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曉娟 浙江省海寧市許村鎮莊灣幼兒園
2021年,海寧市成為全國安吉游戲推廣試點園區,積極探索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組織開展方式,倡導在游戲中解放幼兒,充分給予幼兒自主與自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也指出: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保證幼兒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要珍視游戲與生活的價值”,并建議“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教師要“經常和幼兒一起在戶外運動和游戲,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開展體育活動”。
自2016年搬入新園后,我園就開始進行戶外游戲活動的嘗試,當看到幼兒從室內走向室外的那一刻起,我們便感受到了戶外游戲無窮的生機和活力,看到幼兒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與新環境、新材料的積極對話。然而,喜悅是短暫的,“材料閑置”“無趣無聊”“高控”“放羊”等問題逐步顯現。分析后發現,我園在戶外游戲的開展上存在以下問題:
1.教育理念弱,缺少主動學習的態度。
雖然,教師們意識到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教研活動中大部分教師的思考還基于被動學習的階段,即為了完成教研活動的需求或應付任務,而沒有達到主動思考并調控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學習態度。
2.教研氛圍淡,缺乏積極參與的熱情。
雖然當前的活動形式多樣,有理論學習、實踐研討,但是真正參與研討的教師卻很少,大多都只是參與并未發表自己的觀點,久而久之淡漠自己的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教師表述淺,缺乏層層挖掘的深度。
基于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與分析,大部分教師表現出的解讀分析僅停留在表述幼兒活動本身,但是對于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并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對游戲的解讀缺乏問題針對性,切入無深度。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為了適應幼兒的求知需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隨時補充自己的能量,給自己充電。如果只靠老底子的傳統理念是遠遠不能滿足自己在教育科研上的需求,也隨時會被幼教事業給淘汰。
1.自主學習,揚長避短。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大家對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是最清楚的,有效地自我學習能夠很好地揚長避短,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暑期里我們就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的活動,來提升自己對游戲的新認識。在開學初,每位教師也對自己的學習體會進行了分享,每位教師的分享也讓大家進行了又一次的集中學習。
2.專家講座,理念提升。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摩他人之法以自強”,創設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教師走近名師講座,領略名師風采,聆聽各類優質的課例研究,洞悉前沿動態,領悟教改的新理念。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們有了更多線上學習的機會,不出園門就能聆聽幼教大咖們帶來的有關課改、游戲等最新的教育理念學習。
同時在日常的研訓工作中,我們也非常重視二次培訓的推廣,特別是對安吉游戲的學習更是做了全園性的學習和分享,通過學習也讓教師對安吉游戲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印象,從理論到實踐也有了很好的基礎。

教師們的學習記錄
3.實地參觀,結對互研。
在中心園的組織安排下,我們也有幸外出參觀學習,如安吉游戲國家級實驗園馬橋街道中心幼兒園、實驗集團、機關幼兒園等。通過實地參觀、跟崗學習等進行研學,回園后進行研討,將自己學到、看到的進行分享交流。

工作群線上直播記錄

集中線上學習

安吉游戲二級培訓
卷入式研修就是以教師為研修成員,開展基于日常戶外自主游戲中需要共同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的專題研修。
1.問題收集,按需分組。
在每學期初,我們都會針對本學期研訓的方向向教師收集相關的“疑難雜癥”,然后進行小結分組。在游戲觀察解讀方面,教師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對觀察的方法、解讀的方向以及一些理論知識的支撐還不夠明確。因此,我們也請全園18 位教師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選組學習,而每一教研組將由組長進行負責。如:游戲觀察組,我們借助各類觀察工具、圖表等來幫助老師學習如何觀察,知道在觀察的過程中可以按區域觀察、小組觀察,也可以按個人觀察;游戲解讀組,我們主要通過觀看教師的游戲視頻,用耳聽、用眼看、用心悟來分析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而理論學習組,我們是借助了每月的讀書會,一起好書分享、好書共讀等方式來學習更多有關游戲觀察解讀的理論知識,幫助教師更好地學會觀察、學會解讀。
2.跟班實踐,優化提升。
在研討的基礎上必須要加入實踐才能真正做到優化和提升。以游戲觀察組為例,他們在團隊學習研討之后,要付諸于行動,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研討的結果是否正確。他們要進行戶外游戲展示,邀請其他成員跟班觀摩,在觀摩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圍繞“如何為幼兒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這一重點進行多次的深入研討,觀察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性行為,判斷材料投放是否適宜等,并進行思考與調整。在這樣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讓教師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自身專業素質得到優化和提升。
案例:東東來到鞍馬區,看著悅悅和曦曦跳鞍馬,約2 分鐘左右,他就突然排到悅悅前面,向鞍馬沖去,快到鞍馬前時,東東頓了一下從鞍馬的側邊跑過,然后又繞到前面嘗試。看到東東插隊,悅悅和曦曦顯得很不開心,讓他去后面排隊。于是東東開始排隊玩鞍馬,每一次東東都笑著向前沖去,但是回回都是從鞍馬旁邊跑過。反復了5次后,我走過去,邊演示邊說:“到達鞍馬前雙手要撐在鞍馬上,雙腿向兩側打開。東東,你再試試。”東東笑著又試了試,雙腿打開了一點,但還是沒有成功。“東東,膽子大一點,腿再分開一些。”我在一旁邊鼓勵邊輔助東東打開雙腿。在我的幫助下東東跨過了鞍馬。再一次嘗試,雙腿打開的跨度明顯大了許多,成功跨過了鞍馬,東東開心地笑了。


3.分享交流,經驗共享。
各組通過多次的研討實踐,總結出一些經驗,但這些經驗都只局限在了組內,所以我們也需要在全園的大組教研中進行經驗分享,各組將自己在某一段時間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如中班組楊老師為我們分享了“趣玩沙池”。案例中,楊老師介紹游戲前期、游戲中期、游戲后期三個階段自己如何放手、如何支持幼兒游戲、如何助推幼兒趣味玩沙的過程。從案例中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師高控游戲時,幼兒無趣的狀態到教師逐步放手游戲后,幼兒臉上的喜悅、游戲的投入慢慢顯現,這樣的轉變讓我們驚嘆不已。又如大班組濮老師的案例“雙軌齊行推進戶外游戲的開展”,從教師和幼兒兩個方向來探尋一個月周期戶外游戲中,教師如何放手,幼兒如何與材料進行互動等,帶給其他教師較多的啟發。

楊老師分享:趣玩沙池

濮老師分享:雙軌齊行推進戶外游戲的開展

小組討論

專題式研修是通過日常戶外游戲觀察記錄、視頻解讀、游戲故事分享等多個主題形成專題式的教研活動來,推動我園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觀察、支持、解讀能力。
1.戶外游戲觀察記錄——了解、理解和支持幼兒。
本學期,我們的戶外備課以觀察記錄為主、教師評價支持為輔。那么我們每位教師每周都需要進行3次及以上的觀察記錄,通過對幼兒或者游戲主題的記錄分析,進一步了解了幼兒游戲的發展進程,也通過站立5分鐘的觀察,讓教師學會最大程度放手,最小程度介入。
2.戶外游戲視頻解讀——分析、解讀幼兒游戲行為。
戶外游戲視頻解讀主要是指大組教研集中開展研討的過程。全園教師通過共同觀看一個戶外游戲視頻案例,對視頻中幼兒的游戲行為、語言、神態等,借助《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工具用書來進行解讀。
3.游戲故事分享——提升教師觀察解讀能力。
游戲故事分享主要是教師通過自身積累的游戲案例、觀察記錄,以故事的形式向全園教師進行展示,一方面能提升教師案例撰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通過游戲故事的分享來提升教師對幼兒戶外游戲理念的轉變,從而達到提升教師游戲觀察解讀的能力。
1.幼兒方面——游戲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過一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園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比如,在游戲開始時,幼兒總能積極大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玩伴、游戲材料、游戲情境等,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來玩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自主確定自己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在哪里玩等,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游戲時,能把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想法與同伴討論,大膽表達,與已有經驗發生碰撞,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游戲經驗,實現了游戲合作。
2.教師方面——觀察解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師游戲觀察的目的性大大增強。經過階段性的實踐研究,教師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觀察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了,在園內教研、游戲現場觀摩、游戲案例解讀等方式的支持下,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主題、材料的選擇與運用的觀察更具有指向性。
同時,教師游戲觀察成果大大積累了。無論是日常備課觀察還是游戲觀察,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的觀察重點更趨于適宜性、多樣化,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模式。在每次教研的開始,通過10分鐘的戶外游戲分享,不僅提升了觀察解讀能力,也讓教師的故事分享越說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