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勇
關鍵詞:汽車檢測;交通;檢測水平
汽車檢測是以車輛部件、配件為主體,進行全面車輛檢查工作,測定車輛各點位的運行狀態、使用效能、剩余使用周期等關鍵數據。它可有效排除汽車行駛中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提升車輛檢修質量,保證零部件更換有序,切實保障駕乘人員安全,維護交通體系的運作有序性。
1汽車檢測價值
1.1增強車輛性能
人們在購車后,有車輛運行公里數的要求,以便于車輛在道路中順暢行駛,確保車輛各位置磨合效果,顯著提升汽車使用性能。然而,在汽車使用時間增加的情況下,汽車運行公里數處于持續增加狀態,各位置會發生一定磨損問題,相應削弱汽車的性能,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為保障汽車使用質量,周期性地開展車輛檢測工作,可使車輛處于優質運行狀態,減少故障發生,延長車輛使用周期,
1.2保證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發生頻繁,汽車相關的交通事故較多。國內機動車數量逐年增長,交通事故發生次數逐年增加。交通事故會引起人員傷亡、車輛受損等問題,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形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較多,比如駕駛員行車操作不規范、受環境影響、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車輛自身性能欠佳等。進行汽車檢測工作,能夠有效排查車輛自身性能問題,確保車輛上道安全,減少車輛故障帶來的交通事故,提升交通安全功能。
1.3優化環境質量
大量汽車尾氣的排出,是降低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排出的尾氣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對環境保護造成較大威脅。在汽車檢測工作中,能夠有效檢驗尾氣排放的規范性。如果排放不規范,可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以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順應環保要求。
2汽車檢測問題
a.汽車維修整體市場運作失衡,維修工藝具有滯后性,需要引入新型工藝。b.汽車檢測體系設計缺乏合理性,檢測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區域性、發展失衡性,甚至有檢測技術分享不足的問題,難以確保車輛檢測工作的全面性。以國家單位為主體,開展的各項汽車檢測工作,技術壟斷限制了行業的發展。c.汽車檢修工作分配存在重復性,比如安全技術鑒定工作,由公安部門負責;綜合檢測工作,由交通相關部門負責。在安全、綜合兩項檢測工作中,存有部分重復檢測。當兩個部門給出的檢測結果有差異性,會再次進行檢測,形成嚴重的重復檢測問題。
3提升汽車檢測層次的具體方法
3.1優化檢測行業體系平衡市場
國內汽車維修行業、故障檢修相關行業在實際發展中,應加強汽車檢測體系管理,以市場為管理環境,以經營收入為管理方向,融合市場規范,加強汽車檢測站監管,使檢測站形成較強的服務意識,逐步提升汽車檢測行業的競爭能力,使其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得進步。
3.2健全檢測法律內容去除重復檢測項目
汽車檢測站遵循的法律內容有待完善,以法律內容時效性為視角,加強內容完善與修訂,確保汽車檢修各項工作的約束效果,以法律制度提升汽車檢測體系的完善性與優化性,盡可能調整檢測項目,降低重復檢測的可能性,增強區域內汽車檢測的工作能力。
3.3發揮智能科技的檢測優勢分享檢測資料
3.3.1構建檢測數據互通環境
現階段科技發展速度較快,汽車檢修科技逐步完善,在引進新型檢測工藝時,積極發揮智能檢測優勢,嘗試在短時間內準確判斷汽車潛在故障。以信息網絡體系積極聯通各區汽車檢測結果,形成數據互通環境,加強檢測工藝分享,推動檢測事業發展,以獲取更高質量、更高速度的檢測服務。
3.3.2自動檢測工藝
以汽車涂裝質量為例,研究自動檢測工藝的用法。
a.圖像采集。使用傳感設備,采集汽車涂裝資料時,能夠獲取900張左右的高清影像,集中反映汽車涂裝情況,確保傳感器資料收集的全面性,減少數據采集盲區的問題。在資料采集時,視覺傳感器自動形成編號,標記圖像。在采集資料中,存有檢測不相關的資料,比如車頂天窗。因此,在系統中,引入智能學習科技,明確各類顏色的檢測區間以獲取較高層次的圖像資料,確保檢測準確性。
b.圖像處理。使用二值化算法提取圖像資料,形成車輛檢測模板。
c.自動檢測技術的應用情況。某車間對自動檢測記錄對比,評價檢測技術的應用情況。在自動檢測中,可查出單車缺陷問題3個,人工檢測可獲取質量問題有9個。由此說明:檢測技術檢出結果不全面。對檢測技術進行更新與升級,重新進行檢測。檢測的涂裝顏色有:極地白a、深黑b、風雅金c、譚雅紫d、鋒芒銀e、熱力橙f使用自動檢測技術,缺陷檢測率分別為:a=97.6‰b=96.5%, c=96.3%, d=99.5%, e=97.1, f=99.2%。人工檢測排查出單車誤報問題的個數有:a=3個,b=2個,c=1個,d=1個,e=3個,f=1個。在自動檢測與人工排查的聯合方法中,能夠有效緩解人工檢測壓力,縮短車輛涂裝問題檢測用時,具有自動檢測優勢,檢測人員結合自動檢測技術給出的質量問題,采取精細分工措施,積極修復缺陷,顯著提升檢測質量。
3.3.3焊接檢測技術
以車身外觀為視角,梳理焊點檢測方法。車身外觀發生次數較高的質量缺陷包括:虛焊,邊緣焊接不完整,熔核規格較小等;焊接不規整,被焊接操作的零件,在焊接位置有不小于25°的形變問題;位置變動,焊接位移大于10mm。
在焊接檢測時,采取外觀評價、焊接質量評價兩種方法。必要時,使用千分尺、厚度儀進行焊接檢測,判斷焊接缺陷的成因。比如,在使用鑿裂試驗檢測時,檢測車身的熔核與圖紙規范參數相比,如果兩者相差不大,認定焊接合格。在實際檢測時,依據板厚參數,參照其對應的檢測范圍,判斷車身焊接質量,確保檢測準確。比如,當鈑金厚度d位0.8 mm時,熔核直徑最小值mm的檢測參照為3.8mm,熔核直徑均值evr檢測的參照標準為4.5 mm;d=1.0mm,min=4.3mm,evr=5.0mm;d=2.0mm,min=6.0 mm,evr=7.1 mm.
3.4開展檢測人員技能訓練
3.4.1定期學習
在檢測工作中,檢測人員作為主要的執行人,應加強技術與服務雙向能力培養。采取定期技術學習方式,使檢測人員學習與掌握當前最新的檢測方法,增強工作能力。在檢測能力學習的基礎上,強化服務意識,全方位強化檢測服務質量,帶動汽車檢測行業發展。以底盤電控課程為例,在人員培訓時,可使用虛擬訓練、實操演練等方式,從線上、線下多個視角,完善知識內容,確保人員技能。虛擬訓練的線上可用資源有:雨課堂、智慧樹等。此類線上資料,有效分解了汽車底盤電控的各項學習內容,培訓人員可結合各項檢測任務,為技能學習者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配置練習題目,確保電控檢測、車輛運維的學習質量。線下學習時,以實踐課程為主,為檢測人員開展“知識串講”“檢測答辯”等環節,逐步提升檢測人員崗位能力,力爭獲取高質量的車輛檢測結果。
3.4.2引入風控測評方法
以風控測評思想,強化檢測人員對車輛檢測工作的重視,力爭獲取較高準確性的檢測結果。
a.風險識別方法。在車輛檢測前期,梳理可能存在的信息交流風險、檢測工藝風險等。在車輛檢測期間,從檢測人員、檢測設備、檢測環境等方面,進行風險排查。在車輛檢測完成時,以數據處理、報告錯漏、信息安全等方面,積極回避風險問題。
b.風險分值設計。依據風險嚴重性、檢測損失等因素,進行風險值設計。檢測設備故障、人員技能兩種風險,為輕微風險類別,風險分值設計為1-2分。在車輛檢測完成時,檢測報告與實際車輛問題有出入,判定為一般風險,分值設計為3~4分。在錯漏檢測報告下,引起車輛發生嚴重事故,發生被檢方投訴、索賠各項事宜,認定為嚴重風險,分值設計為5-6分。
c.風控措旋。依據車輛檢測可能存在的各項風險,將其進行有效分類后,加強人員風控能力培養,積極防控各項車輛檢測風險,逐步提升檢測層次。
4結語
汽車檢修工作借助智能科技、專業人員等多方因素,最大程度地保證汽車行駛順暢,減少車輛故障,帶給駕駛人員優質的車輛檢測服務,有效提升行車安全,增加車輛的使用周期,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進步。E2102FF1-1306-4CB4-B36C-8455CEF4F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