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
摘要:合作學習旨在提升學習質效并培養學生素養發展,其培養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不是為個別學生搭建“舞臺”。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不單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而是在合作中被邊緣化、參與度低的學生。教師關注這些學生,采用有效舉措保障其積極、深度參與合作,是提升合作學習質效及落實公平教育的重要職責。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公平;參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合作學習旨在提升學習質效,并同時培養學生的素養發展。其目標對應全體學生,而不是為個別學生(比如學習成績好、腦子靈、表達意愿強的學生)搭建表現或發展的“舞臺”。所謂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并不單指學習成績差、數學學習能力低的“學困生”,而是指在合作學習中被邊緣化、參與度比較低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合作中往往淪為配角或“觀眾”,從“合作”中受益率低——這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客觀存在,影響了合作學習的質效,還影響了教育的公平性。
一、“弱勢群體”的類別
合作學習中被邊緣化的學生有幾種類型。第一,數學學習能力較差,在合作中跟不上其他同學的討論節奏。信心不足,參與表達、交流的意愿不高;第二,集體意識差、協作意識低,對自己的知識、思想“敝帚自珍”。此類學生通常能力不低,但不愿意幫助同學;第三,性格內向,交流表達能力差。思維雖然能跟上節奏,獨立學習能力也不弱,但所思所想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出來;第四,與小組同學情感有距離,合作中有抵觸情緒,不愿意合作。對這些類別,教師需要設計一組針對性舉措,一個策略不太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二、提升參與度的策略
1. 開放性分組
針對部分學生與小組內同學有情感距離的問題,教師采用開放的分組策略。通常,數學學習小組的劃分多是由教師獨自分析、安排。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因素,經過綜合衡量之后,本著組內學生異質化、組間水平同質化的原則,直接將學生分成小組。在分組的時候,教師通常不會考慮學生間的情感,而且,教師一般情況下也不太容易準確把握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情感關系。這就容易造成部分小組內學生存在情感有隔閡的現象(雖然數量不多,但也確實影響了合作)。對此,可以采用教師整體把握、學生自由結組的策略。即,教師將學生綜合評價后分成大類(如成績優類、組織能力強類等),告訴學生以大類均分為原則,并規定小組人數,然后讓學生們自由選擇同學結成小組。而初中學生自由結組,通常就是以情感為依據,很少有學生是基于向優秀學生學習的理念。這樣,就解決了組內合作情感問題。
2. 重視趣味性
數學課程所學內容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難度大、枯燥性強的特點,大多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度不高。雖然合作學習形式較活躍,有一定提升學習積極性作用,但并不能完全保證這種態度的普遍性。因而,教師在組織合作的時候,需要從內容、方式上融入一些趣味元素,提升合作學習的趣味性。而初中學生年齡不大,情緒化特征明顯,當其學習中處于愉悅、興奮狀態時,往往就會忽略與同學之間的情感距離,而一些內向、少言的學生,在這時會表現為比較積極的表達和參與熱情。比如在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們用彩色激光筆照射的方法去觀察和體驗各種線型(注意提示學生不能照射人眼),學生們以玩的心態進行體驗,相互之間的表達交流阻礙很快就會消失。
3. 創參與機會
以上兩個策略還有一些學生的問題沒有解決。比如數學學習能力差或表達能力低的學生。對這些學生,“曲線”策略通常作用不明顯,教師可以采用較直接的方法,給這些學生創造表達交流的機會。主要可關注幾個舉措。第一,要求組內分工。要求每個小組給每名成員分配角色、職務,如組長、操作員、統計員、發言人等。組長負責統籌、管理、協調,操作員主要負責動手操作或計算等,統計員負責把大家的合作過程和結果要點記錄、歸納,而發言人則負責在合作之后向同學、教師匯報、闡述自己組合作成果。這樣,每名學生都有了參與的機會,且參與成了硬性要求;第二,提問。教師在指導、點撥及評價的時候,有意與參與度低的學生互動,采取點名提問的方法,給表達少的學生以表達交流機會;第三,比賽。前面提到分組時要保證組間同質化,即每個小組整體合作能力、水平應大體相當。這個分組原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比賽活動創造條件。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爭強好勝心理很強,當以小組比賽為形式組織合作的時候,即便是平常集體觀念弱的學生,此時也會為了小組榮譽(也可能基于個人榮譽)而表現為積極合作,熱心互助。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的“弱勢群體”是指參與度低,被邊緣化的部分學生。這個群體的存在影響了合作質效,也同時影響了公平教育的落實。基于對這些學生類型的分析以及對初中生學習心理的把握,教師關注“弱勢群體”并提升其合作參與度,可以重點關注三個策略:指導學生自由結組、將趣味元素融入合作內容或形式、為學生創造參與機會。
參考文獻
[1] 吳建民.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實施的實踐與反思[J]. 啟迪與智慧:上, 2021(10):2.
[2] 余學明. 初中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對學困生的轉化研究[J]. 科學咨詢, 2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