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
摘要:體操運動項目種類繁多,動作技能復雜難度大,節奏明顯,而且它對運動員力量、速率、靈巧、準確、平衡、穩定性等要求甚高。所有成套動作均在 25 秒~70 秒之間做完,完成動作時間短,從而對運動員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性與協調性要求很高。
1體操運動項目的能量代謝特點
體操是以無氧系統供能為主的力量型運動項目。體操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神經系統活動較緊張,熱能消耗較多,其供能方式主要以 ATP—CP(三磷酸腺苷一磷酸肌酸)和糖酵解供能為主,ATP—CP 和肌糖原是主要供能物質。體操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時ATP都會在ATP酶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和釋放能量。運動員體內 ATP 濃度一旦下降,磷酸肌酸立刻分解放能,用于 ATP 的合成。在肌肉以最大強度運動 6秒~8 秒時,CP 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同時糖酵解過程被激活,肌糖原分解成乳酸,參與運動時的能量供應 在以最大強度運動 30 秒~60 秒時,糖酵解達到最大速率,糖酵解供能系統是30秒~2分鐘以內的大強度運動的主要供能系統。
2 體操運動員疲勞產生的生化機制
2.1 能源物質儲備不足與疲勞產生
體操運動的高強度大負荷的訓練,使得人機體內部供能系統填補不上所消耗的能量,形成能量物質供應不足而造成疲勞。如長時間的體操運動訓練,使運動肌糖原的貯備量下降,血糖水平也下降,大腦和肌肉中糖的供應不足,導致神經系統的疲勞;另外,體操運動員在高強度大負荷的運動時,消耗大量肌糖原,以彌補糖原不足,蛋白質分解加劇,使葡萄糖一丙氨酸循環加速運轉,一方面為肌肉提供能量,同時使脫下的氨轉變為尿素。運動員在連續劇烈的負荷運動后,細胞漿pH值下降,體內酸性物質不斷堆積,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更促進了蛋白質分解,負荷越大,能量消耗越大,往往在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又進行下一輪訓練,使蛋白質總處在高度分解狀態,尿素產生亦會相應增多,運動員對負荷的適應能力會明顯下降,從而出現疲勞。體操運動的高強度大負荷的訓練,使肌肉和血液中乳酸大量堆積,阻礙神經肌肉接頭處神經遞質的釋放,影響沖動向肌肉的傳遞,限制磷酸果糖激酶和降低輔酶量及其活性,從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合成速率減慢,造成鈣離子濃度的下降,導致肌肉收縮與放松的能力降低,從而形成疲勞。
2.2 內環境代謝產物與疲勞產生
體操運動員在長期的高強度大負荷訓練后,其體內自由基引發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強,使血中過氧化脂質升高,導致機體抗氧化能力下降,易使細胞膜受到氧化損傷,引起運動員運動性疲勞加深。另外,體操運動員在連續的高強度大負荷訓練或比賽中,機體內產熱急劇增加,出汗是維持體內熱平衡的主要途徑。隨著大量汗液的排出,體內電解質也隨之不平衡,導致水鹽代謝紊亂,滲透壓改變,以及激素分泌不足,各種維生素缺乏,內環境穩定性失調而產生疲勞。體操運動員的疲勞還應結合血壓、心率、尿蛋白、血紅蛋白等指標加以綜合分析,如體操運動員身體機能穩定時,血紅蛋白值一般在13g%~16g%之間波動,尿蛋白約為20g~ 4Og ,而當運動員伴有機體狀態不佳或身體機能下降時,其血紅蛋白男子(成年)不足12g% ,女子不足11g% ,尿蛋白甚至可高達80g ~11Og 。此時,應及時調整運動負荷,給以營養補充。
參考文獻:
[1] 胡效芳,高艷敏,楊文禮.競技體操運動員疲勞產生的生 化 機 制 及營 養 補 充 [J]. 延 安大學學報 ( 醫學科學版),2004.12.
[2] 殷 勁,高 興.運動性疲勞研究[M]川教育出版社,1993
[3] 趙元吉,王新華.競技體操運動員疲勞的診斷和恢復[J].遼寧體育科技,2003(10).
[4] 趙元吉,彭蕾,雷鳴.體操運動員心理疲勞的產生原因與恢復手段研究.成都體育學院學報[J],2004(2).
[5] 黃玉斌.體操新概念:高水平運動員訓練行為控制規律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6] 曲綿域,于長隆等.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