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通知》(國辦發〔2020〕51號)明確了雙創示范基地創業就業、精益創業、融通創新、全球化創業四大功能化定位,浙江省雙創示范基地逐步轉向特色化、功能化和專業化發展。作為浙江省唯一一家聚焦全球化創業方向的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嘉善縣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創新國際合作模式、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優化雙創生態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并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球化創業方向示范基地工作交流會上作典型經驗交流發言。
一、主要成效
(一)聚焦產業園區建設,國際合作交流水平全面提升
創新推出特色國別園區國際合作模式,2021年1—6月,中荷產業園引進荷蘭等歐美外資項目22個,總投資超30億美元,被評為浙江省“一帶一路”建設先進集體;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已引進勝科納米、弗蘭德等優質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超56億元,其中超20億元項目1個,超億美元項目3個;中德生態產業園實施“強村計劃·飛地抱團”舉措,已入駐德資等企業22家,吸納從業人員650人。嘉善縣實際利用外資額、進出口增長速率均列嘉興市第一,連續19年位列全省利用外資十強縣。
(二)聚焦示范引領行動,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不斷增強
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七大示范行動”,構筑全球化創業創新的嘉善節點。連續六年舉辦“夢想中國·智匯嘉善”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將“人才地圖”繪向全球。聯合開展2021“智匯長三角”示范區校園引才活動,青吳嘉三地37家科技人才企業提供1438個崗位。2021年1—6月,基地新增市場主體5981戶,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2897個,高校畢業生及待業青年見習282人,引進和培育技能型務工人員1987人。
(三)聚焦英才服務計劃,人才發展生態日益優化
實施“祥符英才”計劃,聚力攬才引才聚才,確保高端人才引得進、留得住、過得好。2021年啟用外?!皢我淮翱凇保谌∈状螌崿F“單一窗口”外國人來華工作類業務全覆蓋,已為38個國家206個外國人才辦理來華工作許可。2021年1—9月,累計引進省級以上高端人才16人,新引進大學生7903人,其中碩士347人、博士55人。迄今,基地高層次人才企業數量超150家,其中上市(掛牌)企業14家,人才總量達16.05萬人,引育高層次人才6000余人。
(四)聚焦新興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基地科技創新實力。2021年1—6月,嘉善縣GDP增長17.1%,高于全國4.4個百分點,列浙江省第5位、嘉興市第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1%,高于全國17.2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數字經濟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40.6%、54.4%。全縣規上工業R&D經費達13.7億元,同比增長44.3%,占GDP比重3.8%。在“2020中國縣域科技創新百佳縣市”榜單中,嘉善縣位列全國第14位,浙江省第3位,榮獲省首批、市唯一的“科技創新鼎”。
(五)聚焦財政金融服務,融資扶持體系更加健全
成功獲批省財政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省級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試點,基地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深入實施“基金+股權+項目”招商模式吸引優質企業和項目,新組建清研基金等5支產業基金,認繳規模超百億,通過以投代招的項目對接模式,已招引5家泛人工智能行業優秀企業落戶嘉善。2021年1—6月,全縣制造業貸款余額328.7億元、占比22.7%,較年初增長30.6%;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17億元,同比增長41.2%。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基層聯系點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地緊抓“雙示范”的重要戰略機遇,用“釘釘子”精神營造有效推動創新、主體多元協調、路徑綠色高效、深化開放合作、人人共享紅利的縣域經濟雙創新局面。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全縣雙創工作,由縣主要領導掛帥,成立嘉善縣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置專班,明確各部門和主體責任分工,完善部門定期會商機制,統籌推進基地各項工作。
(二)堅持規劃引領,打造全域創新格局
基地對標雄安、深圳,高標準編制重點規劃體系,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嘉善片區發展規劃和科技創新等6個專項規劃,上升為省級規劃并獲批。依托北部示范區核心區藍綠生態空間結構和豐富的湖蕩資源,規劃以祥符蕩、馬斜湖等7個湖蕩為祥符蕩科創綠谷,構建現代服務業創新、中外合作創新、文旅創新、農業科技創新、智能傳感創新、生命健康創新等各具特色的“北斗七星”創新聚落組團。發揮南部站城一體優勢,規劃嘉善青創綠谷,加快集聚一批有創意、能創新、敢創業的青年科學家、青年工程師、青年藝術家,打造青年創業高地。
(三)深化開放交流,建設國際合作平臺
基地充分依托地處長三角城市群核心的區位優勢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制度優勢,積極探索縣域經濟國際合作新路徑,不斷拓展國際化合作空間。一是按照國際理念、國際標準、國際技術,積極打造中荷、中新、中德等一批國際合作產業園,推動產業技術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二是通過創新“連鎖經營”模式,在上海、歐洲布局“科創飛地”,全方位網羅全球頂尖人才和項目。如嘉善國際創新中心(歐洲)與商務部共建“中歐科創中心”,加速國際人才團隊的招引,目前已入駐荷蘭企業12家,被認定為省級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創建單位。
(四)數字賦能引領,不斷改善營商環境
基地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撬動雙創領域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發展。依托“云上嘉善”城市大腦平臺,開發人才碼、企業研發項目信息管理系統、科技金融支持企業管理服務系統等應用場景,通過大數據支撐,不斷改進科技、人才、企業等領域的工作方式,提升創業創新工作效率。面向全球化創業,打造浙江省首家一站式“涉外事務綜合體”,全面推進外國人才創業創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下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授權,一窗展示辦事指南、事項目錄、服務評價等內容。
(五)結合需求導向,注重政策協同力度
基地在充分貫徹落實國家和浙江省雙創政策基礎上,圍繞實際需求和薄弱環節,構建具備嘉善特色、符合嘉善發展實際的雙創專項政策體系,形成政策合力。深入實施“祥符英才”計劃,出臺“萬人計劃”“海外工程師”“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等扶持政策及配套細則,探索建立“戶口不遷、關系不轉、來去自由”的柔性引才政策,在安家落戶、優惠購房、創業貸款等方面激勵賦能,進一步釋放人才創新活力。發布嘉善縣“科技新政2.0版”,2020年共兌付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合計9318萬元,同比增長77.2%。
三、下一步工作舉措
接下來,嘉善雙創示范基地將錨定全球化創業方向,結合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具體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打造更高質量的開放創新合作平臺
以產業平臺提升攻堅戰為抓手,加快整合縣內創業創新資源和產業平臺,聚力打造祥符蕩科創綠谷和臨滬高能級智慧產業新區兩大主平臺,提升平臺能級和承載能力。高水平建設中新、中荷、中德產業園,高水平運營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和歐洲兩大基地,推動設立北美、新加坡基地。發揮好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優勢,主動承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溢出資源。
(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人才港”
用好“一事一議”政策,加大海外院士、青年科學家引進力度,力爭全年新引育省級高端以上人才60人以上。高質量辦好長三角技術挑戰賽青吳嘉專場賽,繼續開展長三角示范區“百校千企”校企合作交流大會和2021年長三角示范區高校人才招聘會。積極謀劃成立祥符英才基金,出臺“祥符英才”青創版人才新政,發布示范區“青創人才九條”。做好“人才住房券”發放兌換,加快推進嘉善國際人才公寓啟用工作。大力推進嘉善技師學院建設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
(三)打造更有活力的區域創新發展高地
積極爭取建立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分中心,不斷深化校地合作、院地合作,積極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大院名校開展深層次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和高能級創新載體。實施創新主體倍增提質工程,著力布局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轉化后備梯隊,加大研發補助支持力度,提升企業創新積極性。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立一批符合嘉善產業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孵化基地,探索建立長三角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網絡。
(四)打造更加均衡的共同富裕先行典范
將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作為爭當共同富裕先行典范的重要舉措,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深入開展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充分挖掘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創業空間和新型靈活就業增長點。加快推進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雙倍增計劃,力爭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五)打造更加良好的創業創新氛圍
積極參與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等國家級活動、賽事,進一步辦好中國·嘉善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夢想中國·智匯嘉善”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本地特色雙創品牌活動。加強總結提煉,強化輿論引導,廣泛宣傳雙創先進典型案例,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課題組組長:許啟金。課題組成員:陳依慧、武文明、李澤文、俞翔、劉隆、陳靖、陳學棟)
(作者為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創新與高技術發展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