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東
(福建省安溪縣金谷鎮林業站,福建 安溪 362403)
金谷鎮位于福建省晉江西溪中游(東經: 118° 02′ 2″~ 118° 10′ 6″,北緯: 25° 9′ 1″~ 25° 17′ 24″),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冬冷夏熱,且夏季特別長,冬季特別短[1]。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高溫天氣頻發,且高溫持續時間不斷增加,這些現象威脅著動植物的生存[2]。高溫脅迫對昆蟲個體的存活、發育、繁殖和壽命均能產生一定的影響。松材線蟲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通過媒介昆蟲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進行傳播和擴散,而一定的高溫條件可促使松墨天牛加快飛行、取食、產卵等行為活動,進而增加和擴大了松材線蟲在松林間傳播的速度和范圍,導致松林內枯死木數量的增加[3,4],安溪縣金谷鎮馬尾松林正面臨著這種情況,大片馬尾松林的死亡嚴重影響了安溪縣金谷鎮的生態林業建設。
在我國松墨天牛及松材線蟲病的防控中,誘捕器技術應用比較廣泛,通過林間規范掛設誘捕器,能誘捕到大量松墨天牛成蟲,這不僅可以監測松墨天牛的發生量及松材線蟲病,同時也可以降低松墨天牛的蟲口密度[5,6]。研究松墨天牛的種群動態變化規律對于有效指導松墨天牛防治工作,實施種群監測及預測預報具有重要意義[7]。關于松墨天牛種群動態的研究多有報道,對松墨天牛種群動態與氣候、林分類型等環境因子的關系也有深入研究[8,9],這些報道研究在松墨天牛的防治和監測工作中起到了關鍵指導作用。
本研究采用APF-I持久型誘芯和ZM-80B型松墨天牛誘捕器科學的誘捕措施,在2019~2020年期間對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19個行政村進行松墨天牛種群監測,同時記錄金谷鎮每月的林間平均氣溫,探討松墨天牛種群數量與溫度變化的關系,以期利用氣溫預測松墨天牛的種群動態,并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有利依據。
松墨天牛誘捕器為ZM-80B型誘捕器(福建辰康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誘芯為APF-I持久型(福建辰康農林科技有限公司)。
在安溪縣金谷鎮19個行政村設立樣地,分別為金東村、湯內村、金谷村、金山村、華蕓村、蕓美村、景坑村、尚蕓村、河山村、河美村、東洋村、深洋村、洋中村、元口村、三元村、山嶺村、大演村、美洋村和溪榜村(表1)。

表1 樣地信息林分概況
誘捕器掛設時間為2019年、2020年的3~11月,將誘捕器分別掛設于林緣、山脊或林內開闊地帶,做好標記,相鄰誘捕器之間間隔大于100 m。誘捕器須掛設牢固,確保不會被風雨吹落,掛設好的誘捕器底部離地高度不少于2 m,并保持垂直狀態[6,10],誘芯每月更換一次。2019年在17個行政村共掛設210套松墨天牛誘捕器,2020年在19個行政村掛設誘捕器330套,2019年和2020年誘捕器掛設和收集時間相同。
自誘捕器掛設之日起,每月定期收集和記錄各誘捕器內松墨天牛成蟲數量,若碰上松墨天牛羽化高峰期,增加收集次數;每次調查收集時,及時清理誘捕器內的雜物,檢查誘芯是否脫落和破損[11],并檢查誘捕器是否存在異常情況,有問題及時維修、更換。
將溫濕度記錄儀置于金谷鎮(N:25°10′27.27″, E:118°6′34.2″)馬尾松林分中,記錄每日林內平均氣溫。
每月對松墨天牛誘捕數量進行統計,利用SPSS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019年,17個行政村210套誘捕器共誘捕28806頭松墨天牛成蟲,每月每套誘捕器平均誘捕量為15頭;3~11月份,松墨天牛誘捕數量呈先增加后減少的動態變化(圖1),在羽化初期(3月份)誘捕到松墨天牛899頭,5月份松墨天牛成蟲誘捕量最多,共誘捕到10024頭,隨后誘捕量逐漸下降,11月份誘捕量最少,為595頭。2020年共誘捕37985頭松墨天牛成蟲,平均每月每套誘捕器誘捕13頭;松墨天牛誘捕量變化趨勢與2019年相同,3月份共誘捕到1770頭,5月份誘捕量達到最大值,為13195頭,直至11月份下降到659頭。
雖然2019年和2020年誘捕器掛設數量不同,但誘捕器平均誘捕量相差不大(圖2)。2019年羽化初期,每套平均4頭,高峰期(5月)每套平均誘捕48頭;2020年平均值分別為5頭和40頭,與2019年相差不大;兩年的最低誘捕量均在11月份,分別為3頭和2頭。比較圖1、圖2松墨天牛誘捕總量累計變化以及每套誘捕器平均誘捕量變化曲線,趨勢基本相同,說明松墨天牛成蟲種群動態變化相對穩定,在5月份種群密度最高,6月份次之,隨后逐漸降低。

圖1 2019~2020年松墨天牛每月累計誘捕量

圖2 2019~2020年單套誘捕器每月誘捕松墨天牛數量
自2019年到2020年11月份止,從溫度的整體趨勢上可以看出,兩年均在7月份達到平均氣溫的最大值(圖3),2020年夏季金谷鎮的平均氣溫有所升高,林間平均氣溫的整體變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四季分明,但2019年的氣溫變化與其存在差異,夏季溫度上升緩慢,夏季高溫天氣持續至秋季(7~9月),四季不分明。與此同時,2020年春夏季節(4~5月),林間平均氣溫上升較快,入秋后(9~10月)又迅速降低,溫差變化大。這兩年林間氣溫的變化與松墨天牛誘捕量的變化趨勢可能存在間接的影響。

圖3 2019~2020年金谷鎮林間氣溫變化
安溪縣金谷鎮夏長冬短,夏季的高溫頻發,夏季林間最高氣溫逐年增加,氣溫變化幅度越來越明顯,冬季低溫時間短,松墨天牛誘捕量與林間氣溫的變化趨勢相同,同年內均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不同年內隨著夏季高溫的升高,松墨天牛誘捕量也隨之增加。因此,林間的溫度必然會對松墨天牛成蟲的羽化和行為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
前人對松墨天牛生活史的研究較多,泉州南安市松墨天牛羽化初期為4月份,1年發生3代,自4月初到11月底均有松墨天牛成蟲發生[12~14]。不僅如此,泉州市大多數地區松墨天牛的誘捕時間均在4~11月份期間,本文研究發現,安溪縣金谷鎮松墨天牛誘捕時間在3~11月份,相對于沿海城市提前一個月。
當溫度達到昆蟲的耐受高溫時,會對昆蟲的生存造成直接的影響[15,16]。Li Hui等[17]在室內進行高溫暴露實驗,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和暴露時間的延長,松墨天牛的存活率逐漸降低,長時間暴露于30 ℃以上的溫度會直接對其存活率造成嚴重的影響。從林間氣溫和誘捕量的變化關系可以看出,夏季的高溫天氣對松墨天牛的存活帶來較大影響,6~8月份松墨天牛誘捕量相對于4~5月份數量上顯著減少,正是由于高溫氣候對第一代成蟲的壽命和第二代卵、幼蟲和蛹帶來的直接影響。
本研究基于安溪縣金谷鎮的林間氣溫數據,結合連續兩年的松墨天牛誘捕量進行比較分析,推測出夏季的高溫天氣和高溫持續時間會對當年和下一年松墨天牛誘捕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溫度并不是松墨天牛誘捕量的直接影響因素,可能還有其他非生物因子的影響。如濕度、光照時間、坡度、坡位、林分組成等,都可能對其成蟲羽化、飛行、產卵交配等帶來影響[18,19]。后續可以通過更全面的綜合因素評估非生物因子與松墨天牛誘捕量的關系,構建和完善本地松墨天牛林間羽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反應安溪縣金谷鎮松墨天牛的羽化特點和重要因素,對松墨天牛林間發生進行有效預測預報,從而為松材線蟲病的預防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