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梅,酈璋,仲志鴻,孔明,李國強,王依竹
(1.常州市排水管理處,常州 213017;2.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74)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企業生產廢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網集中處理的情況日趨普遍。為進一步加強排水管理,從源頭改善水環境水生態,國務院2013 年出臺《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1],住建部2015 年出臺《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2],2019 年,住建部、生態環境部及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 年)》,旨在規范排水戶尤其是工業排水戶管理,依法處罰超排、偷排等違法行為。本文總結了常州市主城區工業排水戶管理的主要做法,以期為其他地區工業排水戶排水管理提供參考。
相對于其他類型排水戶,工業排水戶管理的難度更大。由于工業廢水具有污染物濃度高、成分復雜、水質波動大等特點,預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會導致超標廢水進入城市污水系統,影響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如企業將高濃度廢水、廢液或污泥等直接排入污水管網,可能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造成沖擊,破壞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穩定性。因此,對工業排水戶實施有效監管勢在必行。但由于排水許可管理推行時間較短、排水管理部門普遍經驗不足、對企業的污水管網和預處理設施建設過程實施有效監管難度大、排水戶納管后發現問題再行整改的經濟和時間成本高等因素,制約了工業排水戶管理工作開展。
為破解管理困局,實現有效管理,應建立以下目標:一是理順管理體制,由排水管理部門主導排水戶納管過程,對工業項目排水設施建設進度和質量實施有效監管,杜絕帶病納管;二是增強排水戶達標排放意識,做好預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三是豐富管理手段,強化現場核查及水質監測;四是構建排水信用評價體系,以評價等級作為管理依據,提升排水戶主動守約意識;五是建設基于“互聯網+”的排水監管信息系統,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技術手段服務于日常監管,全面、系統地提升管理效率。
常州市排水管理處基于多年管理實踐,建立健全了合同管理與許可管理相結合的“雙軌制”管理模式,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管理流程如圖1 所示。通過創新建設排水戶信用評價體系及排水監管信息平臺,助力排水戶管理,為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及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達標提供堅實保障。

圖1 常州市排水戶“雙軌制”管理流程
合同管理是指排水管理部門(或污水處理廠)通過與排水戶簽訂《污水處理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并依據合同對排水戶實施監管。鑒于工業項目一般需要履行前期審批、項目建設、簽訂合同納管排水過程,將其項目全周期細分為審批期、建設期、運行期3 個階段,每個階段設定對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要點。
3.1.1 審批期管理
審批期主要控制3 點內容:一是實行污染物類別控制,對電鍍、印染、化工、造紙等重污染行業及不符合污水處理廠環評批復要求的工業項目限制接管;二是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超出污水廠允許接納量后停止審批;三是實行污染物影響控制,全面評估工業廢水的生物毒性及排放水質達標可行性,對污水廠運行造成不利影響的項目不予審批。
3.1.2 建設期管理
通過強化施工圖審查、施工監督交底、排水核查、預處理設施管線核查、排放口規范化設置等過程管控,提高納管質量,避免驗收不合格所致的重復建設。
嚴格按照標準規范要求參與項目施工圖審查,并對施工建設過程開展定期巡查。針對排水管道施工,采用QV 或CCTV 檢查排水管道完工質量,對發現的結構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督促企業修復;檢查梳理預處理設施的污水管線,杜絕私設暗管或短路管道的行為。企業在項目建成投運前提供環評報告書(表)及審批意見、污水預處理方案、雨污水管網圖、危險廢物處置合同等資料,資料核查無誤后簽訂《污水處理合同》。
為規范工業排水戶的污水排放口建設,常州市排水管理處編制了《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管網排放口設置技術規范》,明確工業排水戶應按照規范要求在污水排放口設置格柵、提升泵、流量計、閥門、水污染物在線監測儀等設施;不能滿足重力排放條件時,應采用壓力排放,并在出水壓力管道上設置取樣口。
3.1.3 運行期管理
通過一戶一檔、分類管理、現場核查、水質監測等方式加強日常監管,提高排水戶水質達標保證率。
1)一戶一檔,信息入庫
建立工業排水戶信息庫,匯總企業基本情況及日常監管信息,包括現場檢查記錄、水質檢測結果、整改通知及整改反饋情況等。通過對日常監管所需的排水戶靜態及動態信息進行集中采集管理,提升監管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2)分類管理,提升效率
根據排水戶的行業類別、污水性質、污水排放量等將排水戶分成4 類管理(見表1),既能強化對污染因子復雜、排水量大、原水濃度高、廢液量大的重點排水戶管理,又能保持對一般排水戶的管理力度。

表1 排水戶分類
3)深入現場,監管到位
合同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完善工業排水戶現場核查機制,提高核查的全面性和科學性,達到有效預防工業廢水對污水設施沖擊的目的。
工業排水戶核查要求包括“七看”(看資料、看生產、看預處理、看泥處理、看零排放系統、看排放口、看危廢庫)和“七統計”(統計用水量、排水量、回用水量、污水站處理量、藥劑使用量、廢液量、污泥量)等。監管人員通過現場查看、詢問、記錄等方式,掌握企業生產及廢水排放的動態變化情況,并通過回單方式將相關信息快捷錄入至排水監管信息平臺。
4)強化監測,減少沖擊
通過全方位、全天候的水質檢測,實現超標及時預警和及時處理:
(1)根據“污水處理合同”約定的頻次對工業排水戶進行日常監測;
(2)根據監管計劃對其進行包括節假日、夜間在內的非工作時間抽查;
(3)定期對接納工業廢水的污水提升泵站及管網節點開展特征指標監測;
(4)通過水質在線設備實時監控工業排水戶及關聯泵站水質。
許可管理是指城市排水主管部門對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放污水的從事工業、建筑、餐飲、醫療等活動的排水戶發放許可證并實施許可監督管理。排水主管部門按照排水許可流程向排水戶發放排水許可證,排水管理部門根據《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配合城建執法支隊對排水戶實施排水許可監督性檢查。
3.2.1 許可證辦理
排水許可證由市住建局核發,排水管理部門作為受市住建局委托的專門機構承擔排水許可審核管理工作。
排水戶可在市政府服務網(線上)或政務服務中心住建局窗口(線下)申報排水許可證業務。排水管理部門根據排水戶申請項目類別,對申請資料進行形式審查,對資料不完善的項目啟動聯絡員服務,包括審核申報資料、指導填寫信息、引導網上重新申報等。對通過項目進行實質性審查,包括資料實質性審查和現場核查,核查通過后進入決定、公告、領證等環節,根據預留送達方式(郵寄或窗口領取)領取證書。
3.2.2 許可監督檢查
根據《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排水管理部門采用雙隨機模式聯合城建執法支隊實施排水許可監督檢查,檢查內容主要為亮證、現場檢查、筆錄及見證取樣等。對排水戶違反許可的行為按許可辦法規定由城建執法支隊處理。
3.3.1 建立排水信用評價機制
根據排水戶排水行為信息,按照規定的程序、指標和方法對排水戶排水行為進行信用評價,確定信用等級(甲、乙、丙、丁)并進行相應的監督管理。按照“確定參評排水戶—歸集排水信用信息—評定排水信用等級—書面告知評定結果”的評價程序,以監管業務結果及日常履約行為作為信用評價依據,以信用評價等級作為監管業務指導,提高排水戶失信成本,增加守信動力。
3.3.2 建立“互聯網+”廠站網戶一體化監管平臺
2021 年,常州市排水管理處基于GIS 和物聯網技術,將“廠站網戶”各類數據全面集成,建成了基于“互聯網+”的排水監管信息系統,構建監管管理“一張圖”、監管感知“一張網”和監管流程“一體系”的整體框架,實現“廠—站—網—戶”監管業務流程全過程閉環管理,提高工業排水戶管理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通過多年實踐探索,常州市排水管理處對工業排水戶采取的“雙軌制”管理模式得到了各級政府、污水處理廠及排水戶的普遍認可,并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排水戶規范管理達標排放的主動意識不斷提升,預處理設施投入及運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2020 年度主城區范圍內工業排水戶排水達標率達到95.2%,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對工業排水戶實行合同管理與許可管理相結合的“雙軌制”模式,既能督促企業依法合規排水,又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持續改進、達標排放的積極性。通過對排水戶全面深入的現場核查,全面掌握其廢水產生、預處理設施運行及排放規律,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督促整改,確保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取得企業、政府與管理部門“多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