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月,周 梅,黃 秀
(廣西科技信息網絡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2)
創新券是政府設立發放的一種補助憑證,旨在鼓勵和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補助其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服務提供機構(以下簡稱服務機構)購買創新服務的支出,現該政策已在全國廣泛應用[1-2]。
為推動政策實施,做好創新券業務信息化支撐,各地區基于當地政策建設了創新券業務系統,主要用于解決創新券申領、創新服務交易、創新券兌現等業務的信息化管理問題。天津市、山西省的創新券管理系統[3-4]實現了創新券機構認證、創新券申請、創新券兌現等流程線上辦理,但創新服務交易仍需線下完成;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 輕量級復合框架的創新券管理系統[5],實現了創新服務交易的線上辦理,但該系統設置創新券在服務交易完成后支付,存在交易完成后申領企業或團隊無券支付的風險。
廣西自2018年出臺實施創新券政策以來,在解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資金不富余、研發投入少、研發積極性不高,以及高校院所科技資源閑置等方面問題成效顯著。為進一步盤活科技資源,適應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廣西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于2021年重新修訂并發布實施[6]。為適應新的管理辦法要求,滿足創新券業務發展需要,在學習借鑒各地創新券系統設計開發經驗的基礎上,對原有系統業務流程和算法[7]進行了重構,提出一種改進的系統實現方法。系統通過建立有效的交易確認機制,引入創新券池、雙角色入駐、企業兌付等關鍵技術,保障了創新服務交易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系統業務流轉效率。
創新券系統使用對象主要包括申領對象、服務機構和管理機構。其中申領對象是指申領并使用創新券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企業、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服務機構是指通過平臺為申領單位提供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等科技創新服務的機構;管理機構負責申請受理、發放、服務交易和兌現等業務的日常管理。
創新券作為一種補助申領對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政府資金補貼,具有小額普惠的特點。以廣西創新券為例,企業單次用券限額為10萬元,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為5萬元。若申領對象需要在創新券申領和使用中投入較多的人力成本,則會極大降低申領對象的申領意愿。因此,本系統在保證交易真實性的同時,對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實現了申領對象和服務機構入駐、創新券申領、服務產品發布、創新服務交易到創新券兌現等業務的全流程線上流轉,系統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業務流程
(1)申領對象和服務機構入駐:參與創新服務交易的申領對象和服務機構均需完成平臺入駐流程。
(2)管理機構注入創新券:若可發放的創新券不足,管理機構需進行創新券注入操作。
(3)服務交易:申領對象通過提交申領申請獲取創新券后,可使用創新券購買服務機構已發布的創新服務產品。根據管理辦法對創新券的使用要求,企業最多可使用創新券抵扣科技創新服務合同總金額的50%,即企業購買創新服務只需自籌50%的費用,其余可通過創新券支付;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最多可抵扣90%。
(4)創新券兌現:服務交易經雙方確認完成后,可由申領對象或服務機構向創新券管理機構申請兌現創新券。
為確保創新券全年發放總量控制在一定額度內,平臺構建了“創新券池”功能,由管理機構按發放計劃,分批向創新券池中注入創新券。每張創新券面額5 000元并使用唯一券碼進行標志,注入后創新券狀態為未申領,有效期兩年。管理機構使用創新券池中創新券向申領對象發放,發放后的創新券狀態為已申領,申領對象需在有效期內使用。
系統使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手機號作為登錄賬號,并在注冊賬號時校驗其唯一性。賬號注冊成功后,由申領機構或服務機構提交入駐申請,管理機構審核通過后即可入駐平臺。
為滿足部分企業既需要申領創新券購買創新服務,又需要作為服務機構對外提供創新服務的需求,平臺增加了雙角色入駐功能,即支持同一個企業以申領對象和服務機構兩種角色入駐平臺;企業需分別提交申領對象和服務機構的入駐申請,由系統對申請信息進行校驗,確保該企業兩種角色的入駐申請填寫的單位名稱、注冊手機號和密碼一致。
擁有雙角色的企業在登錄賬號時,通過選擇角色進入到該角色對應的功能頁面;系統限制雙角色企業不能使用創新券購買其自身發布的服務產品。
申領對象通過管理機構審核,入駐平臺后才能申領創新券。根據管理辦法第十七條,申領對象可多次申領創新券,其中企業每次申領不超過10萬元,申領后創新券余額不能高于10萬元;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每次申領不超過5萬元,申領后創新券余額不能高于5萬元。優化后的創新券申領流程如圖2所示,算法實現如下。

圖2 創新券申領流程
(1)由申領對象填寫創新券申領申請,系統根據申領對象類型,對申領金額進行合法性判斷,控制企業類型申領對象申領金額+當前余額≤10萬元,創業團隊或科研人員類型申領對象申領金額+當前余額≤5萬元;若申領對象填寫的申領金額符合要求,則該申領申請提交至管理機構審核。
(2)如管理機構審核通過,則該申領對象賬戶余額=原賬戶余額+申領金額;審核不通過則返回申領對象修改。
服務交易是指申領對象使用創新券向服務機構購買服務產品的過程。為避免交易完成后申領對象無券支付的風險,本系統按照“先付券,后服務”原則設計服務交易流程;通過建立申領對象和服務機構間的交易確認機制,同時增加管理機構審核環節,提高服務交易的真實性;服務交易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流程如圖3所示,虛線框所示流程為線下流程。

圖3 服務交易流程
交易前企業需與服務機構事先確定創新券兌付方式。根據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系統目前支持申領企業兩種兌付模式[8]:一是通用模式,由企業完成創新券申領和兌付操作,選擇該兌付方式的企業需向服務機構全額支付服務費用。二是通兌模式,由企業申領創新券,由服務機構完成兌付操作;選擇該兌付方式的企業支付部分服務費用,剩余部分以創新券方式兌付給服務機構。此外創業團隊、科研人員因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僅支持通兌模式開展服務交易。
設Z為技術合同總金額(單位:元),V為創新券抵扣金額(單位:元),M為訂單中使用的創新券數量,N為申領對象剩余創新券數量,服務交易算法實現如下:
(1)合同簽訂:在下單前,申領對象需線下與服務機構完成服務合同簽訂。
(2)服務下單:申領對象在平臺查找服務機構和服務產品,操作下單。下單時需上傳合同,填寫合同金額,選擇兌付方式;因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僅支持通兌模式,這兩類申領對象不用選擇兌付方式選擇。下單后,訂單流轉至管理機構,此時訂單為待審核狀態。
(3)訂單審核:管理機構對訂單進行審核,根據合同簽訂情況確定技術合同總金額Z。系統自動按照創新券最高抵扣比例計算本訂單可抵扣創新券金額V,若申領對象為企業,則V=Z*50%;若為創業團隊或科研人員,則V=Z*90%。令N=申領對象當前剩余創新券張數,根據創新券面額5 000元/張計算,該申領對象在本訂單中實際使用創新券數量M=min{[V/5 000],N};按照“先付券,后服務”原則,若訂單通過管理機構審核,系統將扣減該申領對象剩余創新券,即N=N-M,訂單流轉至服務機構并轉為待接受狀態。若審核不通過,則訂單退回申領對象修改。
(4)接受訂單:服務機構核對無誤后接受訂單,線下提供創新服務,此時訂單為待完成狀態。
(5)確認完成:若線下創新服務已完成,則由申領對象對訂單進行確認;系統自動判斷此訂單兌付類型,若為服務機構兌付方式,則將相應的數量創新券轉入服務機構賬號,由服務機構完成后續兌付過程。
(6)訂單評價:系統支持申領對象對服務機構所提供的創新服務進行評價。
兌現功能優化前,系統僅支持服務機構操作創新券兌現,服務機構需收集兌現材料,完成兌現申請流程,并承擔創新券兌現前的資金墊付壓力。經過優化,系統在服務機構兌現基礎上,增加了企業兌現功能,企業作為創新券政策的直接受益者,由企業完成兌付流程更符合應用實際,也提高了服務機構接收創新券服務訂單的積極性。
優化后企業或服務機構根據服務交易時所選擇的兌付模式完成兌現流程(如圖4所示),算法實現如下。

圖4 創新券兌現流程
(1)企業或服務機構選擇需要申請兌現的交易訂單,填寫并提交兌現申請,此時系統自動計算兌現金額,兌現金額=訂單中創新券抵扣金額。
(2)兌現申請提交至管理機構審核,若審核通過,則由管理機構線下辦理兌現手續;不通過則重新返回修改兌現申請。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頒布實施,創新券平臺將數據安全作為系統開發和運維的重點內容進行全面保障。在數據加密方面,平臺通過加密算法對密碼進行加密處理,對日志的敏感數據進行了脫敏。在數據傳輸方面,通過啟用HTTPS協議構建安全通信通道,實現用戶和服務器間數據的加密傳輸;同時限定附件上傳入口的文件格式,避免.exe、.bat等非法格式文件上傳。在備份存儲方面,平臺通過依托廣西政務云穩定的云存儲環境,設置定時備份機制,對備份數據加密存儲,保障數據存儲安全。
平臺提升登錄模塊的用戶認證安全。一是設置圖片驗證碼防止機器暴力破解;二是除密碼認證外,增加短信驗證碼的隨機登錄因子認證,減少用戶密碼泄露帶來的風險;三是限定登陸失敗次數,當登錄嘗試超出指定次數后,即禁用該IP地址的登陸操作;四是增強密碼管理策略,包括拒絕弱密碼、限定密碼最小長度及要求密碼字符集包含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特殊字符。
平臺通過“技防”“人防”相結合,加強運維安全管理。除依靠網絡安全軟件提供的審計、防護、漏掃等功能外,在日常管理中還需要結合實際部署安全運維策略,如及時對操作系統、數據庫等軟件進行漏洞修復,留存6個月備份數據及系統日志,加強重要節點和敏感時期值班值守等。
截至2022年7月,系統累計入駐申領企業2 484家,服務機構550家,其中擁有雙角色的企業146家,即入駐的服務機構中有26.5%的企業申請成為申領企業。該數據表明雙角色功能上線后有效滿足了部分服務機構需要成為申領企業申領創新券的需求。
企業兌付功能自2021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截至2022年7月通過平臺完成服務交易的訂單總數為208單,其中選擇企業兌付的訂單數為64單,占比為30.9%。數據表明企業兌付功能已得到初步應用。
截至2022年7月,創新券池累計注入創新券42 700萬張,共有545家廣西企業通過創新券系統完成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技術轉移等方面服務交易696次,交易累計使用創新券10589張,創新券的使用有效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
創新券系統經過本次流程重構和功能調優,有效地支撐了創新券政策的落地實施,更好地服務了企業、創新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下一步平臺將考慮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等手段進一步提高系統業務流轉效率和應用實效,如對接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調用企業工商數據實現企業智能化認證,與區外創新券平臺進行數據互聯互通引入區外優質服務機構。同時,為進一步保障交易的真實性,平臺將考慮對申領對象和服務機構分別建立動態信用評價算法和黑名單功能等,實現對申領對象、服務機構的動態監管,確保創新券資金有效、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