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義雄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使用基礎的語言知識外,而且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品質。基于這些成長需求,教師就需要關注教學設計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引導價值,以此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解決策略;
引言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英語教師要根據新課改要求不斷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完善,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學生的核心素養涉及能力、品質、意識等,所以教師需根據對學生這幾方面的培養完善英語課堂。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明顯的特點,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且表現較明顯,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且個性鮮明,當前的英語閱讀課堂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多數還是老師在講臺上講,給學生逐句翻譯和解釋中文釋義,遇到較難的單詞的標注出來,看似教師非常用心,講解得十分細致,可是并沒有結合到學生的特點充分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并不是沒有可取之處,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知識講解得比較清楚,如果好好運用或加以創新,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探究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探究能力是核心素養要求中很重要的一點,英語閱讀課堂有很大的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空間。但目前很多英語閱讀課堂還是教師輸入式的講解,如對句子的語法,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過后,讓學生做同類型的題,題型雖有變化,但變化不大,少了一些靈活性,主要靠練習讓學生去掌握知識。這個學習過程中也非常缺少讓學生探索的空間和機會,如果學生可以自己去交流、去思考,學生會對英語有不一樣的感覺,會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而探索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鍛煉。所以,目前探究能力在英語閱讀課堂是有待提高的能力。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一)重視閱讀文本的講解
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一定要注重對閱讀文本的講解,不能僅注重對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更注重對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講解,知識相對碎片化,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深度閱讀教學模式則要求教師注重對閱讀文本內容的講解,教師應為學生詳細講解閱讀文本的故事背景,進而為學生構建浸入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的內涵,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開展情境式教學,注重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
情境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指教師通過創設符合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和內容的學習氛圍或者情境,能夠促進師生之間進行真實情感交流。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給學生創設一種真實、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并維持他們對英語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其主動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情境式教學法時應該重視與教學內容的契合,也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基礎和思維能力的全面了解,基于具體的教學內容去創設不同的情境。如與生活現象相關的知識就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體會英語知識在生活中的真實應用性,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故事性較強的內容就可以創設游戲化的情境,讓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小游戲,對故事情節進行再現和演繹,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三)引入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一門語言,其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英語的用法,并將其運用在生活實踐中,而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不足,社會閱歷較淺,對許多英語文化了解得不夠透徹,導致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產生一定的困難,無法發揮英語閱讀中的真正價值。例如,教師在教學“lets celebrate”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學生學習相關的萬圣節知識,由于這一課主要講述了國外的小朋友如何慶祝萬圣節,為了讓學生對萬圣節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師可以給學生科普關于萬圣節的起源以及發展,給學生展示不同地區所慶祝的方式,通過結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這一節日,再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就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萬圣節的真正含義,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生詞以及知識。
(四)采用“三讀”策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深刻性
所謂的“三讀”就是掃讀、略讀、細讀的統稱。掃讀就是為了在文章中獲取某種信息而對其他內容進行忽略的讀法。掃讀是一項跳躍式的閱讀技能,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還是比較常用的。在掃讀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在文章中標記找到的內容和信息。掃讀是為了使學生可以快速閱讀,自動忽略無用內容。略讀的目的就是找尋答案,這是一種較為快速的閱讀方法。略讀是讓學生先熟悉文章內容,大概知道文章是圍繞哪一方面展開論述的,這樣便于加深學生對后續問題的理解。細讀就是對文章進行細致的閱讀,簡單來說就是逐字逐句閱讀,邊讀邊翻譯,特別是在遇到關鍵詞時,要用筆做記號,遇到生詞時要進行摘抄或者根據上下文對生詞的意思進行猜測。在閱讀時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圍繞“5W”展開閱讀,也就是“What”,“Where”,“When”,“Which”以及“How”。在英語閱讀中指導學生運用“三讀”策略,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知識,不斷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而不是片面理解。使學生將讀、寫、思結合,這樣有助于使學生更具思維的深刻性。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三人競賽或者小組競賽,在這樣的競賽中,學生可以先自主閱讀,并在自己的材料上寫上答案。在閱讀完之后,便將自己的材料交給其他學生,然后對材料進行評分,并找出和自己想法相同或者不同的內容。如此,學生不僅可以進行略讀鍛煉,還能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略讀的思維過程,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只局限于課堂上的知識教學,還要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來形成終身學習英語的意識,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選取學生能適應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從而使英語閱讀教學發揮出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蔣孝臣.初中英語閱讀訓練促進閱讀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8):40-41.
[2]張伊娜.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