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威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本篇文章主要從夯實教師隊伍整體素養、改進優化各個教學環節、重視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以及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經驗四個方面,詳細闡述筆者有關如何高效推進小學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教學技能 終身體育意識
古希臘教育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體育可以給人以完美的體格、勇敢的氣質和良好的習慣。”我國現代教育家晏陽初先生也不止一次強調:“體育教育實乃教育之根本,無健康之體魄,則其他教育皆無推行之基礎。”可見,體育教育確系整個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小學體育則是整個環節中最不容忽視的一個。然而,當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其中問題較為嚴重的一點即是教育成效滯后低下,不能滿足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則需要廣大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齊心協力,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夯實教師隊伍整體素養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水準。俗話說得好:“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滴水,則自己須有源源不斷的水。”體育教師的專業水準如何,直接影響體育課程的質量高低。因此,體育教師首先需要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一方面,要確保自身的身體素質過硬,可以給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另一方面,要拓寬自身擅長的專業領域,盡可能在田徑、技巧運動、球類、武術以及棋類項目中,均達到一定的造詣,以期給學生們奉獻出更加精彩的體育課程。
(二)夯實自身的教學技能。如果說專業技能是前提,那么教學技能則是教師發揮自身專業技能的關鍵。小學體育的教學技能外延廣泛,這里主要探討的是教師的教學語言技能。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的體育教師忽略了自身教學語言的技能問題,認為體育課上,教師的教學語言并不是很關鍵,只要學生聽得懂自己在講什么就夠了。癥結恰恰出在這里,要知道,學生聽得懂教師講什么是一回事,學生樂不樂意聽教師在講什么是另外一回事。只有教師的語言具有吸引力,學生才會注意力集中且充滿求知欲望。所以,體育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不遺余力地提升自身的語言技能,爭取化難為簡、化枯燥為有趣、化平淡為幽默。
二、改進優化各個教學環節
新課改強調,完善的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堂導入、新課講授、課尾總結與課后拓展。調查研究顯示,當前的小學體育課程中,百分之七十四的體育教師,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新課講授上,其他環節都是簡單帶過甚至直接省略,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可見,重視且優化各個教學環節,也是我們提升課程成效的重點。尤其是課堂導入環節,是需要體育教師重點留心的。特級教師魏書生說過:“課堂導入是彰顯教師教學智慧的一個環節。一個在課堂導入上駕輕就熟的教師,從不擔心學生的興趣缺失、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可見,良好的課堂導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方面是有顯著優勢的。如何改進呢,首先,教師要擅長變換不同的導入方式,上一節采取了游戲導入,這一節就換為懸念導入。不停變換的導入方式,無疑可以帶給學生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其次,教師要擅長在導入的過程中與學生互動。要知道,導入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充分參與的導入可以為整節課打下理想的氛圍基調。此外,課后拓展環節,也是廣大體育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完全消化吸收課上所學,這時,課后拓展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補充環節。課后拓展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盡可能在不影響學生課后休息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實現溫習和鞏固,并加深師生情感。
三、重視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
小學體育是整個體育教育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其與中學體育的銜接問題,也是應該引起廣大教師反思的。小學體育中,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是直觀感知的能力,而中學則對學生的抽象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果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不暢的話,學生在中學階段一時之間就很難轉變過來,甚至承受超額的壓力。所以,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要摒棄桎梏,開啟教學遠見,重視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銜接問題,想方設法讓小學體育成為整個體育教學體系中最優質的一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經驗
發達國家的先進體育教育經驗,無疑對我們實現高效發展有著寶貴的啟示作用。其中,以下兩點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
(一)整合利用社會體育資源。西方發達國家,以美國為代表,是非常重視體育教學的。因此,從小學到大學,他們對學校的體育軟硬件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此外,他們還整合了大量的社會體育資源,為學生的體育學習作補充。這樣,學生不僅在學校里享受著優質的體育學習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在整個大的社會環境中,也充分享有理想的社會體育資源。
(二)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全民健身”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自身的身心素質、積極投身體育運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就是人們的終身體育意識淡薄。終身體育意識形成的最佳期就是小學,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滲透終身運動的科學理念,引導學生真正將體育運動當做自己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真正建立起規律的運動習慣。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主編.體育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丁舒.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3] 董翠香,朱美珍,季瀏.發達國家學校體育發展方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體育學刊.2012(04).
[4] 陳佩杰,翁錫全,林文弢.體力活動促進型的建成環境研究:多學科、跨部門的共同行動[J].體育與科學.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