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哲
圍繞當前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如何充分發揮教研體系的支撐、引領、輻射作用,以及“十四五”期間構建全省高水平教研體系的目標和思路,本刊記者專訪了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傅湘龍。
《廣東教育》:傅院長,廣東構建新時代基礎教育高水平教研體系的背景和總體思路是什么?
傅湘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培養堪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黨中央就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印發了系列文件,對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部署,對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工作,印發了《關于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為“十四五”期間我省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目標、任務和舉措。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體系的實施意見》,推動建成富有廣東特色、國內領先、上下聯動、橫向貫通的新時代教研體系。
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高質量、高水平的教研體系作為支撐。目前,我省基礎教育的現狀與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與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還有較大差距。我們推進高水平教研體系建設,就是為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的教研支撐,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們構建高水平教研體系的總體思路是:以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教研隊伍建設、內涵建設、制度建設為重點,以教研模式、方式、組織、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配齊配強教研隊伍,搭建教研工作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全面發展和教育管理決策的平臺,深化教研管理及教研工作評價制度改革,激發教研隊伍活力,充分發揮教研工作的支撐、引領、輻射作用。
《廣東教育》:近年來,省教育研究院主要采取了哪些舉措推進新時代基礎教育高水平教研體系建設?
傅湘龍:目前,我們主要以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南方教研大講堂”、“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活動”為三大抓手,同時開展教研員“教研訓評一體化”“研修”等項目。這些項目得到了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給予了專項經費的支持保障。
建設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通過加強學科教研基地項目、校(園)本教研基地項目和縣(市、區)教研基地項目的建設,深化教研機制改革創新,推動教研員和教師形成教研共同體,聚力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重點難點問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和育人方式變革,促進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研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力爭到2025年,全省將建設約400個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
每年舉辦“南方教研大講堂”不少于40場,針對基礎教育發展的熱點、難點、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深入研討,聚焦育人方式變革、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學業評價等關鍵領域進行積極探索,通過課例展示、專家評課、教研沙龍和專家視點等環節,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探索教育教學研究創新,努力推進解決教育、教學、教研的“急難愁盼”問題,使活動成為廣大教師認可、具有廣泛影響的教育教學研究的示范平臺、教研創新的探索平臺、教研成果交流的展示平臺。
我們還以粵東西北地區實際需求為導向,以推動粵東西北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目標,統籌省教育研究院和珠三角地區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深度融入式幫扶粵東西北地區,力爭每2年一個輪次,走遍粵東西北,組織開展覆蓋全學段、多學科的“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活動”,傳播新時代教育教學理念,展示優秀教育教學成果,提升教師和教研員隊伍素養水平,推進課程實施,推動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地區縮小差距。
同時,推進以教研員集中研修、崗位研修、系統提升、持續發展為導向的省級研修改革,構建廣東特色基礎教育“教研訓評一體化”教研員研修新模式。實行分層分類分學科精準培訓,探索建立教研員自主發展、崗位研修機制,推進信息技術與教研員培訓融合發展。加強教研員培訓者隊伍專業化建設,健全教研員發展評價,全面推進教研員培訓提質增效。
根據省教育研究院《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機構、教研隊伍、教研經費狀況調查報告》,在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建設、“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活動”、教研員“教研訓評一體化”“研修”等項目推動下,各地教育教學觀念顯著轉變,教研隊伍配置不斷優化,教研活動參與度逐漸提升,教研生態明顯改善。2021年9月底,全省基礎教育在編在崗專職教研員4052人,比2020年5月增加1744人,梅州五華等地已按照要求配齊了專職教研員。
《廣東教育》:目前,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建設總體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效?
傅湘龍:2021年初,我們遴選了首批145個教研基地項目進行建設,其中學科教研基地89個、縣(市、區)教研基地 26個、校(園)本教研基地30個。目前,這些教研基地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據初步匯總統計,2021年各教研基地項目共開展教研活動1800多場,教研指導3000多次,較好地帶動了全省基礎教育的教研工作。
同時,我們組織開展了教研基地項目啟動暨項目負責人培訓活動,全省21個地級市的300余人參加活動。對教研基地項目開展過程實施精準指導,組織專家參與了全部基地項目實施方案的論證活動,對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等進行指導。2021年還組織專家對教研基地項目進行專項指導120多次,專題講座30多次,指導課例研究和研究活動等90多次。組織了為期三天的首次基地項目線上學術研討會,全省基地項目負責人和團隊成員200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
《廣東教育》:“南方教研大講堂”是推進教研體系建設的大膽創新,至今不間斷開展,從反饋情況來看,效果如何?
傅湘龍:2021年7月以來,省教育研究院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瞄準教研關鍵切口,落實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搭建了“南方教研大講堂”這個教育教學研究的示范平臺、教研創新的探索平臺、教研成果交流的展示平臺,著力打造“南方教研大講堂”品牌。截至2022年2月,已連續舉辦了28場,貫穿中小學幼兒園全學段多學科,重點聚焦中小學課堂如何講好黨史、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如何開展項目式學習、如何開展實驗教學等核心問題,邀請了省內外在相關學科領域有專攻的高校專家、教研基地負責人、教研員、名教師(校長)等嘉賓共同組成教研團隊,形成了以專家講座理論引領、課例展示教學環節、專家點評深化理解、教研沙龍優化共識等形式為關鍵環節的教研品牌。大講堂在多個平臺同步直播,收看總人次超過1500萬。根據中國教研網提供的數據分析報告,省內梅州、茂名等地市參與人次居前列,同時,在國內受到北京、上海、廣西、新疆等地廣泛關注。通過7000多人次的線上問卷調查,總體滿意度在98%以上。此外,梅州市教育局不僅認真組織收看“南方教研大講堂”,而且策劃啟動了“梅州教研大講堂”,全市教師參與度不斷提高。
《廣東教育》:“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活動”目前效果如何?活動中怎樣有效發揮教研的支撐、引領、輻射作用?
傅湘龍: 2020年底以來,“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活動”先后到了潮州、梅州、茂名、韶關、清遠、河源六市,共組織各學科教研員和各地教育教學專家300多人次,直接面對面幫扶超過2萬名教研員、教師,通過網絡直播平臺惠及近40萬人次,總體滿意度達95%以上,較好地發揮了幫扶輻射帶動作用。
為確保充分發揮教研的支撐、引領、輻射作用,我們堅持服務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找準教研幫扶的突破口,堅持立德樹人,教研幫扶既重提質更重育人。
一是注重精準對接實際需求。活動瞄準廣大教研員、教師轉變觀念,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育人方式變革、課程標準實施、教科書使用、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方式創新、作業設計優化創新、家校協同育人等教育教學關鍵環節,引領帶動教研員和教師梳理問題、研究對策,全力推動解決難題。
二是注重學科育人價值引領。在教研幫扶活動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歷史、語文學科的天然優勢,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與粵東西北教研員、教師一同深入探索鑄魂育人路徑和策略。
三是注重教學理念創新示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在教研幫扶活動中,省教育研究院組織各學段學科通過創新教學理念,引領粵東西北地區教研員和教師轉變觀念,改變過去“重知識、背誦,輕能力、素養”“上課滿堂灌,下課靠刷題”等現象,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是注重教研模式創新帶動。構建全面育人體系,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目前全省,尤其是粵東西北地區基礎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教研幫扶活動中,我們要求各學段學科注重教研模式方式創新,引領學校教育管理和課堂教學變革,致力于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五是注重發揮樣本示范帶動效果。我們注重創新教研幫扶機制、路徑和方式,教研幫扶既“輸血”更著眼“造血”,培育并發揮樣本的示范帶動作用,提高全省基礎教育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廣東教育》:下一步,怎么推進常態化教研對口幫扶落到實處,支持廣東省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粵東西北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傅湘龍: 省教育研究院扎實推進教研對口幫扶,將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落到實處,持續為教育高質量、均衡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教研支撐。在已開展的教研幫扶活動中,省教育研究院按照對口幫扶的結對關系,邀請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教研部門負責人參加教研幫扶工作座談會,與梅州、茂名、韶關、清遠、河源等地教研部門負責人共商教研幫扶規劃和思路,協調做好工作對接;邀請珠三角地市教研員、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團隊、名師工作室團隊等參加教研幫扶活動,有力推進珠三角地市與粵東西北對口地市教研機構的對口幫扶,將常態化教研對口幫扶落到實處。
為了強化教研幫扶的針對性、持續性,省教育研究院組建本院專家團隊,并充分調動“省-市-縣-校”教研力量,建立長效聯動幫扶機制。組織教研專家、學科教學專家、省青年教師能力大賽獲獎教師三支隊伍,帶著目標任務走進粵東西北,開展集體備課、同課異構、專家講座、教研沙龍等手拉手結對教研活動,推進珠三角地市與粵東西北對口地市教研機構、學校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深度結對幫扶。
《廣東教育》:“十四五”期間,構建全省基礎教育高水平教研體系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傅湘龍:“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以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教研隊伍建設、內涵建設、制度建設為重點,主要從六方面構建全省高水平教研體系:一是加強黨對教研工作的領導,深化完善教研體系建設;二是加強教研員隊伍建設,提升教研員關鍵能力;三是深化教研基地項目建設,加強教研內涵建設;四是實施教研幫扶活動,深化教研機制創新;五是創新信息化教研方式,常態化組織網絡教研活動;六是優化教學能力展示平臺,培養優秀青年教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