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潼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公民素養越發看重,在學校教育中,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提升學生素質變得更加重要。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對德育工作進行深入分析,以便掌握內涵及意義。科學認知形成后,就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并不斷豐富內容、創新方法。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一定能被培養成德才兼備之人。
關鍵詞:初中教師;德育工作;樹立榜樣;策略
初中教師德育工作的核心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助力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優秀生活習慣,促使其思想端正、品質優良、習慣健康。以此,教師可通過提高初中教師德育工作實效性,完成這一目標,促進學生積極樂觀度過青春期。教師可通過班級日常管理工作,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德育工作的開展,助力學生順利完成初中階段的義務教育時期。
1以身作則,發揮帶頭示范作用
初中教師認識到自己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并積極學習能夠提升自身素養的知識,做到以身作則,發揮好自己的帶頭示范作用,可以改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認識,促進班級每位學生的整體素質都得到一定的提高。為此,廣大初中教師要注重做到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思想,從而能夠切實減輕初中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負擔。
有一次,學校組織了唱歌比賽活動,我帶領的班級在決賽時,發揮失利,沒有贏得比賽最終的勝利,許多學生都感覺很丟人,臉上表情非常不好,也不向獲得勝利的班級表示祝賀。此時,我帶著真摯的笑容向贏得比賽的班級的老師和同學表達了祝賀之情,并帶動了班級的學生,他們向我進行了學習,大大方方地恭喜了獲得勝利的班級。然后,我和班級學生一起分析了比賽失利的原因,并和班級學生約定下次比賽一定全力以赴,使班級學生正確面對了失敗,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品格。總之,以身作則,教師通過自我樹立榜樣,讓德育更加深入人心。
2通過深化經驗促進德育發展
當前,在大多數學校中,為了確保高中入學考試中的學生成績,德育課程的發展僅限于教師在課堂上的口頭教學,這是無法操作的,導致效果非常差。初中的學生承受著進入高中的壓力。如果僅依靠教師的簡單口語教學,則不僅會產生道德教育的效果,而且還會招致學生叛亂,這對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教師進行德育時,還應保持德育。教育可以適當地緩解學生的壓力,提供一些心理指導,并使學生對學習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3營造德育大環境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
營造德育大環境氛圍,可使學生注意力被吸引進來,在教師建構的德育氛圍中,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正能力,使其思想積極樂觀的成長。教師可通過不同時期的德育教育主題,建設不同的德育大環境,使學生體驗到大環境氛圍帶來全新體驗,并能積極融入其中,品味其中的思想內涵。同時,還可以讓這些思想融入到學生自身的思想觀念中,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使其思想端正的成長,借助青春期的轉換,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
如,初中教師可借助校園大環境,營造德育氛圍。可利用"五四"青年節校園宣傳節日來歷的板報、活動,對學生進行大環境影響下的德育教育,使學生了解這個節日的來歷,并對革命志士的壯舉萌生敬仰之情,構設自己以此為榜樣的思想意識、理想信念,促使其成為有大愛情懷的新一代初中生。同時,教師還可借助校園大環境營造的德育教育氛圍,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借助思想觀念正確成長的"沃土",讓學生心態積極、健康發展。以此,使學生注意力被吸引到活動大環境中,融入到積極向上的氛圍中,為健康快樂的、思想端正的成長做好準備。初中教師還可借助校園大環境德育工作的開展,引導學生參與時,進行保姆式的指導,這種指導不是代辦,而是如同保姆班的貼心引領,使學生感受活動氛圍中遇到問題,可隨時得到教師的幫助,并將問題及時地化解,讓學生充滿陽光心態,構設出良好的思想觀念體系,健康活潑地向前發展。
4開展多彩實踐活動
初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為學生開展多樣的德育教學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很好的鍛煉,進一步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助力初中教師德育教學取得極大的勝利。為此,廣大初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更愿意進行德育學習,獲取有價值的道理,從而不斷加深學生的德育學習感悟。
在具體的德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先為學生組織了大掃除活動,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后,說了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紛紛表示雖然很累,但是看到教室和校園變得非常干凈、整潔,特別有成就感,使學生養成了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然后,我和學生一起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搜集了許多的文化知識,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內涵。最后,我帶領學生參與到了一些志愿活動中,如植樹、保護動物、慰問孤寡老人等,助力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了有效塑造。總之,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德育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了綜合性的德育教學,促進學生得到了更為長遠的發展。
5開展應用實踐教學,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在開展德育基礎知識時,教師應打破傳統的學習方式,走出書本內容的局限性。有效的創設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充分了解德育教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并幫助學生深刻的對書本中的基礎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與掌握。在實踐中,教師應起到帶頭引領的作用,樹立正確且積極的榜樣作用,創新學生的德育思維。例如在《延續文化血脈》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利用當地的文化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實踐教學,首先使學生在生活中收集對于我國文化的資料,并在生活中進行拍攝或者繪畫。并在課程講述后,激發學生對我國文化的傳承興趣,使學生當作小記者去校園中采訪其他同學,說一說對延續我國文化血脈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德育思想。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若想幫助學生的德育思想有效的發展,應貫徹新課程與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念。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德育課堂進行有效的創新,豐富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榜樣作用,并根據熱點時事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品格進行充分的思考與糾正,切實的提高學生的品德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金豐平. 初中教師開展班級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探究[J]. 學苑教育,2017(19):85-85.
[2]孫春雷. 新時期初中教師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索[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005(006):P.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