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年群體在變化迅速的網絡世界中顯得不知所措。其網絡權益未被有效保障、無法正常行使等問題亟須解決。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內容最特殊的權益為網絡隱私保護權、獲取使用數據信息權和網絡特殊保障權。該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途徑是:(一)基礎制度的完善。對涉及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規章制度進行特殊化與針對化處理,將特殊保障的內容具體化、現實化,設置并履行相應的保障和救濟程序;(二)線下相關單位或組織即時幫扶,實現其對網絡更具有實踐性、現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線上綜合多種模式專門化服務,找準服務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切入點和適合度,綜合多方面、多角度、多模式、多功能于一體來設置服務種類,減少操作,降低對相關軟件、技能的要求,以滿足其需求。
關鍵詞:老年權益;網絡權益;保障途徑
中圖分類號:D923.8;D92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6-0104-04
網絡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事情都需要在網絡上進行,因此網絡活動不可避免地涉及人們眾多權益。但由于網絡的虛擬性與快速更迭性,老年群體在變化迅速的網絡世界中則顯得有些不知所措。而老年群體作為一個大型群體,其網絡權益的保障也理應成為普通公民權益保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此外,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不應當按照普通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方式來進行,更應當加入富有針對性的一些權益內容,并運用更具有現實性的途徑加以保障。從更加廣泛的層面來講,如果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進行了強有力的保障,不弱于老年群體的其他群體也一定可以在這個保障體系中受益,所以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進行研究,刻不容緩。
一、老年群體網絡權益保障面臨的問題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21年2月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網民年齡結構中50—59歲網民占比為15.1%,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為11.2%,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6.3%[1]。上述數據表明,老年群體在互聯網絡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數量在穩步提升,那么涉及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各種事件也會隨之增多。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造成侵害的各種行為中,最典型的是老年群體在網絡活動中被欺騙、被誘導等而造成自身利益的缺損,而權益被他人侵害的對立面是權益無法正常行使,因此也存在老年人的網絡權益未被有效保障、無法正常行使或尋求救濟困難等的情況,例如老年群體無法進行網絡購票、電子支付、網上參加活動或請求幫助等,這些都是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中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然而,對上述這些問題的救濟或保障依然主要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及其他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乃至政策,但這些規定不是針對老年群體各個方面權益的保障,就是對所有人的網絡權益進行保護,而對于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這樣需要特殊對待的問題而言就顯得力不從心。在中國社會逐步進入老齡社會的今天,有效保障老年群體的網絡權益的問題需要盡快解決。
二、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內容
網絡權益的內容包含很多方面,其中某些大眾的方面也必然是老年群體網絡權益內容中的一部分,但為了能夠更有效地保障老年群體的網絡活動,有必要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提出一些專門性的權益內容,以使保障更加具有針對性與實際性,筆者認為,除去網絡權益中的普通內容,老年群體的網絡權益還應當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特殊權益。
(一)網絡隱私保護權
和較為常見的“網絡隱私權”的表述形式相比,網絡隱私保護權更加強調“保護”二字,因為老年群體的網絡隱私信息較普通群體而言更易受到侵害,也即老年群體網絡權益除了包含普通的“網絡隱私權”所具有的內容以外,還應當包含富有針對性保護意義的隱私保護內容。
網絡隱私保護權的內容應當具有以下幾個層面:其一,涉及老年群體網絡隱私信息的事前審查和注意義務,當網絡用戶或網絡服務提供者需要使用涉及老年群體網絡隱私的信息時,相關網絡管理部門有必要進行特別審查,從嚴規制不必要的使用行為,而使用者則本身就應當承擔關于該網絡隱私信息的注意義務[2]。其二,事中監管與及時補救,即相關部門和網絡服務提供或管理者應當實時監督與管理網絡活動,一旦發現有侵害老年群體網絡隱私信息的行為發生,應立即進行警告或強行中斷,在老年群體網絡隱私信息受侵害的多發領域則有必要將監管的優先級向老年群體傾斜。其三,事后專門救濟渠道,老年群體作為網絡方面的弱勢群體,設置專門性的救濟渠道是有必要的,相關部門或人員可以通過在網絡主頁面中設置救濟渠道醒目標識、一鍵式直接舉報或控告,以及在發現老年群體網絡隱私信息被侵害后,人工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等方式來進行對老年群體的救濟。總之,網絡隱私保護權是老年群體安全的進行網絡活動的基礎,其他權益的有效實現都是建立于其之上的。
(二)獲取、使用數據信息權
實踐中,老年群體還面臨著不熟悉、不太會獲取或使用網絡活動所需要的數據信息的情況,例如不熟悉如何查詢某時間的車票或航班、無法流暢使用社交軟件等,這些問題更具有緊迫性,因為這已然影響到了老年群體某些方面的正常生活。
此處的獲取、使用數據信息權是指,老年群體在正常網絡活動中享有的針對其獲取和使用網絡活動或其本身所需要的數據信息的特殊保障,以能夠順利完成網絡活動的權利。從廣義上講,獲取、使用數據信息權應當包含上網權、網絡社交權和狹義的獲取、使用數據信息權。所謂上網權是指老年群體具有的自由接入網絡、自由進行各種網絡活動,并獲得平等的網絡活動體驗和服務的權利。而網絡社交權則是說老年群體可以在網絡空間進行表達思想、分享觀點、獲得資訊乃至結交好友、聯系客服等行為,并且該行為應當是不必求助他人便可順利完成,也即老年群體在接入網絡后通過各種網絡工具得以進行聚集、交流、協商和獲得定制性網絡服務的權利[3]。狹義的獲取、使用數據信息權是指,老年群體需要進行數據信息的獲取和使用等行為時,有權獲得相關部門和網絡管理者的專門性保障,以期達到普通群體的獲取、使用水平。簡言之,在數據信息作為多數網絡活動運作基礎的前提下,獲取、使用數據信息權可保障老年群體進行主流網絡活動的有效性。gzslib202204042000(三)網絡特殊保障權
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活動,在前述兩個權益之外,有必要增加一個專門強調特殊保護的權益作為老年群體網絡權益中的“兜底權益”,即網絡特殊保障權。
網絡特殊保障權強調,老年群體在進行網絡活動時,應當享有被額外特殊保護和救濟的權利,以達到和普通群體同樣的網絡活動狀態。老年群體作為網絡世界中的弱勢群體,基于實質平等理論,在面對其權益保障時,對其進行特殊保護應當是以形式不平等的方式來達成實質公平,給予其一個補償性的保護。對于網絡特殊保障權來說,一方面,既要求針對老年群體在網絡活動和服務中進行特殊、具體且有針對性的保障,又要求主體和行為均要符合相應的條件才可以進行特殊保障,例如相關部門和網絡管理者主動和被動進行的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護、監管、糾察等行為,前提是需要認定被保護人屬于老年群體,同時確定其需要保障的權益是網絡權益;另一方面則要求該特殊保障權具有適度性和正當性,應當在補償性保護的范圍內設置,不可過度保障老年群體的網絡權益而造成其他群體權益的受損,同時也必須具有正當性,即需要符合相關規范才可運用特殊保障,畢竟該保障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法律層面的嚴格性[4]。因此,網絡特殊保障權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是更具有廣泛性的,其可以作為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進行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
三、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途徑
鑒于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提出了新的內容,從而對這幾項權益的保障途徑也需要有新的設想,但需要注意,該設想應當基于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全部內容來進行構建,在包括但不限于前述幾項特殊權益的基礎上進行。
(一)基礎制度的完善
對于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加以支撐才可以有效運作,在制定專門法律不太現實的情況下,可以在現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章政策中完善和加入有關老年群體網絡權益保障的內容,亦可以重新制定一些貼近當下社會狀況的新制度,這些新增和重制的專門化制度是保障好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基礎所在。
具體而言,其一,應當以科學技術不忽略老年人為精神、追求實質平等為原則來完善相關制度,對涉及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規章制度進行特殊化與針對化處理,以謀求老年群體可以享受和普通群體同樣的網絡體驗,如一些應用軟件推出的老年模式服務界面,這種做法也可以運用到保障老年群體網絡權益制度的設計中。其二,確定相關責任主體的職責范圍,將老年群體網絡權益中特殊保障的內容具體化、現實化,相關責任主體應當承擔保障老年群體實現最低限度網絡權益的義務,設置并履行相應的保障和救濟程序[5],此外持續打擊侵害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行為,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可以對此種行為進行適當加重、從重等處罰。其三,給予和保障老年群體學習網絡技術的機會,并設計相關制度來保障該機會的分配,鑒于老年群體心理與生理上的差異,可以在相關制度中設計不同的方法來加強老年群體對網絡的熟悉,老年群體對網絡越來越熟悉,才是根本上對其網絡權益的保障。
(二)線下相關單位或組織即時幫扶
實踐中,影響老年群體網絡體驗的不只是網絡上他人的不法侵害,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不熟悉特定網絡活動造成的,如前文提到的不熟悉如何查詢某一時間的車票或航班,這種問題恰恰是急需解決但又無法通過規章制度加以保障的,以及現實中老年人網絡權益被侵害后也渴求有人進行實際幫助,因此這便需要我們在老年群體網絡權益保障途徑中提出可以負責實際生活中即時幫扶的主體。
在老年群體無法自主行使網絡權益時,可以通過與老年群體關系密切的單位或組織在現實中對其進行幫助。對相關單位或組織的選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國家相關部門或網絡服務提供者、管理者等具有強制力,帶有實際管理能力的單位或組織,另一類則是相關的非政府組織、社區民間組織、志愿者組織,乃至物業公司等現實中貼近老年群體,可進行直接幫助的單位或組織。前者可以通過實時監管,及時聯系相關老人或其近親屬確認其網絡行為,或領導、監督與協調有關單位和組織,共同為老年群體在網絡活動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幫助和支持;后者則可以憑借組織靈活、方式多樣、服務目的性強等特點,直接增加有關線下老年群體網絡權益運用方面的服務[6]。簡言之,相關單位和組織于實際生活中對老年人網絡活動進行及時對接幫扶,可以保證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實現更加具有實踐性、現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線上綜合多種模式專門化服務
相對于線下,線上對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保障應通過設置專門化服務來進行,其目的在于使老年人對部分網絡問題可以及時自主解決而不必尋求線下外力幫扶。該線上專門化服務的設置需要滿足,其一,找準服務老年群體網絡權益的切入點和適合度,在設置專門化服務之初,便需要考慮老年群體在心理、生理、精力和體力等方面的狀態,也需要明確其運用該服務是否具備相應的設備和技能,在對服務各個環節進行細化的基礎上,以滿足多數老年人需求作為設置服務項目的原則,精心策劃以確保在某一方面確實有效地保障老年群體的網絡權益[7]。其二,綜合多方面、多角度、多模式、多功能于一體來設置服務種類,盡可能多地將類似服務融合進同一大類的服務項目中,以減少老年群體需要進行的操作步驟。在同一大類的服務項目中最少應當包括:專門針對老年群體正常網絡活動的服務,負責監管與阻止可能侵害老年群體網絡權益行為的服務,以及接受老年群體意見反饋的服務。其三,重要領域和重點服務設置個性化選項,在可能涉及老年群體重要權益的領域以及該網絡服務的主要和重點服務項目中,應當允許老年人選擇個性化服務,使得其可根據不同設定來快速滿足需求,減少操作,降低對相關軟件、技能的要求,典型的就是快速跳轉與聯想選項等功能。
線上綜合多種模式專門化服務可以較好地補充解決線下幫扶可能存在的問題,因此其也是老年群體網絡權益保障途徑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結語
對于老年群體的網絡權益,其內容和保障途徑不僅僅是上文所提到的這些,老年群體網絡權益是涉及很多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它象征著在這個網絡時代里老年群體應當享受的網絡所帶來的各個方面的紅利,既應當包括物質方面的便利服務,也應當包括精神層面的信息服務,并且不應當被他人所侵害,而保證老年群體可以享受到這些網絡權益,則需要更多人對這方面的關注與思考。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2021-02-03).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htm.
[2]林凌.網絡涉老隱私信息傳播的法律規制[J].編輯學刊,2015(1).
[3]何勤華,王靜.保護網絡權優位于網絡安全——以網絡權利的構建為核心[J].政治與法律,2018(7).
[4]陳第華.特殊保護弱勢群體:公共政策之公平性考量[J].江漢論壇,2014(2).
[5]楊海坤.憲法平等權與弱者權利的立法保障——以老年人權益保護立法為例[J].法學雜志,2013(10).
[6]崔卓蘭,趙靜波.我國老齡社會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對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3).
[7]朱捷英.精準對接? 合作共享: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新路徑[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9).
作者簡介:郭宗哲(1997—),男,漢族,河南鶴壁人,單位為北華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