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政課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利于培養學生愛黨、愛社會注意的意識,還可增強學生民族責任感與自信心,對學生政治素養的提高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基于此,針對黨史教育融入初中思政教育路徑相關知識,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簡單地分析,希望對相關領域研究有幫助。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黨史教育;政治素養
引言
教育教學領域中,歷史是非常重要的教科書,中學階段黨史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知識。初中思政課是學生學習黨史教育的重要渠道,黨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滿足初中思政課程人文、價值與綜合性學科特點,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黨強化責任感與使命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
1、初中思政課黨史教育重要內容
1.1黨史知識方面
新時期,初中思政課教學中,黨史知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構成。初中思政課堂上,有關黨史教育內容是非常核心的。思政課教材要順應時代潮流及時創新,以此樹立科學教育觀,充分發揮思政課教育的政治教化作用。
1.2黨史理想信念教育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才能為國家發展提供力量。”中小學生組織理想信念教育活動,黨史教育資源至關重要。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提出中小學德育工作中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各中小學全面開展歷史教育,便于中小學生積極學習“四史”教育內容,堅定自身理想信念。思政課堂上,采用循序漸進的講解、記憶、分析、理解與應用等的教學方式加強黨史教育,保障學生牢固記憶相關黨史知識,體現歷盡千辛萬苦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先輩們時刻不忘初心的內涵,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增強主動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學習相關黨史知識,為正確黨史觀的理念樹立打好基礎。明確“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為持續學習提供推動力,直接影響著中學生身心發展,為新時代優秀人才培養夯實了基礎,這也充分體現了初中思政教育中黨史教育的價值。
1.3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
國家發展中,習近平主席倡導要重視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而且青少年是教育的重點。2020年2月,習主席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再次提出:全面弘揚革命精神,堅定艱苦奮斗理想信念。初中階段思政課堂上,先進革命精神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幾個階段:(1)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愛國主義為主的紅船、長征、蘇區、延安及抗戰等精神。(2)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大慶、“兩彈一星”、焦裕祿與雷鋒等不畏艱苦與無私奉獻的精神。(3)改革開放時期,特區、青藏鐵路及工匠精神等,充分體現艱苦創業、全面創新及實現合作共贏的先進時代精神。課堂教學活動中,堅持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探索與淬煉,以此引導中學生深入了解黨組織發展的艱辛歷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績,由此高度認同共產黨的領導。
1.4共產黨方針政策當面的教育
初中思政課教學中,要為學生傳授學科知識與德育教育,還承擔著初中學生黨和國家路線、方針與政策等相關教育使命,以此確保學生深入了解各級政府及黨組織頒布的文件精神,與黨中央保持思想、政治及行動上的統一。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國家與黨組織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充分體現了工作頂層戰略設計,表明中國共產黨人視野與戰略目標的全局性,組織黨組織方針、政策及形勢任務的相關教育內容,為學生創造條件學習黨組織重要發展歷史,正視當前發展形勢并對未來發展做出準確預測。
2、初中思政課教育中融入黨史教育的路徑
2.1增強融合意識有效融入黨史教育
初中思政課堂上,老師要充分了解黨史教育發揮的作用,因而學校及思政課老師要增強黨史教育價值的認識,為黨史教育有效構建機制,全面而持續地為學生做好黨史教育活動。同時,初中思政課堂上黨史教育的全面融合,充分發揮其對教育的多元化育人功能。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課堂教學中,歷史是教育領域重要的教科書,黨史與國史內容的學習,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為黨和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人生發展中要學習的必修課,學生要學好該課程更要深入學習。因而,初中學校及思政課老師應帶頭學習并深入研究黨史內容,仔細研讀黨史教材及各位黨領袖著名作品,或去黨史教育重要基地去參觀如當地黨史陳列館、領袖故居及革命圣地等,通過外出積極學習黨史教育,對黨史豐富內涵形成深刻的了解,更加信賴偉大共產黨,為立德樹人及教書育人使命的履行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學校還要加強宣傳黨史教育內容,在學校構建良好文化氛圍深入組織黨史教育活動。初中思政課教學中,老師要積極做好黨史講授與宣傳,深入發掘黨史教育素材內容,思政課課堂教學中能夠自覺應用黨史教育素材,結合學生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深刻領會黨組織基本理論、路線與方略,能夠用黨組織創新理論成果武裝自己,堅決抵制各類歪曲并否定黨領導歷史的不良思潮。
2.2加大黨史教育開發,融入豐富黨史教育
初中思政課教學中,開發與利用黨史教育資源時要抓住以下側重點:
(1)基于黨組織偉大精神,加強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歷史發展中,作為偉大光榮的組織,共產黨經歷百年風雨與艱苦奮斗,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思想文化成果,促使偉大革命及黨建精神更好地生存發展,如大慶油田與航天精神,還有革命時期井岡山、萬里長征及抗日等重要精神。其凝聚的愛國精神是非常豐富的,是初中學生要學習的重要精神品質。因而初中思政教育中積極融合黨史教育,借助先進共產黨精神指引中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增強愛國情懷充分體現偉大精神的作用,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能夠勇敢擔當并樂于奉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做出自己的貢獻,堅持初心完成歷史使命。
(2)加強革命及先進模范事跡宣傳,增強道德示范的榜樣作用。社會歷史發展中,偉大共產黨員為中國革命建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促使中國發展不斷從弱變強、從一窮二白實現獨立富強。每一代共產黨員干部中的英雄人物及光榮事跡無不激勵著后輩們勇往直前,全身心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初中階段,學校思政課堂上先進革命及模仿發展事跡內容的引入,為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學習榜樣,使得自身思政道德修養不斷提高。日常教學活動中,老師可借助先進媒體技術融合網絡平臺有效宣傳黨員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還可應用案例分析方法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增強黨史教育的趣味性,與學生互動鼓勵其分享學習習得,認真聽取學生心聲,確保黨史教育更加貼合學生實際生活。gzslib202204031204(3)加強重要歷史革命及建設事件的繼承弘揚,激發學生不斷勇往直前。經過百年時間的發展,共產黨取得了顯著的歷史發展成就,其對我國甚至世界發展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力,如萬里長征、解決戰爭、改革開放、2008北京奧運會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等。共產黨領導華夏兒女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功,激勵中國人民向前發展。因而初中思政課堂上,老師要為學生宣傳這些內容,增強學生迎難而上的決心。
2.3課堂上深化融合全面融入黨史教育
初中思政課課堂教學中,黨史教育是無法磨滅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重要精神動力。黨史是對共產黨革命與建設歷程的記錄,其充滿豐富感情。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提出要時刻不忘初心、牢記歷史使命,表明黨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思政課堂上老師要重視黨史教育,基于黨史教育加強學生黨的情感培養增強自信心,相信在黨的領帶下中國人民會更加幸福,中華民族也會實現偉大復興夢。如,講解“經濟與社會”有關的內容時,老師詳細地位學生講解共產黨誕生;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部分內容時,要圍繞黨史學習理論知識,史論結合講述一直以來共產黨思想層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與當前正在努力的目標,以此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實際教學中,老師應積極其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組織黨史教育活動,加強宣傳黨建工作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與中央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基于紅色文化做好黨史知識的滲透,加強培養并提高學生政治情感,以此保障學生思政課學習效率。
2.4組織豐富課外活動擴大黨史教育融入范圍
黨史教育與初中思政課教學的融合,促使社會大課堂充分結合學校思政小課堂,新課標改革背景下不斷延伸課堂教學內容。(1)實際教學中為學生組織黨史知識有關的學習競賽活動,加大黨史教育宣傳力度,還可利用黨史報告會或座談會,或邀請領域專家與模范英雄人物,積極宣講并指導學生學習黨史,體會其艱苦奮斗歷程、英雄模范人物具有的優良品質及奮斗精神,為培養初中學生愛黨與愛社會主義良好情感打好基礎。(2)利用重要節假日、建黨日或重要歷史事件等時期,為學生設計黨史教育學習更而地認知黨組織產生更高的敬仰。如,清明節帶領學生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并對革命先輩進行深刻緬懷,學習英勇事跡產生崇高的敬意;或者在國慶節與抗戰勝利紀念日等開展黨史教育,了解共產黨帶領人民勇往直前,與反動勢力浴血奮戰取得勝利的毅力。(3)組織學生參觀愛國教育基地,周末或寒暑假帶領學生去黨史紀念館亦或者革命遺址遺跡去參觀,便于學生充分體會黨的奮斗,潛移默化中傳承紅色基因。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思政課堂上黨史教育的綜合,利于學生深刻體會新中國發展、紅色政權及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艱辛成績,基于歷史定力的提高促使學生養成高的中國底氣、骨氣與志氣。在建黨百年之際,初中階段老師進行思政課教學活動中,要充分了解黨史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充分發揮其作用為民族復興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同時,深入發掘地區優勢豐富黨史教育內容并創新教育方法,鼓勵學生更加珍惜現代美好生活,提醒他們要時刻牢記歷史使命不忘初心,堅定的了解黨史與感恩共產黨,推動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孟慶霞.黨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究[J].林區教學,2021(12):9-12.
[2]沈兵.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四個維度[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2):34-35.
[3]高巍翔,劉璐.黨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1):59-61.
[4]戴奕,戴慧.基于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四史”教育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8):13-15.
[5]張馨月.黨史教育融入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探索[J].成才,2021(15):22-23.
[6]徐亭.黨史教育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融合的路徑初探[J].現代教學,2021(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