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霞 劉春禮 孫曉明 崔美靈 焦 敏 仝小慶 孫 燕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為目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1,2]。目前,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為治療HIV/AIDS患者最為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時間[3,4]。但是由于用藥時間較長,免疫重建不良、毒副作用及耐藥性等問題較為明顯,特別是血清CD4+不足200 個/μl后易引發各種感染,嚴重者還可導致死亡[5]。有研究顯示,中醫藥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臨床癥狀[6]。其中艾速康可化瘀解毒、益氣養血、健脾補中,能夠提高患者免疫[7]。艾灸具有補益扶正的作用,在足三里處艾灸可提神醒腦、增強免疫能力[8]。研究顯示,AIDS的發生與miR-222關系密切,miR-222可誘導血清CD4+下調[9]。但是國內對此研究較少,本研究對HIV/AIDS患者使用艾灸輔助艾速康治療,并探究其療效及對miR-222、血清CD4+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治療的HIV/AIDS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參考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年,平均病程(2.78±0.42)年;男36例,女24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9.24±3.78)歲;感染途徑:雙性戀感染2例,同性戀感染26例,配偶感染13例,婚外異性接觸感染12例,輸血感染7例。參考組患者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年,平均病程(2.84±0.46)年;男34例,女26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40.11±3.82)歲;感染途徑:雙性戀感染1例,同性戀感染24例,配偶感染15例,婚外異性接觸感染14例,輸血感染6例。2組患者感染途徑、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相關檢查均符合《艾滋病診療指南(第三版)》[10]中HIV感染相關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臨床技術方案(試行)》[11]中邪毒內滯、氣虛血瘀診斷標準:脈沉澀,舌質紫暗或瘀斑,淋巴結腫大、皮疹、納呆、腹瀉、咳嗽、乏力、消瘦等癥狀者;③能夠配合研究、按時復查患者;④血清 CD4+<200 個/μl的首次治療患者。
1.3 排除標準①合并造血系統、腦血管、肝腎、心血管等原發疾病患者;②晚期AIDS、孕婦、哺乳期患者;③資料不全、不能按規定服藥等影響研究及療效患者。
1.4 治療方法參考組實施一線治療方案:依非韋倫片(規格:600 mg;國藥準字H20133265;生產企業: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口服,600 mg/(次·d);拉夫米定片(規格:0.1 g;國藥準字H20030581;生產企業:葛蘭素史克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口服,0.1 g/(次·d);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規格:300 mg;國藥準字H20173303;生產企業:正大晴天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口服,300 mg/(次·d)。在此基礎上給予艾速康(甘草15 g,黃芩10 g,金銀花30 g,蒲公英 30 g,紫花地丁30 g,桑白皮30 g,白術10 g,虎杖30 g,丹參10 g,紅參5 g,當歸15 g,黃芪30 g)加水煎煮,每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觀察組在參考組的基礎上使用艾灸:將樟腦、丁香、白芷、艾葉按照1∶1∶1∶5組方,艾葉搗絨,其他藥物制成粉末,加工成20 cm×1.5 cm 艾條,將雙側足三里穴擦干凈,以局部溫熱耐受為度在距離皮膚3~5 cm施灸,避免灼傷,每次 30 min,每天1~2次。30 d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 10 d,2組均治療6個月之后評估各項指標。
1.5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評估療效:痊愈:治療后,患者中醫體征、癥狀基本消失或消失,癥狀積分至少減少95%;顯效:治療后,患者中醫體征、癥狀明顯減輕,癥狀積分至少減少70%,不足95%;有效:治療后,患者中醫體征、癥狀好轉,癥狀積分減少30%,不足70%;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積分減少不足30%,中醫體征、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1.6 觀察指標①血清CD4+、miR-222水平,抽取患者治療前后靜脈空腹血5 ml,miR-222檢測方式:以10 000 r/min的速度離心,將0.2 ml氯仿加入1 ml的Trizol試劑裂解樣本中,進行裂解,采用無酶的RNA沖洗液在4 ℃冰上進行洗滌,再次離心5 min,得到RNA。將逆轉錄酶MMLV加入混合液前先干浴(70°)3 min,將其取出后進行冰水浴使管內外溫度一致,再降0.5 μl逆轉錄酶加入,水浴(37°)60 min,將其置于室溫下5 min溶解,進行逆轉錄,得到cDNA。分別在55 ℃ 2 min、93 ℃ 1 min、92 ℃ 2 min的條件下進行反應,共40個循環。以流式細胞儀檢測血清CD4+水平。②癥狀積分變化情況,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積分法評估患者體征積分。中醫癥狀:神疲懶言、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脘悶腹脹、倦怠無力、腰膝酸軟等癥狀,按照輕、中、重分別計1、2、3分。

2.1 血清CD4+、miR-222水平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血清CD4+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且與參考組比較,觀察組明顯升高(P<0.05);2組miR-222水平明顯降低(P<0.05),且與參考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降低(P<0.05)。見表1。

表1 2組HIV/AIDS患者血清CD4、miR-222水平比較 (例,
2.2 臨床療效治療后,與參考組總有效率78.33%比較,觀察組93.33%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2組HIV/AIDS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癥狀積分變化情況治療后,2組患者神疲懶言、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脘悶腹脹、倦怠無力、腰膝酸軟等癥狀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降低(P<0.05),且與參考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降低(P<0.05)。見表3。

表3 2組HIV/AIDS患者癥狀積分變化情況比較 (例,
HIV/AIDS在中醫中屬“陰陽易”“虛勞”“疫病”范疇,主要因HIV病毒入侵機體,早期能夠伏而不發,但是病邪能夠不斷損傷機體,侵犯正氣,進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特別是健運失職、脾氣虛,瘀毒、濕熱,氣血陰陽失和等病理產物生成;作為致病因素可加重正氣衰弱,五臟六腑的蓄毒爆發[13]。所以外感HIV疫毒為HIV/AIDS發病的始動因素,正氣虧虛為其基本條件,濕熱、瘀毒為其病理因素的關鍵,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為基本病機。因此,臨床主要以化瘀解毒、清熱祛濕、健脾補中為治療原則。艾速康主要由甘草、黃芩、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桑白皮、白術、虎杖、丹參、紅參、當歸、黃芪組成,其中白術、紅參、黃芪為君藥,能夠補腎扶正、益氣健脾;黃芩、虎杖、蒲公英、金銀花為臣藥,可清熱解毒;作為佐藥,桑白皮能夠清肺化痰,丹參、當歸可活血養血;甘草調和諸藥,可解百毒。諸藥合用可清熱涼血、解毒、健脾補腎益氣。而HIV/AIDS患者多表現為脾氣虛虧、氣血陰陽缺損癥狀。艾灸足三里具有提神醒腦、開表透里的作用,適合虛證患者;本穴還能夠增強免疫力,增加裂解素。
本研究對HIV/AIDS患者使用艾灸輔助艾速康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神疲懶言、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脘悶腹脹、倦怠無力、腰膝酸軟等癥狀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降低,且與參考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降低;與參考組總有效率78.33%比較,觀察組93.33%明顯升高。提示艾灸輔助艾速康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療效。可能是因為艾速康中黃芩為新型整合酶抑制劑,具有低毒性、高活性抑制HIV復制的作用;甘草不僅可增強免疫力,還起較強的抗HIV病毒作用;黃芪可幫助患者重建免疫功能。足三里艾灸通過調節體內失衡的免疫功能起抗感染、抗免疫作用,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二者聯合可起協同作用,進而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
血清CD4+為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也是HIV病毒的主要攻擊對象,隨著異常免疫的激活,血清CD4+可快速衰竭,一旦低于200個/μl即會引發帶狀皰疹、口瘡、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各種機會性感染[14]。臨床常以血清CD4+水平作為AIDS進程的標志。miRNA在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其中高表達的miR-222能夠抑制血清CD4+表達,通過靶向血清CD4+調節炎癥反應,進而促進疾病的發生。有研究顯示,miR-222在AIDS患者中呈高表達,可影響血清CD4+水平[9]。本研究結果進行探究得知,與治療前比較,2組血清CD4+水平均明顯升高,且與參考組比較,觀察組明顯升高;2組miR-222水平明顯降低,且與參考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降低。提示艾灸輔助艾速康可有效提高血清CD4+水平,降低miR-222水平,進而阻礙疾病進展。可能是因為黃芪能夠促進T細胞增殖提高患者血清CD4+水平,進而促進免疫重建,提高免疫力;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銀花、黃芩均有抗HIV活性;甘草可阻斷HIV基因轉錄;紫草、丹參具有HIV反轉錄酶的作用。與艾灸聯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療效,增強患者免疫功能,進而達到提高血清CD4+水平、降低miR-222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HIV/AIDS患者使用艾灸輔助艾速康治療可有效提高血清CD4+水平,降低miR-222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療效顯著。但是本研究還需進一步延長觀察周期以研究其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