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麗
摘要:隨著當前中國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開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需求,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是由國家面向職業教育領域而制定,涉及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教學工作人員、教材內容、課堂教學方法等。關于教師在職業院校中的"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是提高中職院校課堂教學效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很重要因素。但由于傳統教育理念,對教師教學改革仍有很大限制,所以,"三教"改革實施中教師教研能力提升仍是教學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中職教師;“三教”改革;教師科研能力
相對于普通高中院校學生而言,中職院校學生存在著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習熱情相對較低,學習能力稍弱的情況,部分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在面對課堂時注意力不集中,擾亂教師授課進程,使得教師教學存在一定困難。再加上傳統教學模式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學課堂枯燥無趣,很難吸引學生融入教學,導致知識體系難以得到發展,學生學習出現異常情況,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跟隨“三教”改革步伐,優化自身教學模式,保持學習精神,積極參與院校對提升教師教研能力的展開相關培訓。
一、“三教”改革的實質及其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改革
目前,我國的中職院校存在師資力量短缺的情況,多數教師教學任務重,教學壓力大,在高壓力、長時間的教學中,教師容易出現疲憊心理,面對教學科研問題時精力顯然不夠,而且也完全沒時間全面把握教材內容。另外,缺乏"雙師型"師資也是中職學校面對的壓力。為此,《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文規定可從具備三年以上的企業管理工作經驗,且符合高職專業以上學歷的技術人才中招收教師,并強化了對中職學校專門師資的力量培養,通過采取各項貼合實際狀況的科學化設置,使得中職學校可以得到充分的師資力量。
(二) 教材的改革
當前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行各業都有新的變化,涌現出大量新職位、新崗位可供學生們選擇,而中職院校的學生都是以掌握專業技能為主的,本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投入到新職位中實現自我價值,但是因為目前中職院校的教材沒有及時跟緊社會發展,產生了課程固化的現象,使得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面臨障礙。課程改革是教師教學的關鍵,所以國家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對課程變革進行了明確要求,每三年修訂一次課程,專業課教材內容隨著技術發展和行業更新情況而保持靈活修改。通過對教材內容的科學安排,最大程度保證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
(三)教法的改革
傳統模式的教學課堂并不重視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和學習者之間的溝通互動,學習者以被動的地位接觸灌輸式的東西,因此教學興趣也不高。職業院校教師中有很多實用性的教學課題,但由于老師講課壓力大,為了迅速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很少進行實際活動,而學生又缺乏實驗過程,使得學生的理論和實際實踐無法有機地融合,產生了綜合能力無法提高的局面。所以國家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對教學模式作出了改革的要求,教師在課程中必須包括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模塊教學等,使學生有實際教學活動經驗,有把理論知識和實際融合的過程,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提高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校形成核心素質全面發展的新時期人才培養。
二、中職教師教研能力提升策略
(一)強化中職教師對教研能力提升的重視
當前國內教學工作者的教研重點都放在了普教體系以及高職體系,對中職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視,導致中職教師沒有存在感,對教研方面的問題不太關注,導致教師提升教研能力的意識不足。教師是教學的關鍵,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作為一個知識傳播者,教師除了要具備學科專業素養之外,更要提成自身的科研教訓能力,以保證能夠推動教學課堂有效開展。在新一輪課程變革之下,對于學生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應當注重學生的深層次發展。教師應當及時從傳統教學理念中脫離出來,轉變自身教學理念,跟隨時代發展,提升自身教研能力,優化教學課堂模式,豐富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現代化教學改革,教育工作者應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自身的教研能力提升后,積極開展實踐性教學課堂,充分發揮科研教學的優勢,打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培養學生的共鳴意識和理解能力,推動教學質量高效提升。
(二)中職院校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本身需要具備教師的綜合素養,以學科專業素養、人文知識素養及道德人文素養等組成,中職院校應當注意到教師是多元文化素養的集合體,應當通過多種多樣的培養方式,促使教師綜合素養全面發展。通過教師的各項能力提升,教學課堂的開展會更加順利高效。另外,在進行教師的相關培訓時,學校應當著重把握對教師道德素養的培訓。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學生后續的發展方向,通過人格魅力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讓學生不斷地改正自身的缺點,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許多益處。中職院校的學生差異化較大,教師在面對學生時應當用平等尊重,和諧民主的態度進行溝通,讓學生打開內心世界,選擇相信教師,與教師成為朋友,更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最后,中職院校應當對科研型教師進行重點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促使教學課堂緊跟時代發展,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豐富學生的教學環節,以促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更深地了解。
(三)必須提升中職教師的基礎能力
教師不僅需要面對學生,還要向學校和家長反饋學生的情況,所以在多方關系之間,教師是關鍵的連接點。因此,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基礎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達成多方之間有效溝通的局面。教師在面對教材時,應當充分掌握教材內容,針對班級內學生真實情況,進行課程設計,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改善,以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學習。中職學校必須時刻關注教師情況,確保教師對待教學工作有責任心,在實際工作中督促教學不斷提升自己的基礎能力,使得教師在深層次接受教研能力培訓時得到能力強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教師應當對自身有更高的要求,不斷強化自身綜合素養,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以確保學生能夠不斷提升學習能力與知識技能,促使中職學生成為具備綜合能力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唐香蓮. 中職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