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虎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正進入發展核心素養時代。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不能把學生培養成知識的容器,不能沉迷于對學生進行機械的反復訓練。素養的成功養成,有賴于學生與外在的復雜情境相遇,需要有學生的自主參與和內在心智運作。這樣,學生才能自主有效地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同時與學習材料和環境互動,并運用不同的工具來解決情境中的復雜問題,進而體驗并建構知識與技能的意義。換言之,素養具有整合性、情境性和復雜性,既不是單一的知識結構,也不是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簡單疊加,而是三者的整合形態。相應地,教學模式的構建強調以問題為核心,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學習方式的創新重視“如何促進學生從‘淺表學習’走向‘深度學習’”。這是新時代給每一位教師思考的命題,也是教學實現從有效跨越到優質的必由之路。
2016年,我有幸被評選為東莞市第三批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帶領工作室團隊成員和學員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研修培訓。在帶領團隊研修時,我更多的是憑借自己對數學教學的零散認識進行指導。在給予學員指導和幫助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個人對數學及數學教學的認識相當膚淺、不成體系。我開始深入思考:教學是“教為中心”還是“學為中心”,學生應該怎樣學數學,學習如何才能真正發生……在專家的指引和同行的幫助下,我努力探尋數學教育教學的真諦,不斷提升自我,同時也不斷梳理近30年的教學經驗,總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實踐特點,逐步提煉出個人的教學主張。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的不易和成長。雖然梳理自我的教學主張,特別是找準教學主張的核心很艱難,但在提煉的過程中卻感受到思考、成長的快樂。教學主張,更多的讓我立足實踐,構建自我的教學理論體系,用自己的話語體系進行表達和書寫,在表達自我教學主張的過程中提升專業素養。
數學教學應該追求兩個維度——“深刻”和“有趣”,即學習內容、思維是深刻的,學習方式、過程是有趣的。基于這些認識,我將其提煉、概括為“深趣數學”,經過幾年的實踐,已形成較為系統的教學主張,關乎教師、學生、課堂、方法、理性思維、理性精神,等等。
深趣數學需要教師具有閱讀、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要有豐富的數學歷史知識、數學結構知識及數學思想知識等學科本體性知識,這樣才能深刻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深趣數學需要教師具有逆向思維的教學設計能力,立足于學生怎么學及單元整體教學,合理設計教學路徑,讓學生展開深度學習。深趣數學需要教師具有推進教學、讀懂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讀懂學生的已有經驗、真實需求,不斷發現兒童思維的閃光點,指引學生體驗成功。
深趣數學立足于學生的天性,不斷激發生命的活力與個性,學生的學習、成長的過程應是充滿童趣的。用適合兒童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表征方式進行數學理解和表達,在獨立思考、協同學習、交流分享中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只是手段,更為關鍵的目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摒棄了教師畫龍、教師點睛的方式,努力實現從教師畫龍、學生點睛走向學生畫龍、學生點睛的跨越。深趣數學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將教學目標轉變為學習目標,創設真實有趣的學習情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深趣數學將要創造一個有趣、理趣的課堂,帶給學生數學文化的價值浸染,關注數學在培養人方面的獨特作用,即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教學的真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實現個體成長,而不單純是知識技能的掌握。課堂有趣才能吸引學生全身心的參與,才能激活學生思維的自在翱翔,才能激發學生思考與分享的內在需要,才能激起學生創造的欲望。創造一個理趣的課堂,需要以核心問題來引領教學,創設低門檻、大空間的問題鏈,驅動學生的思維在寬容、自由的文化氛圍中自在地躍動。深趣數學倡導尋找學習過程的情趣,引導學生借助數學語言表征多姿多彩的現實和數學世界,實現學習情趣、數學理趣的有機統一。而要創設有趣的數學成長課堂,教師的品格、學識、素養和批判性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實施深趣數學的教師要有趣,善于用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大膽假設,通過多元表征進行嚴謹求證,體驗學習的理趣和獲得感。深趣數學的課堂,將是實現數學知識深刻理解、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在重視數學知識技能習得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更深層次的提升。
深趣數學注重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它建立在抽象、推理和模型的基礎之上,用科學的知識和理性的方法來解釋道理,用辯證統一的見解來分析問題。要不斷地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和理性思維,持續地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理性思維應在學生對話思辨、深化分析中發展,讓他們用數學思維審視、研究現實世界,不斷領悟數學的理性。正如教學5的倍數的特征時,先通過百數表圈出5的倍數,接著嘗試找出這些倍數的特征。這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引導學生用更大的數來驗證,既要有正例又要有反例,進一步驗證這個特征的合理性。最為關鍵的是,除了前面的合情推理外,最后要進行演繹推理:為什么會是這樣呢?聯系數的組成,整十、整百、整千……都是5的倍數,所以只需看個位上的數是否是5的倍數。學生通過合情推理發現規律,借助演繹推理進行驗證。因此,理性思維應在辨證的思想中感悟,讓學生辨證地思考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本質,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
深趣數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深趣數學重視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帶動具體知識的教學,從而使之對學生而言是真正可以理解、可以學到手和可以推廣應用的,幫助學生由“理性思維”逐步走向“理性精神”。所謂理性精神是對邏輯、自由、普遍法則的追求和向上超越外在干擾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是依靠思維能力對感性材料進行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以形成概念,最后通過判斷或推理的理性認識活動并用以尋找事物的本質、規律及內部聯系的精神。其實質是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積極反思,勇于懷疑和批判,不斷創新,孜孜以求,實現自我超越和發展。
我們認為,數學的學習更應是有趣的,數學學習中的有趣并非建立在直接感官之上,不僅是形式的有趣、內容的有趣,更是一種深層次的趣味,是思考滿足帶來的趣味,是由戰勝困難獲得的趣味。深趣數學這一主張,既回應了素養導向的育人目標,又彰顯了數學的學科特性,有利于超越傳統的知識授受式教學方式,深達學科思維和學科精神等層面來思考教學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數學本質,理解和運用所學內容以靈活應對真實情境中的各種挑戰。深趣數學基于數學學科重分析、尚推理等特征,通過問題探究和師生深度對話等一系列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深入探究數學問題、深刻理解數學“道理”的過程中,從內心深處感受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煥發出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近30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不停思考、不斷嘗試。我把這些理解、思考和實踐進行了梳理,整理成《小學“深趣數學”的行與思》一書。這本書較為全面地闡釋了自己對“深趣數學”的理解,分別從價值認知、理論聯結、教學范式、教學策略、教師素養和評價機制六個方面對“深趣數學”進行較為深入的論述,并收錄了近兩年自己執教或指導的12節課例。這本書既有頗具特色的教學理論,突出教學主張的理性思考;也有生動翔實的教學案例,彰顯教學風格的生機盎然,力圖讓教學主張和教學風格相得益彰,使“深趣數學”的教學主張更加豐滿和立體。
隨著思考的深入,我對數學教學的認識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地方。深趣數學教學主張的提煉既是對過往數學教學實踐與反思的總結,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深趣數學’教學研究”(2021YQJK113)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