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燕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當前社會對人們身體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素質拓展訓練,是對人體機能的進一步開發。長期的、科學性地進行素質拓展訓練不僅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因此,將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到小學的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小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拓展培養,能夠將素質拓展變為長效的基礎積累,循序漸進的挖掘學生身體的潛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利保障。
關鍵詞:小學體育;素質拓展;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社會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愈發重視,素質教育的實質包含了文化素質以及身體素質,想要有效地提高身體素質,就需要從小學體育課程“抓起”。素質拓展訓練以往普遍應用于社會中公司及企業提高員工的身體素質。但是成年人由于工作壓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實現長期的素質拓展訓練,導致素質拓展訓練往往成為形式化的流程,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到小學體育課堂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其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體育低效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豐富了小學體育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身體素質,為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一、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價值
1、改變枯燥的傳統教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小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興趣,是保證體育教學的效率的基礎。在小學體育的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路以及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固定,同時教學的內容“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在長期枯燥的體育學習環境中,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進而對體育鍛煉出現抵觸,導致小學體育課堂高效開展出現困難。將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課堂就能夠有效的改變現狀,首先素質拓展訓練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由不同的體育項目構成如解手鏈、信任后背摔、極速120秒等對身體素質不局部領域進行拓展培養。其次,素質拓展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與競技性,充分的利用了小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幫助小學體育教師將“寓教于樂”充分的融入到小學體育課堂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身體素質培養達到既定目標。
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以模仿訓練作為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成效,但是卻忽略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生無法像職業運動員一樣長期的保持高專注度投入體育訓練當中。長期枯燥的教學模式,也讓小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積極性逐漸減弱,提高身體素質的效果也肉眼可見的下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能夠滿足小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增強了小學生上體育課的欲望,使其能夠主動進行素質拓展項目的訓練,幫助小學體育課堂能夠形成長效的對小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模式,從而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效果。
3、對學生素質進行全方位培養
全方位培養指的是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某一項目的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完成該項目指定的目標,同時還能對其他方面起到正向影響。從小學體育的角度進行分析,既是要求小學體育不僅需要達到培養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同時也要能要能對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幾乎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甚至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素質拓展訓練,是以體育游戲作為基礎,拓展其團結協作意識、自主學習意識、創新發展意識等,以此完成體育素質拓展項目的訓練。在通過引導學生以合作、思考、創新來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身體素質的提升效率也能有效增加,從而實現全方位的素質培養。
二、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
1、科學設置課程保證素質拓展訓練的合理性
小學體育課堂的素質拓展訓練需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驚醒全方位的考量與設置。小學體育教師也需要像文化課程一樣提前完成教案準本。首先是根據教學內容對場地進行合理選擇,保證訓練場地對訓練內容具有針對性,在進行與跑步有關的素質拓展需要選擇學校中的專業跑道;其次是拓展訓練所需要用到的體育用具,進行足跑這一素質拓展羨慕的訓練時,需要提前準備好護具,以保證學生的安全;最后,是在完成訓練后需要帶領學生對整個拓展訓練項目進行回顧總結,保證學生能夠有所收獲,以此形成素質拓展項目的良性閉環。
例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體能分配進行極速120秒的拓展訓練。將整個訓練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步需要完成十秒的平衡站立,緊接著第二步是進行十次下蹲,第三步完成20米折返跑,第四步完成100米沖刺跑,最后是50米障礙跑。這個素質拓展項目剛開始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時間在120秒以內則算成功。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不高,再加上對體能分配理解不足,絕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很難保證能夠在120秒內完成。但是,這一過程的實際目的不是一定要求小學生能過夠在120秒內完成,而是上小學生對自身體能情況產生感知。當小學生對自身體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之后,則可以將學生分為五人一個小組,分別選擇一個項目以接力的形式完成完整的極速120秒。在此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就能通過團隊協作完成挑戰。最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整個訓練進行回顧,引導學生理解,五個人的體能可以看成是一個人對體能的分配,使學生明白在完成較為困難的體能訓練時,對體能進行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在完成一定程度素質拓展訓練后,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調查,掌握學生的整體訓練情況,明白學生收獲了怎樣的感悟,了解學生認為什么項目完成難度較大、什么項目最有趣想要多次進行訓練體驗,以此作為參考,總結創新調整后續的拓展訓練內容。例如在肢體協調的訓練中,教師可以將傳統的平衡訓練,調整為以團隊協作作為基礎的“解手鏈”訓練,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十人一個小組,讓各個小組之間相互比拼哪個小組解手鏈的速度最快。這個項目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解手鏈的過程伴隨著學生大量的肢體運動,能夠保證學生的肢體協調得到良好的訓練。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素質拓展訓練的最佳目標就是學生群體,相比成年人學生有過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長期的訓練,保證素質拓展訓練效果最大化。將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課堂,能夠實現將身體素質教育“從小抓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教師在應用過程中需要科學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同時也要不斷的反思創新,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麗蓉.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分析[J].速讀(上旬),2020(3):59.
[2]陳美仙.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