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27日,一個難忘的日子,我提著行囊,離開南昌,住進了江西省瑞昌市一個偏遠山區的南山村,在這里,開始了我的扶貧路。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那一刻,我的內心如釋重負,涌起無限自豪,經過多方努力,我所在的南山村27戶91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南山村從貧困村出列,并成為當地的經濟強村,實現“鳳凰涅槃”。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慶祝大會上,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知道,我在南山村的扶貧路進入倒計時了。我第一次真切感覺到,個體的小我與時代發展如此之近,三年多的扶貧就是我肩負過的時代使命,是我融入到時代發展的見證。同時,我也開始思考,未來,我又將如何與時代發展同行,走過的扶貧路給我留下了什么?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
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創造的偉大事業,同時,也詮釋了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正如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的:“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這種偉大精神,對走過扶貧路的我而言,有著別樣深刻,是一種更加“懂得了”。2021年7月18日,毫無疑問,又成為我生命中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正式告別南山村,一個我奮戰了1175個日夜的地方,轉而奔赴到瑞昌市小源村,投入鄉村振興工作,啟航新的征程,與時代發展進行新的擁抱。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貧路,我更加堅定前進的道路,因為我知道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還因為我對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的更加“懂得了”。
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貧路,更加懂得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
黨中央將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謀劃,強力推進,形成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在南山村的扶貧,我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共同奮斗的制度優勢,感受到社會各界齊心努力的濃厚氛圍。走過扶貧路,我更加懂得中國共產黨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領導力量。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只有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全社會形成鄉村振興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在小源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我會始終不渝堅持黨的領導,激發村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人翁力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堅信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貧路,更加懂得了精準務實、開拓創新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堅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圍繞致貧人員、原因、類型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在下足繡花功夫同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改善發展條件,扭住教育不放,增強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為消除貧困、創造幸福生活找到了最穩定的途徑。初來乍到、進入狀態;走村入戶、熟悉情況;展開調研、制定計劃;錨定目標、推進落實,這是我在南山村扶貧經歷的四個階段,但核心的還是精準定位、精準施策。緊盯南山村存在的基礎設施差、民風陋習、零村集體經濟三大致貧難題,制定出了脫貧“三步走”:第一步,改善村莊環境設施,留住年輕、有潛力的勞動力;第二步,發展集體經濟,讓村民可以自食其力;第三步,扭轉村風民風,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建設現代化文明鄉村。在促進民風轉變方面,我著重從五個層面改善南山村的村風民風,一是設立愛心超市和開展“三講一評”活動;二是開辦“暑期學堂”;三是建立“村務公開群”;四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五是在全村開展“道德紅黑榜評比”活動,我向中節能江西公司連續兩年每年申請1萬元資金用于開展“道德紅黑榜評比”,表彰宣傳一批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有敬老愛幼、鄰里和睦、庭院整潔、勤勞致富、奮發向上、帶頭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曝光一批不敬老愛幼、庭院環境臟亂差、賭博敗家、大操大辦、好吃懶做、“等靠要”政府救濟的反面典型,推動南山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風、勤儉節約之風、勤勞致富之風、文明健康之風。如今的南山村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垃圾成堆、經濟匱乏、人民幸福感低的落后小山村,呈現出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集體經濟壯大、基礎設施完善、民風持續向好、老百姓宜居宜業。走過扶貧路,我更加懂得“精準”是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創新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鮮明特征。在小源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我會堅持精準分析、精準攻堅,因地制宜,結合現有基礎、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充分尊重鄉村發展規律和群眾現實所需,堅持用創新發展的辦法解決鄉村振興路上遇到的問題,堅信一定能夠為小源村的發展找到一條可靠的振興路徑!
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貧路,更加懂得了攻堅克難、不負人民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是總書記的至高情懷,同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的精神映照。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三次“偉大飛躍”。從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到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擺脫貧困一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們黨始終堅定人民立場,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脫貧攻堅戰場,除了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另一個集中體現就是堅持優先保障脫貧攻堅資金投入。在南山村扶貧中,多渠道籌措資金是一項極為重要工作,經過多方資源努力爭取,南山村新建了村衛生所、老年活動中心、黨員活動室、實現道路硬化組組通和壯大了集體產業等等,特別是在中節能江西公司的幫扶下,南山村八個自然村都架設了太陽能路燈,實現全村亮化修建了兩座村內橋梁,解決了村民出行安全問題,并為南山村購置了一臺全智能一體式除濕烘干機,價值68000元,解決了村集體產業吳茱萸保存的難題。但我深知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在每一項工作中,我都注重吸納貧困戶參與,不斷激發他們的熱情,喚醒他們的激情,最終成為一個個發展的力量。走過扶貧路,我更加懂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不負人民是干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任何時候,我都會牢記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小源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我會始終做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滿不滿意作為檢驗我的鄉村振興工作的標準,堅持“凡人民有所呼必響應、凡人民有所需必落實”,突出民主參與,民主制定鄉村振興舉措,激發更多人民群眾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堅信一定能促成鄉村振興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有人問我,是什么讓我一個城里人甘愿在農村一待就是三年多,我的回答是“我也不清楚,一開始似乎是任務,之后則是感覺放不下。”“放不下”,是對貧困群眾的不放心,是對那座驀然之間闖入的小山村割舍不下。因為“放不下”,我由曾經青澀的“城里娃”,蛻變為一名合格的一線扶貧干部。而現在,是因為更加“懂得了”,我毫不猶豫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征程,未來,我有信心成為一名合格的鄉村振興干部。
作者簡介:李小雨,中節能環保投資發展(江西)有限公司駐瑞昌市高豐鎮小源村第一書記。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