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舒婷
摘要:小學生的心理普遍存在一些問題,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課程存在的意義。在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活動課的實施中,我們不僅要從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方面考慮,還要不斷地指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實踐課程,這樣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有幫助。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課教學方法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從科學性和實踐性角度考慮,如何才能實現教育培訓效果最優化,是一個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團體輔導是一種發展人際關系與學習的動力過程,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團體輔導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以及更高的效率,同時效果也更容易進行鞏固。
一、團體輔導的概念
團體輔導也被稱之為團體心理咨詢服務,它是一種以團體為基礎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的工作。團體輔導通常被看作是心理咨詢的一個衍生概念,它以心理學理論為核心基礎,借助于團隊中不同成員彼此之間的交際作用和人際關系,讓學員能夠在日常交往中達到學習、溝通、反省和接納自己的目的,從而增強學員和其他成員之間的密切關系。班會、小組交流、專題講座等都可以看作是小學生團體輔導形式,此外還有座談會、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等。本文所探討的小學生情緒管理團隊輔導,主要是指結合心理學中的認知理論、行為理論以及社會學習理論等,緩解學生的負面情緒。
二、小學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課教學方法
(一)教師作為指導者的身份參與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課的實際操作中,學生會面對很多現實中的問題,這時學生需要仔細地分析、不斷地深入理解,并通過認知最終獲得豐富的體驗。學生對自己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評估的時候,要重視思想上的蛻變,在交朋友的問題上學生關注得更多。學生對交朋友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活動,讓學生在一張空白紙上寫上自己的愿望,對知心朋友的要求,然后將這些小紙條集中起來,讓一部分學生抽取,通過對紙條內容的研究進行提問,從而得出結論。活動開始之后課堂會變得更加熱鬧,教師可以作為指導者的身份,為學生解決一些疑惑,但是不能完全參與其中。教師設計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緒,營造和諧的氣氛。教師設計的活動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只有讓學生對這種方式產生興趣,才能獲得更好的體驗。小學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在進行心理健康疏導的時候,應該針對這種情況制訂相應的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活動,使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
(二)以團體形式進行心理輔導,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提升,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團體輔導的核心任務,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同時,也能起到消除小學生心理不健康因素的作用,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全個人品格,使其更好地享受學校生活,為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打好基礎。基于此,在設置針對小學生心理輔導課程時,應以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為導向,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一方面可確保心理輔導微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使心理輔導課程與團體輔導形式相契合;另一方面可通過開展以學校生活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對剛剛進入小學院校的學生而言起關鍵作用。根據小學生發展特點,選擇一些極具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如增強學生抗壓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提升幸福感這類心理輔導,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增強自信心的同時,便于學生發現自身潛在的優勢及正確地認知自我,為個人今后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三)團體輔導應注意結合不同學生的情緒特點
團體輔導對于小學生情緒管理的干預,應當有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避免單純的理論說教而造成學生的厭煩情緒,進而妨礙團體輔導的成效。在具體的團體輔導工作中,首先應當了解和接納團體成員中已有的情緒管理機制。例如,有的小學生在團體交流中表現出的焦慮情緒,教師應當了解這種情緒的深層原因,給予正確引導,讓學生明白一味的焦慮并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此時,教師再借助于積極心理學中的樂觀、積極等理念灌輸,幫助學生客觀、自主地分析自身優勢和潛力,將焦慮的情緒轉化為對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上,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較少焦慮情緒。
(四)教師應掌握生涯團體輔導的相關理論、技術
領導者的水平對班級團體輔導的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現階段各個小學的教師都是來自不同專業的優秀人才,但是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僅僅占據少數。因此教師應當在帶領班級團體輔導之前,加強對基本心理輔導技巧的學習,積極參與心理學的相關培訓;充分了解團體輔導的相關理論,了解如何設計出團體輔導方案,具備共情、傾聽、澄清等一系列心理學基礎技能;可以與專業的團體領導者一起進行學習,從而掌握如何開展團體成員自我體驗及感覺的分享引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運用與實踐團體輔導,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核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消除影響學生成長的各種不健康心理,增強自信心,發現個人長處與優勢,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及實際需求滿足。
參考文獻
[1]呂改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內蒙古教育,2020(25):35-37.
[2]何燕琴.心理團體輔導課對小學生品德發展的作用之我見[J].新課程,2020(38):222.
[3]郭麗.團體輔導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和應用探討[J].新課程(下),2019(0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