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新兵
往事,指的是過去的事。出現得比較早,是一個古老的漢語詞匯,并一直延續至今。《荀子·成相》:“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史記·太史公自序》:“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唐陶翰《南楚懷古》詩:“往事那堪問,此心徒自勞。”明劉基《滿江紅》詞:“懷往事,空凄切。思不斷,腸千結。”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一章:“去年夏天,郭祥遇到樸貞淑時,兩人談起往事。”以上往事皆是正解,言過去之事。
生活中,常常有人把往事比喻成秋,有“往事如秋”一詞。但并無“往事如春”“往事如夏”“往事如冬”之說,這就比較有趣了,為何往事只與秋發生關聯,而與春、夏、冬無組合成詞。那么“往事如秋”又當何解呢?
在搞清“往事如秋”詞義之前,先來認識秋。秋是四季之一,是夏季與冬季之間的一個季節;在我國習慣上按農歷劃分四季,秋季是指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這中間的一個時間段。秋季有很多習俗,早在周代,每逢立秋,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到西郊祭祀秋神,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宋時,立秋當天,皇宮內將盆栽梧桐置于大殿,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呼“秋來了”,應聲摘下一片葉子,以寓報秋。
秋是一個豐富的季節,從自然現象來看,氣溫會從高慢慢降低,樹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有的變紅,開始落葉,草也從繁茂濃綠漸漸枯萎發黃,夏季莊稼開始成熟被收獲;從個人情感來看,有成熟、深邃、憂慮、傷感等諸多情感表象,不同的人,面對秋,有不同的感悟,可以說秋是四季中最復雜也最具內涵的一個季節。
往事有苦有樂,有喜有悲,有笑有哭,有酸有甜,有順境有逆境,有收獲有失去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與況味,收獲不同的成長,如秋一樣,表象萬千,意境深遠。秋適合傾聽,適合感悟,適合總結,秋風、秋雨、秋水、秋陽、秋月,秋的一切都讓人心動,沒有什么時節,比秋更深邃,世間五味,酸甜苦辣咸,在秋都可以品味得到。
往事如秋,單從字面上理解并不能得出全貌,更多的還是表達了一種意境、一種心情、一種感悟、一種思考。秋如往事,往事亦如秋,當往事與秋碰撞在一起,會幻化出無窮無盡的意境,這樣的往事,這樣的秋,只會讓人怦然心動。
其實,含有往事的詞語非常多,有往事如歌、往事如水、往事如煙、往事如茶、往事隨風等等,都給人一種飄逸灑脫之感,有著厚重的歲月積淀。真正能頓悟往事如秋的人,一定是有著豐厚的生活閱歷,非比尋常的人生經歷,超越生活的人生感悟,哪怕往事即使是發生在昨天,一樣有著如秋的感悟。“往事如秋”并不特指這秋,也不指那秋,而是許許多多個秋的感悟,亦如這往事一樣,都是泛指,都一樣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