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華
摘要:媒介素養教育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創新能力的增強、良好習慣的養成、科學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心智健康“媒介公民”的成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路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組建一支結構合理高質量的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組織開展大學生個體多樣化自主學習;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合作平臺;政府部門提供相應服務。
關鍵詞:5G時代 大學生 媒介素養教育
5G時代,繁多的媒介信息會對大學生個體成長產生影響。大學生身心發展未定型,加之他們普遍缺乏社會經驗,容易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誤導。幫助大學生了解媒介傳播活動,辨別媒介信息,利用媒介資源,樹立科學媒介觀,是5G時代我國高等教育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筆者對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現狀問題、價值分析及推進路徑等方面進行探析。
媒介素養是核心素養時代對受教育者應對未來復雜、多變世界而提出的一項關鍵技能。隨著近年來我國積極借鑒國際經濟合作組織、歐盟、美國、新加坡等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提出的核心素養框架,我國也提出了相應的框架,其中媒介素養是重要素養內容之一。作為一個舶來的概念,媒介素養雖然近年來引起了國內不同類型學校的關注,如在學校不同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媒介與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但由于理論認識、實踐經驗的欠缺,媒介素養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特別是高等教育領域的落實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1.對媒介素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我們在前期通過深入實地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著認知度不高、運用能力欠佳、媒介法律與道德意識比較薄弱等問題,處于“自發”媒介素養階段。而在對教師的調研中,不少教師也表現出對媒介素養認識片面、落后的情況,他們普遍認為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就培養了學生的媒介素養。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對媒介素養重要性的認識普遍不夠。
2.現有課程體系無法達成媒介素養的愿景。媒介素養作為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如何與現有課程體系融合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高校的課程體系和課程類型已經較為固定,開設新的課程勢必面臨師資、設備、課程、評價等一系列的問題。一些學校往往會因這些困難選擇簡單化處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融入”媒介素養。但舊有的課程體系又往往因與媒介素養的愿景不相符而很難有效提升學生在此方面的發展。
3.現有教師隊伍知識結構亟待提升媒介素養。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勢必要求有一支具備較高媒介素養的教師隊伍。但就調研的現狀來看,不少院校的教師隊伍中,非常缺乏此類專業人才,特別是在非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教師隊伍中,仍有不少教師對信息技術嗤之以鼻,甚至一些年輕教師自身的媒介素養也比較欠缺,尚需“補課”。
4.學生提升媒介素養的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21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死記硬背式的“活動書櫥”,當代大學生在提升媒介素養時不能再停留于過去高校課堂中等老師講解、劃重點、背考點的學習模式;而是需要能夠在豐富的知識海洋中自覺設定目標,依據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就要求高校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恰當引導學生改革自己的學習方式,以適應當前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5.學校與社會、政府的協同合作有待提升。媒介素養的培養不能閉門造車,它需要將學校教育與真實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而從筆者調研的結果來看,目前不少學校在培養學生媒介素養時仍停留在象牙塔內,沒有與校園圍墻外的廣闊社會建立起積極的聯系。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舊有機制導致的產—學—研的分離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與地方政府沒有在相關方面達成合作交流模式,阻礙了成果的轉化和智庫的輸出。

加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意識,不僅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必然要求。具體而言,在高等學校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將會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心智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價值。
1.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處于5G時代媒介環境中的大學生,必然會受到媒介的深刻影響。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媒介素養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能力的培育,直接影響大學生能否正確地理解、恰當地運用媒介資源,也促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借助媒介技術培養知識、技能,提升道德素養。5G時代,大學生對于媒介的甄別、運用等都成為其日常生活與學習必不可少的技能。高校媒介素養教育使大學生在大眾媒體與自身社會化的關系中不再被動化、消極化,而是能積極主動地應對,通過5G時代媒介素養教育,有助于激發大學生個體的媒介素養動機、理念、知識技能、習慣等,提升綜合素質,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2.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也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關鍵取決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組織的大學教育是為社會培養用得上創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徑。5G時代,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信息辨別、獲取、運用等方面的能力比任何時代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據當前5G時代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現實需要,對大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媒介素養教育,提高信息識別和有效運用現代傳媒的能力,是增強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3.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媒介習慣的養成。習慣養成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節,任何習慣都是特定時代背景之下特定個體的習慣,習慣的這種具體情景性決定了必須在特定時代背景下考慮習慣養成教育的開展。5G時代,具有良好的媒介素養無疑是時代對大學生提出的最為顯著的要求,同時也是最為緊迫的需求。良好媒介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掌握有序、高效利用媒介信息的技巧,更有利于提升大學生認知篩選、批判媒介信息的能力。在5G時代的浪潮中,大學生應主動投身媒介信息辨識活動中去,提高媒介素養,提升對海量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篩選能力、挖掘能力、評價能力,積極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有效利用媒介信息助力自身媒介素養的提升,堅定理想信念,勇于利用媒介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公共事務,在媒介素養教育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培養良好的媒介習慣,完善自我,不斷成長,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
4.促進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處在5G時代生活環境下的大學生,如何科學理性地對待大量的媒體信息,及時可靠地識別出不良的媒體信息,對媒體信息保持警惕和敏感是正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5G時代具有針對性的媒介素養教育,蘊藏著時代所需求的正確價值觀教育,這些價值觀教育不僅與時代需要相符合,也與當代大學生個體身心發展需要相一致。
5.助推大學生成長為心智健康的“媒介公民”。康德曾經說過,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需要指出的是,這里前后兩個人是具有現實差異的,前面的人是指具有生理特征的生命個體,而后面的人是身心兩方面都得到盡可能的全面發展、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對于5G時代大學生來說亦是如此,從個體成長來看,大學生生活在特定具體的時代,只有接受與特定具體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才能夠促進健康成長。在萬物皆媒的5G時代,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是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與時代發展相適應且能夠促進個體發展的媒介素養教育,助推大學生成長為心智健康的“媒介公民”。
5G時代,高校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旨在通過媒介知識的傳遞,讓學生掌握學會辨別、選擇、使用媒介的能力及習慣,同時形成科學正確的媒介觀。不可否認,高校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中負有不可替代的主要職責,但是媒介素養教育不僅僅是高校的事情,同時也需要社會、政府等多方協同助力。
1.開展形式多樣的媒介素養教育活動。通過校園網絡文化評選活動,鼓勵大學生正確合理使用網絡,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傳播互聯網正能量。結合大學生的各種心理特點,合理設計校園媒介信息內容,提高大學生校園媒介的使用率,使媒介素養教育邁向新階段。采取影視作品滲透的方式,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影視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網絡媒介的正確認知。
2.組建高質量媒介素養教師隊伍。師資是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和高質量完成的重要保障。組建一支與5G時代需求相適應的師資隊伍是促進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途徑。一支結構合理、高質量的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的組建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充分認識組建高質量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愿景與客觀現實之間存在的差距。這不僅需要通過調查了解當前媒介素養師資狀況,還應該立足當前及今后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
其次,依據發展愿景選擇合適的組建方式。既可以內部挖潛,對已有教師團隊進行在職學歷提升或者能力進修與培訓,同時還可以通過外部引進的方式延攬所需要的人才。
最后,根據組建方式,在媒介素養教育教學實踐中組建師資隊伍。需要指出的是,伴隨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需求情況的變化,師資需求也應不斷調整變化。
3.組織大學生多樣化自主學習。大學生是教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要素,同時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學成效的根本標準。對于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來說亦是如此,其教育教學活動的成效最終是通過學生的培養質量來衡量的。同樣大學生個體發展也必須與特定時代的需求相適應,辨別、選擇、使用媒介的媒介素養學習不僅貫穿于大學生學習生涯中,同時還滲透于日常生活中,這就需要大學生采取多樣化自主學習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媒介環境。
要組織開展大學生個體多樣化自主學習,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必須深入調查學習者、學習對象、學習材料及學習條件等;二是制定合適的學習方案;三是調動大學生參與自主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多樣化自主學習的意識及能力;四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調整多樣化自主學習。
4.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素養教育。課程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載體,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只能夠通過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課程進行貫徹落實。對于5G時代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來說,作為專門從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活動場所,高校需要開設相關課程,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素養教育。一是學校應確定開設哪些相關課程,具體課程的開設不僅要考慮社會需求,也要深入學校辦學實踐,進行深入調查,清楚實踐需求,最終確定出具體需要開設的課程;二是選擇開設相關課程的策略,不僅要考慮時代整體需求,而且還應該考慮教育對象接受力及規模等條件,堅持現實需求導向,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三是依據策略在實踐中開設相關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信息安全素養教育,方式必須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這樣才能實現培養目標。
5.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合作平臺。從系統學的角度講,教育是開放的社會系統,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所需的人、財、物、時、空、信息等要素都是來源于社會,最終也是回歸于社會。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離不開社會所提供的強有力的支持與合作平臺,也必須與社會保持高度關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要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通過校地合作項目等獲得有力的支持與合作平臺。社會多方也應深刻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支持,以合作共贏的方式促進發展。
6.政府部門提供相應服務。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還需要政府部門提供相應服務。結合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現實訴求及政府職能,政府部門應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以下服務:一是政策扶持,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來扶持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二是資金支持,政府職能部門可以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設立專項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三是宣傳引導,政府部門加強對媒體的引導,積極發揮媒體宣傳作用,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宣傳助力;四是營造良好的氛圍,這不僅包括政府部門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同時也包括提供文化自信等軟環境氛圍。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現實差異及服務對象自身差異,各地政府為5G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所提供的服務應考慮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 商丘工學院教育與現代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蓮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
[2]張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探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01).
[3]馮金華.價值規律、供求關系和市場機制——基于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20(05).
[4]季靜.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目標探尋[J].江蘇高教,2018(07).
【編輯:朱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