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玉坤
在40秒內,一萬條牛仔褲在薇婭直播間,像秋風掃落葉般被搶購一空。看著一張張訂單,他的眼淚“刷”的一下奪眶而出。研發道路上的坎坷,夜以繼日的艱辛頃刻間煙消云散,他就是顧翔。
現年四十出頭的顧翔,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廠二代”。上世紀90年代,父親與人合資成立牛仔工廠,接外貿訂單。那會兒,還在學計算機專業的顧翔,已經會拿著布料去談單子了。
大學畢業進入北江智聯,當他風塵仆仆趕到廣州參加一個國際牛仔展覽會時,卻被硬生生地拒之門外,一番交涉后仍然毫無進展,他發誓要擁有自己的技術團隊,與那些享有國際盛譽的大企業一決高下。
通過市場調查,顧翔帶領技術團隊將不同款式和不同顏色的牛仔服,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盡管設計的款式新穎,品種多樣,卻沒有改變年產一億米牛仔面料的滯銷現狀。看著庫存不斷增長,固有市場不斷被壓縮,顧翔感到壓力山大。
夜深人靜的時候,顧翔毫無睡意。打開瀏覽器,他一遍遍搜索牛仔服消費群體所在的地區時發現,那些核心消費者集中在一些區域和季節內,在冬季和一些寒冷的地區,牛仔服的銷售反而處于盲點。電光火石間,一個靈感突然在顧翔的大腦中出現,如果設計出“四季”牛仔布料,是否就會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呢?
顧翔的創意得到證實,他立即將研究方向放到能保溫發熱上來。當他風塵仆仆來到冰天雪地的喜馬拉雅山腳下,穿著單薄衣衫的藏族同胞吸引了他的眼球。零下幾十度的環境條件下,難道他們有抵御風寒的“靈丹妙藥”嗎?
顧翔在和藏族同胞交流中了解到,他們穿得雖然單薄,卻并不感到寒冷,這些衣服都是本地企業的面料做成的。顧翔購買了幾件和牧民們一模一樣的衣衫帶回了家,仔細分析了那些布料的成分,立即組織攻關。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新的牛仔面料不但保溫效果良好,而且能發熱,并很快運用到生產中,這種自發熱的牛仔褲,在市場開發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初戰告捷,顧翔邁開了研發的腳步,連續一個月獨守辦公室,夜以繼日研究天貓店鋪,尋找改進牛仔面料的方法。有一天,一個膠原蛋白的字眼讓他眼睛為之一亮,可否將這些來自海洋的膠原蛋白穿在身上,讓牛仔服成為融健美與養生于一體,成為肌膚保濕,呵護青春的時髦衣裝呢?
從動物結締組織中的主要成分,到哺乳動物內獲取人體需要的細胞外基質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當顧翔把這些千辛萬苦獲得的“寶貝”拿到實驗室卻發現,膠原蛋白與纖維、棉和聚氨彈性纖維融合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水洗后的牛仔面料很容易造成膠原蛋白流失,如果去掉彈性纖維,便沒有了年輕人喜歡的寬松元素,要做到完美融合,簡直比登天還難。
顧翔并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后,他繼續將保濕概念與環保等技巧相結合,采取多纖維混紡工藝,以精妙比例織入四種纖維,將萃膠原蛋白添加,使面料水感滋潤。
客觀量化面料手感升級后,比常規面料更柔軟20%以上,鮮活的多元文化,不但成為愛美的女孩們穿搭的至愛,而且還可以根據不同季節的需要選擇拼色牛仔褲,更能體現女性之美,穿在身上足量的膠原蛋白給健康帶來的驚喜,吸引了更多的新寵。
一雙雙眼睛盯著熒屏,登上薇婭直播間,如雪片似的訂單蜂擁而至,涼感牛仔褲、防曬牛仔褲、面膜牛仔褲、防輻射牛仔褲等產品,基本上“上線就賣空”,不到兩個月時間,卻干成了原來半年也難完成的事。
面對這些成就,顧翔低調地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中,只有不斷地開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不斷地壯大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