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生
(桂林學院)
桂北地處嶺南,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文化上也呈現出了多樣性,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居為依據地勢而建的干欄式建筑和磚木混合結構的院落式建筑。這些傳統民居除了具有居住的功能以外,集鄉土人情、民間工藝、道德禮教、精神信仰、建筑美學于一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化傳承上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
裝飾多位于門楣、格扇、窗欞等部位,并在其上做花鳥詩詞雕刻,裝飾紋樣有萬字、回紋、拐子紋、六角、八角、井字、蝙蝠、牛等具有傳統寓意的吉祥圖案,題材較為豐富。表現方式上大部分采用浮雕和鏤空雕刻,表現手法上采用抽象或寫實的手法進行表現,構圖形式上除了故事描繪以外,大部分紋樣采用對稱的形式構圖,在裝飾的同時具有較好的藝術感。
屋脊和檐端加以裝飾,瓦當、滴水等構件上的裝飾元素也是屋頂裝飾文化的重要表現。雀替作為一種實用和美觀結合的產物,多用于外檐柱子上,其總體外形結構呈現三角形狀,但是在裝飾的題材和形式方面卻千變萬化,圖案類型繁雜、題材組合多變。在桂北傳統民居建筑裝飾中,雀替多出現在廣府式的民居建筑中,雕刻精美細致,富含深刻寓意。雀替裝飾圖樣通常以卷草紋為主,以動物、植物為主視覺形象,配以卷草紋圖樣,圖案排布疏密合理、構圖豐富飽滿。
植物裝飾元素在傳統民居裝飾上較為常見,如木雕門窗、門楣等處。植物紋樣在體現大自然生命力的同時,也蘊含著人們迎祥納福等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常見植物紋樣有梅、蘭、竹、松、合歡等。梅花能老干發新芽,嚴冬開花,代表著堅韌、不衰等高尚的情操,梅花五瓣,也有“福、祿、壽、喜、財”五福的意思。蘭草具有質樸、堅韌、廉潔、忠貞的情操,常用來比喻子孫中具有杰出人才,具有高尚的情操,寓意家運興隆。竹具有挺直、多姿、秀麗的形象,寓意剛正不阿、高風亮節,得到古今文人墨客的喜愛。松四季常青,嚴冬不凋,人們對松非常崇拜,象征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延年益壽、永葆青春的象征。合歡葉子兩兩相對,每到夜間就會合抱在一起,人們把這種現象看作夫婦和睦的象征,在民間合歡寓意消怨合好,也常常被人們運用于裝飾上。
動物在大自然中也較為常見,自古以來我國就把一些動物圖騰奉為祥瑞,人們也常常對動物加以擬人化來滿足求吉納福的心理。通過獅子、龍、鳳凰、麒麟、喜鵲等動物來祈求吉祥平安的祝福。在傳統民居裝飾紋樣中,也有很多動物的圖形存在,如麒麟、騰龍、仙鶴、喜鵲、獅子、鹿等。
麒麟具有平安和長壽的寓意;鹿諧音祿,寓意長壽;喜鵲在民間具有好運和福氣的寓意,多用喜鵲喻喜慶之事,在民間多采用喜鵲暗示會有喜慶的事情發生;仙鶴在傳統文化中,具有神秘色彩,被認為是仙禽,寓意延年益壽。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在生活中納福求吉的心理和面對自然時無奈的一種精神補償的表現。

圖1 動物與植物組合的裝飾紋樣(喜鵲和梅花)

圖2 動物紋樣裝飾(蝙蝠)
人物裝飾形象可以分為凡間人物和仙界人物。凡間人物通常為戲劇人物、歷史故事、勞動以及生活場景等。這些人物場景多為表現故事本意或反映壽、喜、吉祥、富貴、孝順等家庭喜事和熱鬧的生活場景,如桃園結義、木蘭從軍等。工作勞動場景多為反映人們辛勤勞動的真實境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這些裝飾畫面都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仙界人物一是以表現神話題材故事來表達甜蜜愛情,福祿壽喜,忠、孝、禮、義等愿望;二是表現仙界諸神,這是人們神仙崇拜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期盼能夠擺脫災禍、事事順意,尋求精神慰藉;三是表現祭祀、宗教等活動場景,體現了人們的文化精神信仰。
幾何紋樣裝飾多用于門、窗等構件上作為裝飾,為滿足透光、通風的功能需求,多為鏤空手法表現。通常從生活中提取具有福、祿、壽、禧、財等含義的圖形進行抽象處理,采用四方連續的構成形式出現。主要有云紋、花紋、萬字紋、回紋、錢幣紋等幾何圖案元素。線條簡潔流暢,具有吉祥寓意,主要為輔助畫面構圖使用。
常用的裝飾文字比較直接,常見的文字有福、祿、壽、禧、善、賢等,這是最受歡迎的吉祥紋樣之一,也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而歸納總結出的人生幸福的期望。
對傳統民居裝飾元素的設計轉化、應用與傳承,從設計方法上需要對其進行概括、變形、重構和使用多種構成手法重新設計。從傳統建筑裝飾紋樣中提取精華元素,在理解元素紋樣的形態和寓意基礎上,對其進行標準化設計繪圖,同時,可以采用解構、重構、切割、變位等方法,提取出新的圖案元素融入設計之中。
網格分解就是把傳統民居中,立體、半立體裝飾元素依據網格將其攤開,將完整圖形分解開來。在圖形提取過程中,可以把裝飾元素整體分解,也可以選出自己需要的部分進行分解。將分割提取后的裝飾元素進行圖形化處理,就形成了圖案的基本組成部分,這也是元素分解的主要關鍵部分。例如,以傳統村落中門窗的雕花裝飾元素為提取點,從中可以把一些完整裝飾畫面整體提取出來,也可以提取出部分人物、動物、植物等造型元素,以及幾何裝飾元素等。在分解提取的過程中,需要設計師對分解提取對象根據實際應用進行深入觀察與分析,為圖案應用的創意設計轉化打好基礎。
在元素分割中,分為自由分割和嚴格分割。自由分割主要依靠審美規律以及設計經驗進行,對圖形之間的關系、位置、所占比重都需要考慮,沒有固定的規律。嚴格分割主要是遵循一定的設計規律進行,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等形式規律。
第一,異質同構認為,心中美感的形成是觀察對象的物理結構與觀察者大腦的生理結構達到相似或是一致,由于觀察者與觀察對象產生了同形同構的關系,于是就產生了美感,這就是異質同構。在中國傳統的審美中,楊柳的形狀是下垂的、柔軟的、向下的,通常被認為具有柔弱、悲觀的含義。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對元素進行拆解,根據設計需求,重新進行組合設計。
第二,使用現代圖形元素創建傳統元素圖像符號。現代圖形符號可以用來創建傳統元素圖像符號,使它們在結構上相似。此外,可以使用任何其他類似的結構圖形創建新圖形,對提取出來的全新元素進行重新排列。這就是現代圖形元素形成的傳統紋樣,在呈現傳統的基礎上,又涵蓋了現代圖形符號。
夸張與變形是現代設計中較為常見的方法之一,通過突出、夸大表現元素中較為經典的部分,與其他元素形成強烈對比,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可以在受眾心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1.元素的整合與再現
一些裝飾紋樣經過提取后仍是比較具象的,直接應用于現代設計可能不太符合現代美學,在元素提取的過程中,需要把這種元素的形式、寓意等根據設計主題結合當代審美進行整合,以滿足當代不同群體的審美需求。
2.文化特征的表現
傳統民居裝飾元素的設計轉化,除了要展現民居裝飾藝術以外,還要注重傳統民居地域文化的表現。在元素提取上,注重地域特色圖形符號元素的提取和應用,使文化特色更具魅力。同時,具有地域特色和差異性的視覺圖形符號設計也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文創的概念是當代社會的產物,是將文化與和創意相結合,結合不同的載體,運用現代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設計出符合當代社會需要的生活用品。
在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上對傳統民居裝飾元素的應用,應考慮以下4個方面:第一,在提取、分解的圖形元素造型上,結合地域文化進行產品移植;第二,在功能與設計形式上,應考慮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使用習慣與審美習慣;第三,可以考慮把設計轉化的元素圖形化以后,加入文化元素、地域元素等,經過重新設計后融入生活產品中,有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第四,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產品的造價成本和批量化生產的可能性。

圖3 桂北民居裝飾元素在網格分割后進行重新排版設計應用實例
雖然文化創意產品對創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不能忘記原來區域性的典型地域特征。廣西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首先要植根于當地的風俗和特色,其次進行結合創新設計,將其轉化成實體的文創產品。
在文創產品的開發過程中要注意裝飾元素的獨特性與創意設計,切忌使用簡單復制粘貼的設計方式。在設計過程中,考慮人文理念與創意的結合,同時可以根據目標消費群體的生活喜好、思維方式等方面對文創產品進行產品附加值設計。
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初期,相關人員要確定目標消費群體,明確他們對產品功能的需求和想法。同時,產品的功能設置也要充分考慮實用性,使復雜簡單化。只有豐富產品的實用性,優化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間接提高產品的使用頻率,才能達到文化創意產品增強消費者內心印象、提高產品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目的。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近海區域還受到很多外來文化的影響,是一個有著文化多元性和民族地域性的地方。傳統民居建筑是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智慧結晶,民居裝飾元素見證著歷史的發展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精神安慰,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明展現之一,更是人們的智慧結晶,值得人們去傳承和創新。通過現代設計手段,對傳統民居裝飾元素進行分解、提取、同構,基于設計方式進行圖形轉化,在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和審美需求的基礎上,應用于生活用品的設計當中。在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將傳統民居裝飾元素融入現代生活中,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傳統村落文化的良性傳承與開發供提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