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小洪
本屆總統選舉暴露出韓國社會在地區、世代、性別等方面明顯的兩極分化。
3月10日,第20屆韓國總統選舉降下了帷幕,代表韓國保守勢力(右派)的在野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以0.73個百分點的優勢擊敗了代表進步勢力(左派)的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當選為總統。這是歷屆總統選舉中最小的差距,很多國民認為這是韓國社會分裂的表現。
本屆選舉有如下幾個特點:
尹錫悅是韓國首位“0選”(指無國會議員經歷)總統,成為了韓國憲政史上的新紀錄。自1987年韓國實行總統直選以后,韓國歷任總統都做過國會議員:金泳三、金大中分別有9次和6次國會議員經歷,盧武鉉、李明博都連任過兩屆議員,樸槿惠有5次議員經歷,文在寅總統也經過19屆國會進入了青瓦臺。尹錫悅沒當過議員,做過27年檢察官,直接進入大選舞臺。所以,在競選中,尹錫悅一直強調自己是政治素人,“沒欠任何人政治債,只有國民債”。
本屆選舉打破了十年一次左右派輪替執政的魔咒。韓國1987年實行總統直選制,35年來共產生了7位總統。頭30年,韓國政權無一例外地每隔10年由保守派和進步派交替執政。第13、14屆1987-1997年,是保守派盧泰愚、金泳三;15、16屆1997-2007年,是進步派金大中、盧武鉉;16、17屆2007-2017年,又是保守派李明博、樸槿惠。隨著2017年中樸槿惠被彈劾,進步派的文在寅上臺,這次僅過五年進步派就被保守派的尹錫悅掀翻。
本屆總統選舉以韓國憲政史上的最小票差落幕,暴露出韓國社會在地區、世代、性別等方面明顯的兩極分化。
地區分裂。韓國共分16個道(相當于我國的省)市(相當于我國的直轄市),尹錫悅在10道市領先,李在明在6個道市領先。地區間根深蒂固的分裂在這次選舉中仍然持續。尹錫悅和李在明分別在保守派和進步派的票倉,即嶺南地區(慶尚南道、慶尚北道、大邱市、釜山市)和湖南地區(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光州市)獲得壓倒性的支持。在湖南地區,李在明獲83.2%選票,尹錫悅獲13.8%。在嶺南地區正好相反,尹錫悅獲72.4%,李在明獲24.3%。
世代分裂。青年選民中,二者旗鼓相當。20-29歲選民中,李在明得票率為47.8%、尹錫悅為45.5%;在30-39歲人群中,李在明為46.3%、尹錫悅為48.1%。中年人選票,進步派大勝保守派。在40-49歲人群中,李在明為60.5%、尹錫悅為35.4%;在50-59歲人群中,李在明為52.4%,尹錫悅為43.9%。老年選民中,支持保守派的為壓倒多數。在60歲及以上人群中,李在明為30.8%、尹錫悅為67.1%。
性別矛盾表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選民中。總體上看,尹、李在男女選民中得到的選票差別并不大,不過三四個百分點而已。然而,在競選過程中,尹曾發表過要廢除女性家族部、加強對性犯罪誣告罪的處罰等明顯歧視女性的承諾。選舉結果是, 20多歲男性對尹錫悅的支持率達58.7%,壓倒了李在明的36.3%。相反,20多歲女性對李在明的支持率達58.0%,壓倒了尹錫悅的33.8%。大選結束后年輕女性擔心社會“厭女風”旺盛,紛紛購買防身器械。3月10日噴霧、警報器、氣槍等防身用品的銷量較上周平均高出20%—30%。
韓國主流媒體認為,尹錫悅執政之路將會相當坎坷。他大選獲勝得益于政權交替輿論的高漲、與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達成推單一候選人協議,即使這樣也才險勝李在明,未能獲得過半的票數。再加之,在韓國國會中,進步派的共同民主黨占據了壓倒多數的席位(172名議員),朝小野大的局面將使他施政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