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鳳 張步闊 王茂春



[摘要]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對我國2000-2021年以應急物流為研究對象的論文進行篩選,運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從發文量、作者分布圖譜、關鍵詞聚類、前沿演進趨勢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從而對應急物流已有成果進行梳理,探析國內應急物流研究現狀及前沿演進。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應急物流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發展初期、增長期、回落期,且該領域研究重心集中于應急物資的配送優化及選址。
[關鍵詞]應急物流;可視化分析;CiteSpace;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G252.8;F2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52X(2022)02-0008-04
[收稿日期]2021-10-13
[基金項目]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貴州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提升物流網絡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研究”(21GZYB15)
[作者簡介]裴鳳(1997-),女,湖南常德人,貴州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張步闊(1972-),通信作者,女,貴州遵義人,貴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王茂春(1968-),男,貴州織金人,貴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0引言
應急物流(Emergency Logistics)是指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強調,我國是大國,必須具備同大國地位相符的國家儲備實力和應急能力。筆者認為應急物流的建設是提升應急能力的關鍵環節,尤其在當今后疫情時代,應急物流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對國內外應急物流領域的有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并構建知識圖譜,通過圖表化的形式清晰展現當前國內外應急物流研究的熱點及前沿演進趨勢。在此基礎上,梳理應急物流領域研究的發展脈絡,有助于更多學者對應急物流的拓展研究。
1數據來源
本文國內數據來源于時間跨度為2000-2021年的中國知網(CNKI)論文數據庫,檢索關鍵詞設定為“應急物流”,總庫共2652篇文章,僅選定期刊類文
章檢索出1788篇文章,進而以北大核心、CSSCI、CSCD為期刊來源,共計獲得510條文獻,在此基礎上進行人工篩查,剔除不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文獻15篇,最終得到495篇有效文獻作為數據分析樣本,檢索時間為2021年10月5日。
2應急物流研究的時間分布圖譜
對文獻數量的年度變化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該領域的研究水平和發展趨勢[1]。自2000年以來,以“應急物流”為主題的發文量呈現先上升后又回落的趨勢。從2003年“非典”過后,應急物流迅速為學術界和相關救災部門重視,同時成為了物流學科一個新的研究熱點[2]。
如圖1所示,國內對應急物流的研究直至2003年才進入起步階段,2003-2008年屬于初始階段,年發文量均在20篇以下;2008年,我國遭受汶川大地震及冰災自然災害,此后,應急物流受到了廣泛關注,對應急物流的研究明顯增加。2009-2013年年發文量在38-65篇,這一階段發文量快速增長,2013年出現峰值;在2014年以后,應急物流的研究熱度下降,這說明學術界對于應急物流的關注有所下降。
3應急物流研究作者分布圖譜
運行CiteSpace,選定Node Types為Author,得到節點數為358,連線數為237,密度為0.0037的應急物流研究作者共現知識圖譜。該領域的作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并不是十分緊密,并且大多數為小規模合作,且獨立研究占有較大比例。通過CiteSpace軟件統計可以得知本文樣本495篇文獻中共涉及了358位作者,表1列舉了國內應急物流研究的核心作者及發文數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應急物流研究領域合作較為密切的幾位作者大多集中在發文數量較多的核心作者。
4關鍵詞聚類分析
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關鍵詞知識圖譜,顯然研究應急物流的文獻關鍵詞相對集中,圖3直觀呈現了495篇文章的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主要聚焦點是“地震災害”“應急物資”“遺傳算法”“多目標優化”“應急物流體系”“應急物流系統”“突發事件”等。其中,應急物流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共有447個結點,884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89,由此可見,應急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應急物流的體系建設以及應急物資配送。
從表2的高頻關鍵詞排序可以看出,除應急物流、應急物資、協同布局等一般性詞語外,突發事件、匱乏水平、遺傳算法、雙參照點、魯棒優化等是排名靠前的關鍵詞。這表明應急物流的研究比較廣泛,但主要聚焦在基于不同算法的應急物資配送路徑的研究。
通過分析應急物流關鍵詞的共現網絡聚類圖及高頻關鍵詞排序表,可以將現階段應急物流的研究內容大致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應急物流的資源配置研究。共現標識詞為:保障機制、應急物流體系、應急物流能力、多級選址等。在正常情況下,建設救災資源儲備庫是降低應急物流成本的關鍵措施。通過對選址與配置模型作簡要的研究,可事先在不確定環境的情形下作出最佳決策,在相應的節點存放一定數目的物資來應對各種不同的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3]。因此,應急物流的預先建設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應急物流的最大特點是突發性和不確定性,需要根據往年的自然災害及救災物流的特點與數據作出可預測性分析,從而做好應急物流建設。
第二,應急物流路徑優化研究。共現標識詞為:定位-路徑問題、路徑選擇、應急物流配送、車輛路徑問題、混合貪心蟻群優化算法、救援效率等。在突發事件中,受災人民對應急物資的時效性需求較大,應急物流配送路徑的優化對救援效率的提高意義重大,對應急物流車輛配送路徑優化的研究有利于保障受災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應急物流具有強公益性、弱經濟性,在考察配送路徑時物流成本與經濟效益已不是首要目標,會更加傾向于運輸時間與風險度的考慮。因此,應急物流路徑規劃是多目標優化模型,運輸決策者既要考慮運輸時間,為受災地區盡快提供應急物資,還要考慮自身風險規避。現有研究表明,應急物流路徑選擇問題研究中考慮運輸者異質決策行為和風險態度差異性是有必要的[4]。F6010C05-28F7-4F67-90EF-DE28E6C02A84
第三,應急物流體系的研究。共現標識詞為應急物流系統、可靠性、應急管理、保障機制等。應急物流體系是圍繞快速高效的保障目標,由組織機構、物流企業和人員、技術裝備、應急物資、信息管理、軟硬件基礎設施以及法律法規、政策等因素共同構成的特殊物流系統[5]。由于應急物流具有弱經濟性,因此應急物流體系的建設只能由政府主導,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當前我國應急物流機制的建設進入了瓶頸期,主要表現在缺乏應急物流保障指揮系統和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吳云旋[6]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專業物流活動參與,末端強調與災區專業對接以及建設“互聯網+”應急物流信息系統。
5應急物流研究的前沿演進
識別與追蹤領域的研究前沿能夠為研究者提供該領域的最新演化動態,識別出進一步需要探索的問題,分析詞匯突現可以對前沿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7]。運用CiteSpace軟件,選定Citation Burst方法得到2000-2021年應急物流研究關鍵詞突現知識圖譜。在關鍵詞知識圖譜的基礎上,生成突現關鍵詞表(見表3)。突現關鍵詞表示的是某段時間內其中頻次變化率高的主題詞,代表某一階段的研究熱點,突現強度越高代表該關鍵詞頻次越高。
通過對應急物流領域文獻的研讀及關鍵詞整合,結合CiteSpace生成的應急物流研究關鍵詞突現知識圖譜,可以將國內應急物流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5.1早期研究前沿(探索階段)
早期研究前沿的突現時間為2000-2008年,此階段應急物流領域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災民安置”“實證分析”“多級選址”“救援效率”等方面,早期研究學者主要是考慮在自然災害發生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應急物流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且應急物流研究初期學者的關注點較為集中。在該階段,學者們初步認識到了應急物流構建的重要性,并在實例中歸納總結了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中的主要問題,但研究前沿較為常規,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5.2中期研究前沿(構建階段)
中期研究前沿的突現時間為2008-2015年,此階段應急物流領域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應急物流體系”“遺傳算法”“應急物流能力”“選址”等方面。受2008年汶川地震及春節前夕我國多地冰災的影響,這個階段是應急物流研究的高潮階段。在該階段,研究學者意識到要通過完善應急物流體系防患于未然,同時應用現代物流理論與計算機技術構建選址及路徑優化模型,通過實證分析或算法求解為應急物流的資源配置、車輛調配、儲備規模以及選址等方面提供方法借鑒。
5.3最新研究前沿(深入階段)
最新高前沿的突現時間為2015年至今,此階段應急物流研究的前沿集中在“定位-路徑問題”“多目標優化”“魯棒優化”“車輛路徑問題”“整數規劃”等方面。路徑及選址等關鍵詞強度大及持續時間較長,說明這些問題是應急物流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板塊。從魯棒優化及多目標優化等關鍵詞可以看出最新研究前沿逐漸從受災后一次性調度優化轉換為實時調整優化,說明該階段的研究學者已經將應急物流體系看作是動態的網絡。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應急物流的探討又迎來了新的高潮,此時應急物流體系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物資、車輛、選址等方面,而是加入了疫情擴散的模型分析,在大數據的驅動下對應急物流網絡進行調整和優化。
6總結
本文通過CiteSpace對CNKI數據庫中2000-2021涉及應急物流的文獻進行科學計量與知識圖譜分析,并結合相關文獻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我國應急物流領域的研究發展歷程經歷了初始階段、增長階段到回落階段,初始階段主要聚焦于提高應急物流配送效率,增長階段開始著眼于風險、應急物流體系優化等問題,現階段發文量較前期有所回落,但引入了大數據支撐及計算機算法進行選址和配送優化,應急物流體系及動態網絡的研究進一步得到發展。
第二,由于我國物流行業相較國外起步較晚且發展水平不夠高,因此還不足夠重視應急物流的發展,也缺乏相關的研究成果[8]。目前,突發事件不僅局限于地震、海嘯、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更表現為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因此,應急物流領域的研究約束條件也隨之增多,既要考慮應急物資的配送時效性,同時也要考慮應急救援工作需要在多受災點同時開展這一實際[9]。
第三,國內應急物流領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多目標優化”“應急物流體系”“應急物流系統”“物資配送中心選址”等。實際工作中,應急物流與應急救援工作的結合以及區域應急物流樞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匱乏。
發展和完善應急物流體系,對于實現重大災害的預先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加強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配送資源優化更是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舉足輕重。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學者在應急物流領域進行持續研究。
[參考文獻]
[1]程慧榮,張曉陽,孫坦,等.基于WebofScience的本體研究論文定量分析[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11):46-50.
[2]謝歡.應急物流中的優化儲備問題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
[3]沙濤.基于累積前景理論的應急物流最優路徑選擇模型[J].甘肅科技,2019,35(24):136-138,158.
[4]徐君翔,張錦.基于累積前景理論的應急物流路徑選擇模型與案例[J/OL].安全與環境學報,(2021-05-14)[2021-10-05].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AQHJ20210512000&uniplatform=NZKPT&v=UvL4a9nrCior6Foqykb3Pe_FM353tN2Y080_nrlDnvnYsE3HknONFxTvfeHVAPhG.DOI:10.13637/j.issn.1009-6094.2021.0383.
[5]魏耀聰,倪景玉,黃定政.加快構建政府主導的應急物流體系[J].中國應急救援,2021(2):36-40.
[6]吳云旋.后疫情時代社會化大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5):99-101.
[7]王彪.國內社交電商的研究熱點及前沿演進概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市場,2021(26):4-7.
[8]陳宇丹.應急醫藥物流配送車輛調度優化研究[J].中國商論,2021(11):30-32.
[9]安聰琢,王玖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下橫縱結合應急物資配送模式[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1,21(23):10029-10036.F6010C05-28F7-4F67-90EF-DE28E6C02A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