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良 陳敏靖
“雙減”政策實施猶如雨后甘霖,解放了苦不堪言的中小學生。我校在“雙減”中乘勢而上,將幾年來一直在夾縫中行進的“共生閱讀”做大做強,努力發揮閱讀的教育“聯通”價值,努力開辟學生自主閱讀的一片晴空,也為學校加強素質教育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一、共生閱讀,實現教育共同體的共生共長
所謂共生閱讀,就是以閱讀為紐帶,由學校發起并影響和帶動家長一起行動,積極影響和促進孩子熱愛閱讀,形成一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閱讀、共同成長的學習共同體。并逐步放大其正面效應,形成學習型社區,影響閱讀型社會的形成。
1.校長薦讀指路,實現價值共生
推進共生閱讀,培養學習共同體,首先是價值認同問題。為此,校長推出一個“校長薦讀”活動,通過大量的文章分享活動,引導教師、家長在閱讀中重新認識閱讀,實現學習共同體對閱讀價值的認同,即價值共生。“校長薦讀”活動,即校長定期(一般是每周一次)推出單篇文章,供學習共同體閱讀。校長根據本校教師、學生、家長的情況,及時選擇適合的內容推薦給各方面人群閱讀。在內容上,涵蓋教育政策法規、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方法技巧、考試與評價策略、家庭教育知識、名人名家學習軼事等;在推薦方式上,校長整理好文章后由教導處通過微信群發給相關人群,并注明適合閱讀的人群;在閱讀評價上,學校會不定期通過公眾微信號匯集一些優秀家長的閱讀感受予以分享因為“適時”“有用”“易讀”,深受大家的喜歡。
2.化開教師思想,實現師生共生
學校著力于引導教師重視學科教學滲透閱讀的思想與強化方法指導,把閱讀作為各個學科學習力提升的重要標志。“雙減”應該成為落實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支點”,為此,學校推行全科閱讀,所有學科教師都是閱讀指導者。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涉獵科學、人文、軍事、史哲等各方面,大大地拓展了學生視野,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共生,教師為先。學校積極發揮教師在牽引閱讀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加強閱讀研究。一是拓展閱讀的深度: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在追求閱讀精度的同時,不斷提高閱讀速度,做到九個年級循序漸進地提高;二是增加閱讀的寬度,不僅是全科閱讀,而且超越課本范圍,做到海量閱讀,增加閱讀的豐容度;三是追求閱讀的高度,即閱讀不為考試,在營造書香家庭、書香班級、書香學校過程中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心靈的質地,讓考試成績成為閱讀的“副產品”。
3.開發閱讀課程,實現課內外共生
課程是教程,更是學程,扎實的學程方能達成學習目標。為此,我校在閱讀中植入課程思想,讓閱讀在課程中實現。首先是開發環境閱讀課程,以創造書香校園為核心進行校園微改。除了學校圖書館、班級書櫥以外,學校在學生相對聚集的地方建造一些書吧,讓學生隨處可讀,創造一個可以自由閱讀的校園;其次是建設閱讀節日課程。學校統整以前的節日,如外語文化藝術節、體育科技節、心理嘉年華等,讓閱讀與課程形影相隨。所有活動課程中融入閱讀的理念,分學段、分主題、分層次將相應閱讀內容融入其中;三是序列化閱讀課程。學校根據義務教育學段劃分,確立不同學段的全科系列閱讀內容,以課程標準為底線,每個學科的閱讀量為“課標底線*2+X”,即全科的閱讀量底線為課標的2倍,上不封頂。學校每年暑期進行修訂,不斷納入新書籍,滿足學生閱讀需要。
4.吸引家長參與,實現家校共生
為讓家長認識到閱讀的教育價值,我校成立了家長“小種子閱讀坊”,力圖通過“星星之火”,達到“燎原之勢”。學校邀請閱讀方面優秀的家長牽頭,邀請社會文化名人、卓越教師定期每月開展閱讀分享活動,針對不同年級的家長開設閱讀講壇,家長以自由選擇的方式參與。家長通過聆聽專家授課,感受閱讀的魅力,理解閱讀的價值。目前已開班多期,吸引了一大批家長“粉絲”,引起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其次,學校積極號召全校家長建設家庭書房。學校發出“家中無書房,家庭無希望”的呼吁,每年推進200個家庭書房建設,并對家庭書房建設提出建設“標準”,如對書架、圖書數量、書籍內容、書籍構成等進行建議。學校還分期評出“書香家庭”并大張旗鼓進行表彰。
二、閱讀中共生,是一條通往學校優質發展的新路徑
當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落實“雙減”政策,為一所學校追求優質綠色發展與創建特色提供了新的可能。學校站在轉型發展的角度,抓住難得的契機,真心實意貫徹“雙減”政策,努力探尋新的發展可能。實踐探索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共生閱讀”作為“母題”性教育實踐衍生出許多教育新發現、新收獲。其一,共生閱讀是“全科閱讀”。學校引導全體教師重視閱讀,立足于學科素養提升,拓展學科閱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意義,給予方法論指導,而且通過自身榜樣示范影響和帶領了學生閱讀,在師生比翼齊飛中實現“師生共生”;其二,學校通過“新父母學校”教育,帶領和影響家長關注閱讀,充分認識閱讀之于孩子成長的意義,家長在“雙減”中徹底告別培訓班苦陪,逐漸認識到“雙減”之后愛閱讀的益處,漸漸愛上閱讀,進而帶動孩子一起閱讀,更加支持學校推進閱讀,實現了“家校共生”,也實現了“親子共生”;其三,學生有更多時間閱讀,可以大大地拓展了視野,拓寬了各學科知識背景,也豐富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更有利于增強學習動力,獲得學習成就感,學習成功愿望更加強烈,自然也會贏得考試,實現了“分數、素質共生”。
總之,“共生閱讀”讓師生過上了一種“幸福而又完整的教育生活”,實現了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在閱讀中共生,學校也因此找到了一條優質發展以及特色提升的新路徑。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21年度教育政策研究立項課題“社會建構論視野下的區域九年一貫制優質學校群建設研究”(課題批準號ZCY214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