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晨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210023)
例1 [2021年南京市中考題18題(3)]圖1中甲、乙、丙、丁、戊是5種不同類別的物質,且分別屬于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中的一種.相連物質之間均能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且生成物之一為水.

圖1
(1)當丁為氫氧化鈉、戊為氯化銨時,甲、乙、丙的化學式依次可能____(只寫一組),其中丙和丁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乙和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2)若要鑒別氯化銨和氯化鉀固體,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
本題目考查了“物質分類”、“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生成物是水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等知識點.實際上該題目不僅僅是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是在考查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對學生科學思維的搭建程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程度.因此,筆者認為在中考復習階段,除了復習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活學活用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另一個方面,此題目也是在引導教師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真正“落地生根”.
受本道中考題的啟發,下面筆者來談談關于本題中部分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水和溶液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所以與水有關的反應不勝枚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的放手,學生才有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在中考復習課中可以設計開放式的小組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來總結與水有關的反應,并說出歸納依據.如表1和表2所示,學生分別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基本反應類型的角度歸納總結了與水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看似在歸納與水有關的反應,實則在培養學生的知識調用能力、知識整合能力,以及知識變遷能力.學生通過自我歸納、小組討論、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復習積極性,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不僅如此,課堂上僅僅是總結了有水生成的化學方程式,那么有水參加的反應呢,學生也會不約而同自發開展起來.乃至以后復習到二氧化碳龐大的家族時,相信學生也會開展自主學習.

表1 根據“物質類別”歸納有水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表2 根據“化學反應類型”歸納有水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對于學生而言,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的深度培養,需要通過習題加以鞏固和檢驗.但是不是盲目搞題海戰術,題目選擇的要有針對性,少而精.因此教師選擇習題方面要注重有真實情景的,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習題,通過改進問題的呈現方式來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借助2009年南京中考題進行鞏固與提升,不斷完善學生對水的認知領域.
例2 【2009年南京中考,24(4)】課外活動中,同學們玩起了以水為主題的“化學反應接龍”游戲.游戲的規則為:用前一個反應的一種生成物作為下一個反應的反應物,并按序號和要求的基本反應類型循環,如圖2所示.仿照示例完成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圖2
示例:
(2)置換反應:____
(3)化合反應:____
(4)復分解反應:____
開放式教學活動的設置,不但能夠避免思維定式,同時也能夠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借助開放式教學活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借助開放式教學活動,真正體現了教學中有些問題要引導學生自己提,有些“坑”要讓學生自己填,有些解決問題的方案要讓學生自己想.正所謂教學相長,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能從學生角度感知學生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借助開放式教學活動的設置,多去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有效地改進教學方式,為有效引導學生少走彎路、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素材.
建構模型是解決化學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指出:“能運用多種認知模型來描述和解釋物質的結構、性質和變化,預測物質及其變化的可能結果;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建構模型,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因此在學習“物質之間相互轉化”時,可以借助建構模型的方式來為學生自主學習鋪路.例如圖3所建構的模型,其中A可以為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中的任意一種物質,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圖中“→”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當A為“碳”時,可以將圖3模型擴充為圖4;由此可見,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出發探討物質之間相互轉化關系時,學生不但掌握了哪類物質能與“碳”發生反應,還知道了“碳”能夠轉化為哪些類別的物質.通過觀察建構后的模型,學生對于“碳”這種物質的化學性質又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與認知,也豐富了學生對物質學習的認識思路,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理若A為二氧化碳時,也可以延續上述思路重新填充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的物質,以及二氧化碳能轉化的物質(如圖5所示),圖6亦是如此.

圖3

圖4

圖5

圖6
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一個自我建構,并且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始終圍繞著以“促進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為主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基礎.教師是課堂的引路人,課堂教學活動中適當為學生鋪路,為接下來的自主學習搭建平臺,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
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的化學用語,傳統教師會采用日復一日的直白默寫,然而這種方式不但會讓學生厭煩、機械式的麻木記憶,且還會導致學生只會寫不會用.相反,若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建構模型如采用表1或圖3的復習方式,或創設真實問題情景的方式來指引學生歸納并總結知識碎片,會達到異曲同工之妙.
“教學反思是教師根據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有意識地進行分析和再認識的過程.”教學反思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必經之路.為此,教師在研究中考試題過程中,除了題目本身外,還可以揣摩中考真題為教學方式的改進指引了哪些新思路,思考以往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評價方式等有哪些不足,并有意識地不斷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為下一學年度教學活動的改進和完善提供新思路,為主動探索“素養為本”的高效課堂提供寶貴的資料.
《荀子·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品析中考試題,深度教學反思,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