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然,康 樂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調查規劃院,浙江 杭州 310019)
森林公園,即以質量良好的生態環境、森林景觀(包含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作為主體,借助森林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人們提供科學教育、休憩、旅游康養的場所[1]。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是展示我國美麗山河、動植物資源、名勝古跡、生態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自然保護地的一部分,通過對其保護、開發和利用等舉措,對森林公園的自然生態的恢復與發展、美化以及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良性作用[2, 3]。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三新”讓國家森林公園有了新機遇。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東北比鄰西湖風景區,向西緊接黃山,往南有金華雙龍洞和武夷山等國家級風景區,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旅游網絡,而千島湖是這個網絡的中心部位。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加速、旅游業迅速發展,眾多森林公園內的天然旅游資源、植物資源受到不同程度采集和采伐[4, 5],為使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風景資源能得到合理、科學地保護和開發,對千島湖森林公園的資源,如環境空氣、水質量,動植物數量和種類,風景資源等進行實地調查、采集樣本,以空氣質量、水質量和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的國家標準(GB3095-2012、GB3838-2002和GB/T 18005-1999)作為參考指標[6~8],結合資料核查,進行指標測定和計算、評價,以期為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資源保護、利用及旅游開發提供參考。
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29°18′13″~29°49′38″ N, 118°29′19″~119°13′52″ E),總面積923.24 km2。研究區位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7 ℃,其中1月氣溫最低,月平均為5 ℃,7月氣溫最高,月平均為28.9 ℃,年平均降水量1430 mm,平均無霜期260~270 d。土壤主要有黃壤、紅壤和巖性土。
采用實地調研結合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生動植物數量和種類,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大氣、水、負離子、細菌等,與風景資源質量有關的旅游資源、地文、水文、生物、人文、等方面進行測定、統計、分類和評價。
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方法依據《農業環境監測實用手冊》和相關文獻進行[7, 9~11],評價按照環境空氣質量和地面水環境質量的國家標準進行,包含大氣的負離子、細菌含量、水質量、輻射劑量等5個內容。
根據國家標準GB/T 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12],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相對獨立的單體景物、景點旅游資源進行分析和評價。隨后根據評價得分進行旅游資源等級劃分,劃分標準如表1。

表1 旅游資源等級劃分
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利用條件、風景資源、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構成了風景資源質量評價內容?;谡{查的數據統計,根據《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GB/T18005-1999)[8],參照相關文獻及生態環境質量的相關標準[4~7, 13],對交通便利程度、地理位置、地文、生物、基礎設施、水氣地質量和公園面積等各類資源進行評價并賦分。整體的風景資源評定結果為森林風景資源質量評價評分值、森林公園區域環境質量評價評分值和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利用條件評價評分值的總和。
根據調查數據統計,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共有維管束植物144科803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34種,單子葉植物14科110種,雙子葉植物108科642種。主要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灌叢,以及果園、茶園等。常見組成樹種除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柏木(Cupressusfunebris)等外,還存在竹亞科、殼斗科、山茶科、樟科的常綠樹種及槭樹科、榆科、楊柳科的落葉樹種。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內獸類動物有61種,鳥類150種,爬行類50種,昆蟲類1800種,兩棲類12種,魚類114種,其中名貴魚有9種。屬國家重點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白頸長尾雉(Syrmaticusellioti)、豹(PantheraPardus)、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和云豹(Neofelisnebulosa)這4種,二級保護動物的有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斑頭鵂鹠(G1aucidiumCuculoides)、鳳頭鵑隼(Avicedaleuphotes)、金貓(Felisbengalensis)、毛冠鹿(ElaphodusCephulophus)、水獺(Lutralutra)等17種(表2)。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山林茂密、溪流縱橫的條件,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和繁衍環境。

表2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主要保護野生動物一覽
經測定森林公園二氧化硫年均值0.006 mg/Nm3,二氧化氮年均值0.016 mg/Nm3,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7];可吸入懸浮顆粒物PM10年均值0.042 mg/Nm3,PM2.5年均值0.030 mg/Nm3,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限值要求[7];地面水環境綜合營養指數為中營養,綜合營養狀態指數TLI值為31.2,質量優,穩定,達到國家I類標準[6];空氣中的負離子平均水平超過6238個/cm3,細菌含量低(小于300個/cm3),空氣質量好;天然照射貫穿輻射劑量水平符合國家規定安全范圍。根據這5個評價因子,進行了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環境資源評價,總分為48分,等級為優,適用于森林醫院、森林保健中心、高水平森林體驗區等方面的開發建設。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通過實地勘察,核實確定有83處旅游資源單體,可分為7大類、16亞類、37種基本類型。對這83處旅游資源進行評分,基于這個評分結果,對其進行旅游資源等級劃分(表4),確定了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擁有特品級旅游資源22個、優良級旅游資源53個,普通級旅游資源8個。

表3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環境資源評價

表4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等級劃分
森林風景資源質量評價方法根據相關標準和參考[4, 5, 8],通過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天象5個方面的資源進行評價,每一項評價內容還包含5個指標,分別為珍稀度、多樣度、典型度、吸引度、利用度。除此以外,還存在資源組合和特色附加分。最終確定地文資源19分、水文資源20分、生物資源39分、人文資源15分、天象資源4.4分,除此以外,資源組合和特色附加分分別為1.4和1.9分,依據相關標準,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評價,千島湖國家森林風景資源質量評價是29.2分(圖1)。

圖1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評價注:圖中M=B+Z+T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定結果如圖2。在大氣質量方面,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限值要求[7];空氣負離子含量和細菌含量分別為10000~50000個/cm3、1000~10000個/cm3以下;水環境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6];土壤質量也達到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的一級標準。評價結果表明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環境資源質量總分為8分。

圖2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評分值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旅游開發利用條件的定量分析結果如圖3。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面積超過500 hm2,每年適合旅游時間長達240 d以上。此外,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地理位置優越,以公園為中心,半徑100 km內有100萬人口規模城市和著名旅游區,同時坐擁鐵路、公路、水路和國內/國際空港。在公園區域內,提供多種交通工具,瀏覽通達性高,但是基礎設施條件一般。最終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利用條件評分值為10分。

圖3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利用條件評價
經過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水質量、空氣質量、負離子含量等生態環境質量、人地水文等風景資源及交通、區位和基礎設施條件等開發利用三方面進行評價,確定其風景資源質量評價分為47.2分(29.2+8+10),符合國家劃分的一級森林公園風景資源(一級風景資源質量等級為40~50分),故應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質量的保護,同時制定合理的開發利用措施。
通過現場調查、數據收集、分析和評定,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不僅野生動植物豐富,生態環境質量上好,而且風景資源質量高達47.2分,質量明顯高于七娘壇山周邊風景資源(30.15分)[14]、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37.95分)[15]、羅漢山森林公園(38.66分)[16]等森林公園,極具優勢。此外,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面臨著我國發展旅游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公園、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浙江省創建“詩畫浙江”、淳安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等重大機遇,也伴隨著重大挑戰,如快速城市化的發展,旅游、休閑、度假、旅居需求不斷提升,過度地開發會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景觀甚至生態安全帶來威脅。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森林資源多功能綜合利用要求和森林保健游憩需求,增強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性,充分利用森林公園的資源優勢進行合理、適度、有序地建設和開發,實現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動植物種類繁多,在全面保護各種野生植物的基礎上,還應重點保護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野生動植物、珍稀動植物,維護物種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如姥山林海風景區內有我國唯一的無性系柏木良種基地和浙江省唯一保存的馬尾松林木良種基地,是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和國家馬尾松林木種質資源庫,需要給予重點保護,嚴防疫木和疫蟲流入。同時開展野生動植物監測,為森林植物、動物保護提供依據。還應禁止在森林公園內采集標本、藥材、野生觀賞植物和捕捉野生動物,生態保育區封閉入口,防止游客干擾生態系統,并設專人巡視、監督,及時制止。
千島湖生態資源等級為優,在未來的開發利用過程,仍應加強生態環境監測以及對水、大氣、土壤等環境的保護,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方面,通過監測生態環境,能夠及早發現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干擾因素、存在問題,為預測、預警和制定防治對策。另一方面,引進生態學、植物學、動物學等專業人士參與建設,為科學指導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導。
目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基礎設施條件一般,后續的旅游開發利用過程需進行工程建設,園內各項建設工程施工期間,將有可能對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產生一些影響。因此應該做到謹慎選址、合理布局、科學設計。嚴格按照《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規范》(LY/T 2005-2012)[17]對核心景觀區、一般游憩區、管理服務區和生態保育區的要求,開展相應建設,特別是核心景觀區必須進行嚴格保護。同時開展監測預報,加強森林公園監測工作,及時發現、預測預警,對工程建設施工中發生的不利環境影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擁有多個旅游資源,風景資源屬一級,旅游價值高。因此在進行生態旅游規劃時,以保護為前提,遵循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科學設計各類旅游產品的功能屬性,尋找正確的生態旅游產品定位,如利用園內植物資源豐富,參考濟南森林公園,開發視覺保健服務[18],環境不僅能得到保護,還能提升人與自然和諧的幸福感、愉悅感和滿足感。
本文通過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及風景資源進行調查和評價,確定了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擁有維管束植物144科803種,野生動物2187種,生態環境資源等級為優,風景資源評分為47.2分,屬一級森林公園風景資源,旅游資源豐富,等級多樣(特品級22個,優良級53個,普通級8個),其野生動植物、森林、旅游資源價值高。為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應在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生態旅游等多方位進行科學設計,合理規劃,形成以森林為主體的城鎮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屏障、綠肺和天然氧吧,讓森林走進百姓生活,滿足綠色發展和生態宜居地建設的需求,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健身、休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