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男男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本文以14世紀法國哲學家布里丹名字命名的悖論“布里丹之驢”為線索,對籃球運動中人是否真的能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與研究;將自然辨證法與運動訓練相結合進行探討,人是否真的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為。回首上個世紀自然辯證法的發展,深感與時俱進的責任重大,只有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積極開拓、不斷創新,才能在新的歷史時期把自然辯證法繼續向前推進。
關鍵詞 自然辯證法 運動訓練(籃球專項) 分析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近100年時間里,我國自然辯證法研究者與愛好者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批判地吸收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百家爭鳴,集思廣益,大膽創新,逐步建立起了嚴密的理論框架與研究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論造詣較深、學術成果豐厚、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自然辯證法研究堅持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在推進理論研究,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加強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布里丹之驢的簡介
布里丹之驢是以14世紀法國哲學家布里丹的名字命名的悖論,講的是一只完全理性的驢恰在于兩堆等量等質的干草中間,將會餓死,因為它不能對究竟該吃哪一堆干草作出任何理性的決定[1]。
亞里士多德在《論天》中第一次發現了該悖論,他問道:面對兩塊相同誘人的肉,狗該如何作出理性的選擇。這一論證是,就像挨餓的驢,我們必須作出非理性的選擇以避免陷于無盡的懷疑。而典型的反對意見認為,該悖論犯了稻草人謬誤,其中描述的理性能力過于狹隘,而事實上理性允許跳出怪圈進行思考。換言之,承認兩個選擇都相同的善并且隨意選擇一個而免于餓死,這完全是合乎理性的。
二、運動訓練的簡介
運動訓練是指為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在教練員的指導下,組織的有計劃的體育活動,它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訓練的主要參與者是運動員和教練員而不是一般的體育參與者,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訓練水平,為取得運動成績奠定基礎。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相互制約和相互協調,處在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這種相對平衡是人體生命存在和有機體機能正常活動的必要條件。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有機體內環境的相對平衡受到破壞,體內各種功能不得不重新進行調整,以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
為了加強運動訓練的科學性,深入探索運動訓練的規律,在一些體育運動比較發達的國家,都十分重視運動訓練學的研究。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體育科研所把運動訓練學列為研究的重點。在前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英國等都有運動訓練學的專著。這些國家還把運動訓練學列為體育院系培養高水平教練員的一門必修課程。
三、運動訓練中的籃球運動
籃球運動于1891年起源于美國,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麻省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訓練學校的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盛梨用的籃子,分別釘在學校體育館二樓走廊兩邊的護欄上,梨籃上沿距離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籃球運動是以投籃、上籃和扣籃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之一,是可以增強體質的一種運動。
四、籃球運動中的“布里丹之驢”現象
籃球運動基本技巧是:持球;運球;接球;投籃;上籃;扣籃;傳球;搶斷;蓋帽;搶籃板。在籃球運動過程中的人會出現身體前壓,跨步放球或是前跨,連續背后運球的行為動作,這叫做突破與防突破。突破與防突破,不論是籃球運動員還是籃球愛好者都必須要學以致用的,否則將無法產生對抗,達到比賽預期成績或是達到運動健身效果。籃球運動員需要絕對的理性與判斷能力,踏實勤奮,不論外界情況如何都需要正定自若,對任何情況都及時作出反應。而不是像驢一樣,理性到達一個極致而被餓死。
云南民族大學附屬小學籃球班組建與2014年9月,是呈貢縣小學當中最先進行籃球專業化的機構。每周二、周四及周五在云南民族大學附屬小學室外籃球場進行上課,上課環境非常舒適,硬件設施完善,可以提供多個籃球班級同時上課;任教教練均是從事籃球運動項目多年的專業的優秀運動員,有多年的市級、省級、國家級比賽經驗。云南民族大學附屬小學籃球班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充足的教學設施和訓練場地,硬件與軟件設施都非常完善。
兩個班進行一次籃球技巧比賽,規則是每人一分鐘運球(運球方式自選),每十人一組進行,由同學記錄運球次數(掉球者成績為零),教師進行運球姿勢打分。出乎意料的是,最后一名是二班三年級的一名男同學。因為想得到高分,一直在左手運球、右手運球和左右手運球之間變換,發生掉球現象被計以零分。
五、小結
運動訓練是指為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在教練員的指導下,組織的有計劃的體育活動,它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訓練的主要參與者是運動員和教練員而不是一般的體育參與者,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訓練水平,為取得運動成績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64,366.
[2] 關士續.自然辯證法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