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德樹人是當代的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挖掘課程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潛力。地理學科的德育內容十分廣泛,對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把地理課程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的每個環節。本文以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為例,重點談談如何結合初中地理教材內容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一、初中地理教材的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
初中地理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以初中八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為例,教材內容涉及中國的疆域、人口和民族、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等,這些內容是滲透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情感教育、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人地協調觀、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的素材。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發展。
1.利用景觀圖片,滲透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
我國疆域遼闊,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多樣。教師可以運用教材中豐富直觀的景觀圖片,滲透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在講授“我國四個干濕地區的自然景觀”時,可以向學生展示這四個干濕地區的“景觀照片”,使學生們仿佛走進了大漠深處,馳騁于茫茫草原上;撫悲于稀樹草原的伶仃,陶醉于南國植物園的蔥郁……隨著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進行著講解,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通過展示圖像,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河山的美麗風光,提升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進而激發學生保衛祖國,建設美好中國而努力奮斗的決心;又如在講我國多民族大家庭時,可以通過欣賞民族節慶景觀圖,讓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有利于對學生維護民族團結和情感提升。
2.利用幽默漫畫,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漫畫,是指運用夸張、簡練的方法繪制的圖畫。在介紹我國的人口問題、環境和資源問題時,教材中設計了很多的漫畫,這些漫畫生動形象,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講授我國土地資源的問題?時,可以利用教材的系列漫畫讓學生展開討論:以上圖片反映出什么問題?為什么小草在哀求(圖2)、水土在怒吼(圖3)?為什么會有飛來的山峰(圖1)、土地的心酸(圖4)?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些圖片給了我們什么啟示?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保護土地資源?你有什么好的建議等?通過問題討論,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懂得要保護自然環境、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及可持續發展觀,寓德于教、寓教于樂。
3.利用數據圖表,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在講授我國的人口,資源等內容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文字數字、圖表,如人口統計表、土地資源柱狀圖等、這些數據圖表具體真實全面,直觀性強,最具有可比性和說服力,是對學生滲透國情教育、科學人口觀、資源觀教育的重要素材。如在講我國土地資源現狀時,教材提供了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圖、中國人均土地面積與加拿大、俄羅斯、巴西、美國等部分國家的比較柱狀圖、中國人均農業用地面積與世界人均農業用地的柱狀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讀取數據、對比分析數據或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我國各類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對比圖,通過對比,一目了然、直觀形象,使學生對我國土地資源總量大、人均不足、耕地比重小的地理國情有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養成科學辯證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人地協調觀。
4.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社會使命感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以不同的角色參與教學的過程,在參與中不斷體驗、學習、提高,這樣的德育效果遠比教師空洞死板的說教好得多。例如在講我國土地利用過程存在的問題等時,可以利用教材的活動設計“土地專家門診”,假如你是一名“土地醫生”,請針對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開出切實有效的“處方”,讓學生挑選角色開展討論,或者是“耕地科醫生”或者是“草地科”醫生或者是“林地科”醫生或者是“建設用地科”醫生,學生出謀劃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有創意的建議,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土地資源、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性,樹立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和使命感,也促進學生思維的創新。
5.通過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吃苦耐勞品質和實踐能力
地理學科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利用生活中的地理資源開展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對全面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在講我國人口問題時,可以讓學生開展人口年齡性別構成比例等內容展開調查訪問;講氣候問題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氣象觀測站、氣象天文科普館,觀察記錄每天的天氣狀況、動手繪制班級天氣預報牌、收集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等;講自然資源的問題時,讓學生調查身邊有關的水資源污染浪費現象或家庭用水情況,結合調查發現的問題做出合理的分析,制定有效的節水方案;開展校園或社區垃圾分類狀況調查、舉行“變廢為寶”手工小制作比賽等,通過實踐,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科學求真、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品質;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會主動關注身邊的地理環境,激發學生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自覺養成節約資源、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的良好行為品質。
6.結合自然災害圖文資料,增強學生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我國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自然災害的國情教育、防患意識培養和避災減災自救能力,也是地理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一方面可以通過教材我國自然災害的文字圖片,讓學生對我國的地震、滑坡、泥石流、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國情有基本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教材的舉例和示意圖,對學生進行防震避災技能的模擬演示,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防災減災方法,并結合當地常發的自然災害,讓學生收集有效的避災方法并進行交流,提高學生防災減災的自救應變能力和防患災害的意識。
7.開展小組活動,培養學生探索和團結合作精神
新課程標準提強調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因此在初中地理教材活動式課文中設計在大量的小組活動內容,如在講授“我國旱澇與災害的防治,長江的治理與開發、黃河的治理與開發”等問題時,教材設計學生小組討論探究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分組探討“黃河的憂患主要有哪些?不同的河段產生的環境問題分別是什么?產生這些環境問題的原因是什么?請你針對不同河段的環境問題采取不同的措施?”讓學生自主探究,為解決黃河的環境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后讓學生學會客觀的評價黃河的“功”與“過”,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8.舉行主題班會或手抄報等宣傳活動,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在講授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熱點問題舉行一些針對性的主題班會或手抄報比賽。例如讓學生圍繞節約和保護資源、收集相關資料,制作“厲行節約、反對學浪費”手抄報或舉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宣傳口號或漫畫設計大賽、制作愛護花草、美化校園宣傳標語等,通過活動,使愛護自然環境,節約資源、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觀念深入人心,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9.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的網絡信息技術四通八達,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增強學生的直觀感觀認識,也可以達到很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學習長江時,可以通過播放視頻長江之歌,讓學生感受到長江的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熱愛之情油然而生;通過播放長江的洪水災害,又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觸目驚心,激發保護長江、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的責任感。
三、幾點反思
1.地理滲透思政教育必須在合適的情境中進行。教師要將教材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合理整合、加工,并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領悟地理教學所蘊含的育人效果,潛移默化,感由心生,有感而發,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避免照本宣科和生硬空洞的說教。
2.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修養,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把立德樹人當成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和途徑,把思政教育與地理教學有機融合起來,真正做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
3、注重地理思政教育的綜合性和長期性,教師要把思政教育有計劃,有目的地融入地理教學工作中,把教材內容與思政教育滲透相結合,把生活實踐與思政教育滲透相結合,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滲透相輔相成,融會貫通,持之以恒,并尋求初中地理教學滲透思政教育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把立德樹人落實,是值得我們探究的新的課題。
作者:楊丹麗
單位:廣州市花都區鄺維煜紀念中學
郵編:510800
電話:18011870153
E-mail?地址:51985159@qq.com
通訊地址: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曙光路錦東花園C區6幢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