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外香
摘要:隨著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不斷出臺許多關于教育改革的措施,其中核心的思想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在新時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不佳等問題,因此教師應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動機,還應明確自主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找到合適的自主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自主學習;數學;問題與優化
引言
在現代教育改革過程中,國家更需要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全面的綜合性人才,對此,對于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教師不再是傳統的教授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學的側重點更加偏向“學”。在當前小學的所有學科中,數學這門邏輯思維極強的學科就顯得尤為重要。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處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在具體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討論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的問題與優化對策,希望能為現代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約束力
小學階段是人智力和心理發育的開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思想還比較幼稚,小學高年級學生大概十多歲,他們的心智還不夠完善,學習缺乏持久性,對自己的約束力不強,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學習就無從談起,這就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不佳。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部分教師就放棄了對于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而使得學生數學自主學習難以進行。
2.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數學自主學習習慣
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還不強,基本很難做到每個學生認真課前預習,這就使得學生上課理解老師講的知識的難度增加。課后復習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也很難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在數學學習中,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若這兩個部分沒有做好,那么學習的效果也就無法提高。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可能是老師對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重視度不高,沒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此外,因為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在課外進行相關數學知識的拓展意識也比較欠缺。這就需要老師加以重視,然后逐步進行引導和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自主學習習慣。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的問題的優化對策
1.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愛好的老師,學習動機則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根本動力。數學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其中,從而獲得對知識的具體化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一些有意義的小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引起學生注意。在講解平方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書本組合”的游戲,劃定一平方米范圍,讓學生試著用數學書把一平方米填滿,看看一平方米是由幾本數學書平放組成。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參與其中,自己親自動手來體驗一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讓他們對于一平方米有屬于自己的認知,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2.確立自主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自主學習方法
無論學習什么知識,最重要的是學習目標的確立,確立了學習目標才有學習的方向和動力,接著就要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確立自主學習目標,引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
例如,在學習平均數知識時,課前教師可以給與學生相關資料,并且要求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給他們明確簡單的自己學習目標。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平均數相關知識的講解。在課后,通過習題的形式讓他們進行平均數知識的鞏固。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讓學生熟悉知識并了解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范圍,然后引導學生學會讀題、審題、解題。
3.引導學生學會反思質疑
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將知識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腦海中進行重構,在數學這門注重邏輯思維的學科中,更需要學生對于階段性的問題進行反思、質疑,及時修正自己的不足。所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授課和講解過程中,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反思和質疑。
例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進行誘導性教學,如“你發現了什么規律”、“你找到了什么數量關系”“你還有什么其他的解決方法嗎”等等,在提問學生的過程中,促使他們進行思考和反思,讓他們思考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在布置習題任務時,也可以額外要求學生思考多種不同的具體方法,做到一題多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存在學生缺乏約束力、未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等問題,正在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得出了關于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建議,希望能為教育改革和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讓學生在素質教育改革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宋國仕.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