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一、允錯——還給學生犯錯的權利
《說文解字》一書中提到錯是形聲字。表字義的形旁為“金”,表字音的聲旁是“昔”。它的本意是用金涂飾。陸游的詩句“黃金錯刀白玉裝”,意思就是這把寶刀是用黃金涂飾,白玉鑲嵌的。原來“錯”這個字本來是個挺美好的詞。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鼓勵、“慫恿”學生們犯錯。但鼓勵不是無原則、違反教育規律的,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在特定的年齡階段鼓勵學生敢做,敢錯,認真犯錯,犯值得的錯。
張同學就犯了一個非常值得的錯,然后歪打正著成了班上的“明星”。剛接手張同學所在班的時候,前任班主任就給我打了“預防針”:可不能給小張好臉色。果然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張同學上課像打了雞血似的變著花樣“說學逗唱”,把課堂當成德云社了。學生們也很捧場,有精彩“表現”時都會哄堂大笑。有老師跟我說:“你們班同學英語課上老是哄堂大笑,你咋不管?”但我不想打擊小張,也不想打擊其他同學,這個年齡段不就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嗎?班會課上,我囑咐學生們出謀劃策:怎樣幫助張同學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呢?有的說語文課、英語課的表演對話多喊他上臺表演;有的說上課不理他,他的行為再怎么好笑也要忍住。學生們不光說得好,行動上也不含糊。同時我清楚張同學表演方面是個人才,只是施展才能的場合不對。在六一表演時我交給他一個說相聲的小任務之后,他找了個同學捧哏,一有時間就排練,課上搞怪的次數明顯少了。張同學成了班上的相聲明星,六一節的穿越小品把大伙兒逗得前仰后合,每年的國慶演出、新年晚會都有他充滿創意的表演。鼓勵犯錯才能鼓勵創新,我很慶幸沒有遏制張同學犯錯的權利,今后也要繼續保有允錯的良好心態。
二、容錯——讓犯錯的學生沒有負擔
班主任不光要“允錯”,還要有容錯的姿態。對于犯錯誤的學生,班主任要更多“眷顧”。“眷顧”的意思是“關心、照顧”,班主任關心照顧學生,才能使學生動心、動情。學生有錯誤,很多班主任閉目塞聽,失去了許多化錯為智的良機,也使本來可以拉近師生距離的契機憑空消失。在錯誤面前要有一顆容錯之心,接下來才有機會化腐朽為神奇。
五年級時班上的陸同學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參加省市級籃球比賽經常獲獎。有一學期陸同學上課開始倦怠,還經常打瞌睡,找他談心,他說要備戰市籃球比賽,還要熬夜看比賽。有一天早讀他帶迷你播放器來學校被我發現,我沒有沒收他的播放器,只是囑咐他以后在家看。大課間活動,同學們都在操場上有組織地活動,他卻坐在籃球架下看比賽直播。大課間結束我裝作什么都不知道:“老師來打會兒籃球,你陪老師練會兒唄!”結果我還沒問他就向我坦白自己不參加活動是為了看比賽,還告訴我他在家為了偷看比賽是怎么跟家長斗智斗勇的。看到眼前這個坦誠的男孩,我慶幸早上沒有沒收他的播放器,沒有當眾批評他。接著我也跟他講了我學生時的故事,陸同學聽后恍然大悟:“老師,我知道你也是球迷,你也很想看球賽,但你有更重要的事情。我也是,我雖然喜歡看比賽,但我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老師,這次我錯了,看我的行動吧!”他也確實沒讓老師失望,很快平衡了各科學習和自己的興趣愛好。
三、糾錯——把學生的錯誤轉向成功
很多班主任在究錯、糾錯上很較真,但我認為,一個班主任遇到學生犯錯最好的做法是要救錯。著名教育學者金生鈜先生在《什么是正義而又正派的教育——我國教育改革的癥結》中說:“一個社會要轉變為正派社會,第一步便是大家都要充分重視羞辱對人的殘害。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阻止羞辱,不讓羞辱推陳出新。”那面對學生犯錯,我們該怎么辦呢?當然是人性化處理了,這才是以人為本。
我曾經遇到一個聰明但脾氣暴躁的男生。面對這個學生,單純的批評是沒用的。我經常跟他聊天,并沒有跟他講很多大道理,他反而對我很有好感,不時還會主動來找我,幫我分擔班務。自從他跟我關系融洽后,跟班上的同學也能友好相處了。課堂上我經常夸他聽講認真、愛思考,所以他喜愛英語課,其他科目卻一塌糊涂。我就跟他講我小時候的故事,在師范五年培養了哪些興趣愛好,工作面試時怎樣展示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告訴他如果老師沒有這些才藝,不光是找工作沒有競爭力,工作之后也會受限制,一個人如果什么才藝都沒有還是挺失敗的。鼓勵他用學習英語的方法和動力來學習其他功課,一定能事半功倍。聰明的孩子一旦開竅后,進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優秀學生也就實至名歸啦!要成功先成人,犯錯正是成人路上鋪設的基石。
所以尊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并不是教育的空話,一個人只有在錯誤中成長,才會成為一個完善的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班主任只有做到不把學生犯錯當作十惡不赦的罪過,允許學生犯錯才能邂逅教育的美好。我們都知道: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尊心都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鼓勵,出現錯誤時,則更希望得到諒解。在任何情況下,作為班主任都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把學生當作完整的人來對待,一個班集體中免不了這樣那樣缺點的學生,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們只能采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去感化和教育,絕不能采用侮辱人格或尊嚴的方式心靈施暴。事實告訴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我們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在尊重的前提下,采取“三錯”待錯方法,一定會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可以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