蔞等藥組成。本研究旨在探討加減麻杏石甘湯對支原體肺炎患兒肺功能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影響,如下報道為本研究的詳細內容。
1.1 一般資料選擇沁水縣中醫醫院102例支原體肺炎患兒,選取年限為2018年1月—2020年1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1例)和試驗組(51例)。其中對照組包含:年齡2~13歲,平均(6.59±2.17)歲;男患兒25例,女患兒26例;病程2~11 d,平均(5.24±2.63)d。試驗組包含:年齡2~12歲,平均(6.35±2.04)歲;男患兒27例,女患兒24例;病程2~12 d,平均(5.19±2.44)d。對2組間以上所描述的基線資料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比較后發現,觀察組、對照組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可比。此研究被沁水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病例選擇標準診斷標準:西醫以《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為參考。中醫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為參考。納入標準:與以上所述的中、西醫診斷標準相吻合者;近期未接受過對本研究產生影響的治療者;患兒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等。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患有惡性腫瘤者;對治療藥物過敏或過敏體質者;服藥依從性差,未能按要求服用藥物者等。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阿奇霉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30232,規格:5 ml∶0.25 g,生產廠家: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治療,將本品加入250 ml 0.9%氯化鈉注射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5 d,間隔3 d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片(國藥準字H10960167,規格:0.25 g/片,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10 mg/(kg·d),1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加減麻杏石甘湯治療。藥物組成:炙麻黃6 g,炒杏仁10 g,生石膏15 g,甘草3 g,炙桑白皮10 g,黃芩10 g,瓜蔞皮15 g,前胡10 g,蘆根15 g,橘紅10 g,枳殼10 g,桃仁6 g。發熱者生石膏20~30 g,加連翹10 g,知母6 g;痰多者加浙貝10 g,枇杷葉10 g;喘憋腹脹,大便不暢者,去瓜蔞皮,加全瓜蔞20 g,炒萊菔子10 g;便秘者加生大黃3~6 g(以上用量為7~12周歲的量,小兒酌減)。2組均持續治療3個療程,一個療程為7 d。
1.4 觀察指標①將2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進行對比。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評估患兒的臨床癥狀,包括咽紅腫、痰黃而多、咳嗽氣喘等,各項評分均為0~4分,分數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②將2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進行對比。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2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呼氣峰流速(PEF)、呼氣達峰容積(VPTEF)、呼氣達峰時間(TPTEF);③將2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L-6、IL-8、CRP水平進行對比,具體如下:時間為治療前后,樣血為患者5 ml的肘靜脈血,血清為置于離心裝置(參數設置:時間15 min,速率3000 r/min)后的上清液,檢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法。

2.1 中醫證候積分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咽紅腫、痰黃而多、咳嗽氣喘癥狀積分均降低,且試驗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例,
2.2 肺功能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PEF水平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VPTEF水平升高,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TPTEF水平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例,
2.3 血清IL-6、IL-8、CRP水平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血清IL-6、IL-8、CRP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L-6、IL-8、CRP水平比較 (例,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可吸附于細胞膜受體表面,獨立完成繁殖過程并產生一系列毒素物質,進而導致支原體肺炎的發生。支原體肺炎病程長且易反復發作,可損傷患兒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嚴重時可威脅患兒生命。阿奇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抑制病原微生物蛋白質合成,發揮抗菌作用,但是長期服用可對患兒的消化道及肝功能造成一定損傷。
中醫認為小兒“肺常不足”,肌膚柔嫩,衛外不固,易感受外邪,邪氣束肺,肺氣失宣;小兒“脾常不足”,易為飲食所傷,脾虛生痰,痰阻氣道,肺失清肅,皆可誘發肺炎咳喘等。加減麻杏石甘湯中炙麻黃宣肺平喘;生石膏、黃芩、蘆根清肺瀉熱、平喘止咳;瓜蔞皮、前胡、杏仁、橘紅理氣化痰、清肺止咳平喘,枳殼行氣寬中、桃仁活血化瘀,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瀉肺、理氣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加浙貝母、枇杷葉增加清熱化痰之力;加連翹、知母增加清肺熱之功;加瓜蔞、炒萊菔子增化痰通腑之效[7]。由以上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咽紅腫、痰黃而多、咳嗽氣喘癥狀積分、PEF、VPTEF水平均低于對照組,TPTEF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加減麻杏石甘湯可有效緩解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其肺功能,與李茜梅等[8]的研究結果相符。IL-6、IL-8可趨化、激活粒細胞,當患兒受到病原體侵襲感染時,會直接導致IL-6、IL-8水平上升;CRP是由肝臟合成的急性反應蛋白,正常情況下,其濃度較低,當機體發生炎癥損傷后,可導致其水平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血清IL-6、IL-8、CRP水平升高進而加重病情?,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芩中的黃芩素、漢黃芩苷元等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修復細胞損傷,且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桑白皮中的桑根素、桑根酮B和D等可發揮抗菌抑炎作用;枇杷葉中的枇杷葉三萜酸可抗炎止咳[9]。由以上所得出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血清IL-6、IL-8、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加減麻杏石甘湯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
綜上,支原體肺炎患兒應用加減麻杏石甘湯可有效緩解中醫證候,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