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邦春 邱梓桂

莫道長洛遠,山鄉景宜人。立冬時節,祥云舒展,筆者走進贛縣區長洛鄉采訪,群山環繞中的農家庭院,一箱箱蜜蜂格外顯眼。“我們鄉主要是靠養蜂脫貧致富的,這些年來,來鄉里旅游和買蜂蜜的游客越來越多。”該鄉下含村養蜂大戶上官恩偉說。長洛鄉,依托小蜜蜂如今早已名聲在外。曾經,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偏遠落后是贛縣區長洛鄉的真實寫照。現在,平整潔凈的村道、嗡嗡的蜜蜂、來回穿梭的小汽車、錯落有致的農民新居,是每一位走進長洛鄉游客的第一印象。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蜂產業
長洛鄉,地處贛州市贛縣區東南部,桃江東岸,森林茂密,自古盛產蜂蜜,當地農戶普遍養殖蜜蜂。養蜂,是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相傳的習俗。養蜂人多,蜂蜜產量大,因此,長洛鄉又被稱為“蜂蜜之鄉”。
近年來,長洛鄉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黨建引領,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實踐中,走綠色發展之路。通過挖掘綠色潛力,加大科技支撐,做活蜜蜂文章,積極打造和培育符合長洛鄉特色的蜜蜂產業,蜜蜂產業的蓬勃發展,使長洛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山鄉長洛走出了一條發展綠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長洛蜂產業做大做強,科技興蜂是前提。過去,長洛蜂農憑傳統經驗摸索養蜂,繁殖速度慢、蜂蜜產量低、蜂蜜質量差,蜂蜜只“香”在了贛縣當地。在贛縣區科協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通過舉辦蜂業科技扶貧培訓班、組織蜂農外出參觀研學、建蜜蜂科普教育基地等形式,開闊蜂農生產視野,提升蜂農科技素養,提高蜂農經營水平。2020年,該鄉在下含村建起了“長洛蜜蜂學院”,同年,留田村蜂農何章明生產的“赤楠蜜”,在江西省第二屆蜂蜜評比大賽中榮獲中蜂蜜組“金獎”;2021年,該鄉下含村蜂農上官恩偉生產的“甜櫧蜜”,在江西省第三屆蜂蜜評比大賽中榮獲中蜂蜜組“銀獎”。
以蜂為媒,走蜂旅融合之路
長洛蜂產業做大做強,抱團發展是基礎。對此,長洛鄉于2018年4月,成立了洛豐養蜂專業合作社,將長期各自為戰的全鄉246戶養蜂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8戶)聯合起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收購價格,并大力種植、保護山烏桕樹等蜜源植物。
走進洛豐養蜂合作社蜂產品門市部,合作社理事長劉錫功告訴筆者,合作社注冊了長洛鄉區域品牌——“洛鄉源”,為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蜂產品,還建立了防偽溯源體系。“只要用手機微信掃描蜂蜜標簽上二維碼,就能溯源蜂農姓名、生產日期及執行標準等信息,真正從根源上杜絕假冒偽劣蜂產品。”合作社理事長劉錫功說。
長洛蜂產業做大做強,產業融合是根本。每年6月,長洛鄉的“蜂蜜節”都會吸引成千上萬游客前往打卡,品蜂蜜、賞美景。近年來,長洛鄉將蜂產業與科普、旅游、文化等產業有機融合,這個已經連續多年舉辦的蜂蜜節,早已成為長洛的一塊金字招牌。而得益于“蜂蜜+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長洛蜂蜜”的品牌也越來越響,產業越做越大,養蜂人也日益多起來。
蜜蜂引路,帶動群眾致富
從長洛鄉政府獲悉,經過多年培育,目前全鄉已有蜂群1.5萬箱,村集體蜂場4家,蜂產業年產值突破800萬元。“綠色是長洛鄉最大的優勢、最大品牌。長洛鄉將養蜂產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來抓。”長洛鄉人大主席陳日中告訴筆者。如今,蜂產業成為了長洛鄉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脫貧戶就業致富的重要產業,也成為了撬動鄉村優質資源、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蜜蜂搭臺,經濟唱戲,農民受益,蜂業是一個富民產業,對推進長洛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長洛鄉黨政有關負責人說。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長洛將繼續把蜂產業作為一項鄉村振興工程來抓,努力打造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綠色產業的崛起,長洛鄉黨政負責人對長洛鄉蜂產業信心滿滿。
作者簡介:何邦春,贛縣區科學技術協會;邱梓桂,贛縣區長洛鄉。
責任編輯:曹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