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孫荏波 吳傲冰





【摘要】隨著STEAM教育理論體系的不斷成熟,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作為教育不虛的空間設計也相應發生了變革。就目前來說,許多STEAM創客空間建設都集中在中小學階段以上的專類性空間,針對幼兒園階段所涉及的STEAM教育創客空間仍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基于STEAM教育的視角,提出適宜幼兒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的幼兒園創客空間設計原則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STEAM教育;幼兒園;創客空間;設計研究
STEAM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是由 STEM 發展而來,它是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五門學科的交叉融合學習,強調通過跨學科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全方位的學習能力?!皠摽汀逼鹪从诿绹?,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小到兒童手工,大到工藝品,只需利用合適的材料自己動手創作一個作品出來,都符合“創客”的真諦。美國的教育從業者認為,創客要從小就培養,因此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創客教育的培養是最好的時機。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學生從環境中吸收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這啟示我們,良好的環境創設是幼兒能有效進行探究活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創客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便是創客空間的打造。創客空間可以為幼兒進行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空間和場所,其主要表現在科技活動、科技課程和環境布置等方面,讓學生在一個充滿科技感的環境中開展STEAM創客教育活動。
一、STEAM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設計原則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現有不少幼兒園引進STEAM教學模式,在原來單一的教與學授課模式上,更多關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可能性。比如在原有學習空間基礎上增設STEAM教室,學生通過老師指導,動手操作完成課堂創作。學生也不再局限在自己座位上,多功能的學習空間可以更好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相互學習。各種“學習空間”是幼兒園空間規劃與布局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在STEAM教育視角下科學且合理地規劃幼兒園的創客空間,可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科學學習環境。雖然各地幼兒園的性質和規模等硬性條件有所差異,但對“創客空間”的創設原則是一致的。主要目的都是為幼兒營造一個開放的、創新的、科學的、多樣的學習環境,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1.空間多樣化原則
STEAM教育以跨學科學習方式為主,尤其強調通過以科學為基礎的設計和制作活動來解決生活中真實、有意義的實際問題。因此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在功能區的設計上應是多樣的,如授課區域、多功能學習區域、學習角落、活動區域、儲藏區域、宣傳展示區域等。根據幼兒園的活動空間大小,這些功能空間將有選擇性地被投放在創客空間中。功能區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的學習是具有引導性的,幼兒可以通過個性的興趣愛好、特長主動去選擇項目類型,然后再進入另一個功能區域進行另一個項目的學習。另外,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在表現形式上應當帶有科學色彩,家具的造型與裝飾上也應具有一定的科技感,科學氛圍十足的STEAM教育空間能讓幼兒融入科學的情境當中,利于提升幼兒對于科學學習的熱情。
2.空間互動性原則
STEAM 教育強調學生學習的體驗性、情境性、協作性、設計性,改變傳統教師教學生的單向學習模式,要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多互動、多操作、多思考、多實踐等。因此,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內部應涵蓋動手操作區域、演講區域、互動學習區域、成果展示區域、體驗學習區域等。然后根據幼兒園學習模式以及幼兒園創客空間特點進行組合,形成功能性強、層次性多的幼兒園創客學習空間。每個功能區域是獨立的存在,也是互相聯系的。比如,幼兒在課堂上運用STEAM技術類教具在操作臺上創作時,在動手操作區域內部中操作臺與工具墻都進行了功能上的互動,幼兒在其中扮演著運輸媒介角色,并發揮自主能動性利用切割、涂繪、拼接等方式進行創作,形成自己的課堂成果。創作結束后,學生可以把自己的課堂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區域中。
3.空間靈活性原則
STEAM教育以培養人才的創造力為核心。靈活多變的環境和材料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的迸發。因此STEAM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室內學習空間應遵循空間的靈活性原則,保持空間的靈活度,對幼兒會有創造性的啟發。移動式教具、家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空間的靈動性,例如上文所提到幼兒課堂作品的創作結束后,應適當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拼接式、移動式桌椅便可靈活地更改空間的使用功能。
二、STEAM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室內設計策略及實踐
基于以上設計原則,在設計實踐中,嘗試著將幼兒園創客空間內的“動手操作區”“體驗學習區”“成果展示區”“互動學習區”“演講區”等進行空間創新研究,單一空間的設計和空間的組合設計等角度進行空間設計推演,不同的STEAM教具使用于不同的功能區當中,多功能區域復合的平面布局設置目的是將原本普通的學習空間打造成一個創新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圖1)
1.互動式空間營造
主動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達到一定培養效果的關鍵。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有教育專家說:“學習,本來是無限游戲。”那么,這種無限游戲應該是在不經意中發生的。學生隨手可以拿到的一本書、一支筆就是在激發他的主動學習熱情。
STEAM教育強調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探索科學原理。因此在動手操作區中應放置相應的STEAM教具和操作空間,為學生進行操作實踐提供相應的場地和工具。在這里,幼兒可以通過相應的工具墻以及創作平臺進行成果創作,鍛煉動手能力。在STEAM教育理念中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所以教師不會有固定講臺或處理工作的區域,教師可以隨時隨地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
結合幼兒的操作特點,在設計上,動手操作區域主要由工具墻面與教具儲存柜圍合而成,由于幼兒年齡偏小,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在幼兒操作過程中,空間應具有一定的圍合性。獨立空間內功能互動——在單獨的區域空間內,它的功能組合之間互相聯系,比如在動手操作的空間區域中,工具墻、動手操作臺、教具的儲物柜之間相互聯系也相互作用,幼兒在動手操作的空間內,通過運用工具墻、動手操作臺、教具的儲物柜,最終創作完成自己的課堂成果。(圖2)
同時,STEAM 理論指出幼兒天生是好奇、多動且勇于探索的,只有通過實踐和操作才能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因此STEAM視角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在設置互動學習空間時應注重其功能的多樣化,可設置一些幼兒之間進行小型社交活動空間、閱讀活動等。在設計上運用高度差變化來與其它功能區域區分,同時也容易營造半私密空間,通過空間造型的多樣化和特異、別致的空間造型,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滿足他們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特性。(圖3)
2.體驗式空間營造
科學類教具的體驗操作是實現STEAM創客空間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體驗學習區可作為科學類教具的展示區域,學生在老師的示范、指導下進行體驗學習,為保持學習空間中功能的多樣性,體驗學習區域可安插在其它功能區域當中。在設計上可以利用裝飾元素來確立空間區域,如大面積的色彩裝飾或者獨特的材料裝飾。此種方式帶有很大的靈活性以及適用性,能靈活科學方式對空間進行劃分。
在體驗學習區中,設置0.4m的高差,同時運用移動式、拼裝式展柜圍合而成,墻邊設置了具有半私密性的小空間。在這里,幼兒可以體驗學習STEAM科學類教具,提升科學素養。在這里展示著許多富有科技感、藝術感的教具,幼兒通過教師的教導對這些教具進行操作、體驗以及學習其中的科學原理。(圖4)
3.展示性空間營造
STEAM教育強調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創造作品解決實際問題。科技作品是創客空間學習的一個重要成果展示。因此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應設置一個較為寬闊的空間作為幼兒課堂成果的展示空間,幼兒能夠集聚于此空間,分別輪流展示自己的課堂成果,可以是一件作品或是一些心得體會。
成果展示區域需要大量的展示柜臺,展示柜也能起到儲放教具的功能。成果展示區域主要突出學生的作品成果,因此造型裝飾上不宜花哨,色彩的應用上也應以簡單為主。(圖5)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必要因素。在完成課堂的作品創作后,幼兒可以在演講區域中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創作過程。演講區對空間自由度要求較高,這個區域可以運用幼兒拼接泡沫地墊,當開展演講會的時候,學生可以席地而坐,形成一種愉快輕松的氛圍。除此之外幼兒可以在拼接泡沫地墊上進行工程構建教具的使用,學習、發揮團隊協作能力,多色拼接的地墊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相互交流。
STEAM教育的發展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幼兒培養重視程度的變化,STEAM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也會不斷被探索與改變。STEAM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室內設計的研究是一個廣泛且繁雜的研究課題,本文所提出的研究理論只是對STEAM教育空間做出初始探討,同時為STEAM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創客空間室內設計總結出了一些新穎的設計手法,為日后繼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本文系廣東工業大學校級項目“幼兒小創客示范教育主題空間”服務項目(編號:607180100)】
參考文獻:
[1] 楊大偉.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的命運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R].北京,2015.
[3] 郭曉君,孟文利,鄧海波.適應幼兒教育理念的變化,探討我國托幼建筑設計新思維[J].工業建筑,2005(35).
[4] 劉強.學前教育城鄉均衡發展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京大學出版社,2011.
[5] 彭瑜.行為影響下的幼兒園環境設計研究[D].湖北省:湖北美術學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