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24)
為了打造智能精品高速鐵路工程,新建福廈高鐵采用了預制裝配式橋面系施工工藝,擬先在預制構件廠內進行模筑成型作業,待得到成品后運輸到橋面施工工點進行安裝。模筑成型作業在構件廠進行,該廠利用已完工預制梁場改建而成,占地面積83.47 畝(55646.7m2)。場地分為澆筑區、養護區、存放區、鋼筋原材存放區、鋼筋加工區、混凝土拌和區、生活辦公區。各型預制件共計4136 塊,配置了各型模板70 套,計劃4 個月完工。其結構構造、生產工裝設備及人員配置情況分別如下:
其一結構組成:預制裝配式橋面設施包括防護墻、豎墻A、豎墻B、底板組成,欄桿、聲屏障通過預埋件安裝在豎墻A 上。一般橋面位置,防護墻、豎墻A、豎墻B、底板預制為整體構件,通過螺栓與橋面相連,預制構件與橋面使用砂漿填充。其二結構長度:標準塊長度1.98m,梁端塊長度2.31m,接觸網塊長度1.98m。其三結構高度:直線區段防護墻高度720cm,曲線區段內側720cm、外側720cm+超高值。該標段有105mm、150mm 兩種超高值。其四結構寬度:時速350km 無砟雙線橋面(安裝欄桿為B 型,其中中間塊為B1、梁端塊為B4、B4’;安裝聲屏障為C型,其中中間塊為C1型、梁端塊為C4、C4’),預制構件寬1770mm,防護墻內側距離橋梁中心線為4530mm。底板外邊緣與箱梁橋面板外邊緣一致。其五結構構件尺寸:防護墻頂部寬150mm,底部寬190mm。欄桿塊邊墻頂部寬160mm,底部寬200mm。聲屏障塊邊墻頂部寬200mm,底部寬240mm。防護墻根部底板厚150mm,邊墻根部底板厚191mm。其六橋面布置:采用2m 標準節段。其七防水與排水:一般橋面位置,豎墻及防護墻平均每2m 設置橫向排水孔,排水孔為直徑80mm 的圓孔,排水孔下緣與底板上表面齊平。其八綜合接地:預制件內接地鋼筋通過預埋件與橋梁頂板內埋接地鋼筋相連通,接地鋼筋、接地端子、連接鋼筋材質及焊接質量應滿足要求,貫通地線位于通信、信號電纜合槽內。其九各型號預制件分布:無聲屏障區段標準段預制塊型號為B1,梁端塊型號為B4、B4';有聲屏障區段標準段預制塊型號為C1,梁端塊型號為C4、C4';下錨拉線在無聲屏障區段時預制塊型號為B6、B7、B7';下錨拉線在有聲屏障區段時預制塊型號為C6、C7、C7';接觸網基礎在無聲屏障區段時預制塊型號為B8、B8';接觸網基礎在有聲屏障區段時預制塊型號為C8、C8'。
預制構件施工作業主要用到的設備有拌和機、混凝土運輸車、裝載機、龍門吊等,其規格及數量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生產設備配置表
預制構件施工作業需要各工種作業人員較多,主要進行鋼筋加工、鋼筋綁扎、模板拼裝及混凝土澆筑等各項工作,具體班組及人數配置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人員配置表
預制構件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預制構件施工工藝流程圖
2.2.1 鋼筋加工與綁扎
鋼筋籠是預制構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提高鋼筋綁扎質量、精度、提高作業人員工作效率,預先制作了鋼筋籠綁扎胎具。為確保鋼筋籠存放時不變形,特制作了鋼筋籠存放架。鋼筋加工廠內集中加工鋼筋,預埋螺栓鋼墊板、欄桿(聲屏障)U 型螺栓及鋼墊板等預埋件在鋼筋籠綁扎過程中預先放入鋼筋籠內,綜合接地鋼筋焊接待鋼筋籠入模后再進行焊接,保護層墊塊采用2cm×3cm 梅花型C50 墊塊。具體操作如下:
(1)鋼筋加工統一由鋼筋加工廠進行下料加工,采用2 臺切斷機、2 臺鋼筋彎曲機、1 臺調直機進行鋼筋半成品的下料彎制工作。下料時,根據鋼筋編號和供料尺寸的長短,統籌安排,采用連續配料法下料以減少鋼筋的損耗。
(2)預制件鋼筋籠在綁扎胎具上倒置綁扎。綁扎過程底板在上,兩人為一組(圖2)。綁扎完成后用叉車搬運至鋼筋籠存放區。底板底面保護層為2cm、其余部分為3cm,采用C50 強度梅花型墊塊,豎墻A、豎墻B、防護墻每處放置2 個墊塊,底板四周放置4 個墊塊。底板頂層鋼筋綁扎完成后放入M27 螺栓鋼墊板,再綁扎底板底層鋼筋[1]。
圖2 鋼筋籠綁扎
鋼筋籠存放采用支撐架倒置存放(圖3)。
圖3 鋼筋籠存放
2.2.2 模板施工
(1)模板的開合。防護墻、邊墻內側分別有2 個絲杠,可使模板向內收縮1cm;防護墻、邊墻底板分別有3 個合頁及3 個限位器,可使模板向外開合135o。
(2)模板的固定。防護墻、邊墻模板、堵頭板通過螺栓固定。
(3)模板結構尺寸控制。模板底面為固定式,防護墻與邊墻由合頁、限位器控制尺寸,堵頭板通過銷子進行精準定位。
2.2.3 預埋件定位與安裝
在預制裝配式橋面系構件施工中,預埋件的施工是其關鍵環節之一,需要做好定位與安裝工作。施工人員需要精準固定預埋件的位置,該工作涉及以下幾點:
(1)欄桿U 型螺栓及鋼墊板,通過4 個錐形套及4個定位橡膠套配合使用,達到定位、防漏漿的目的。
(2)泄水管,泄水管內套鋼棒,鋼棒與墊板連接,墊板與側面用螺栓固定。
(3)成孔,注漿孔、螺栓預留孔通過預埋成型桿實現,成型桿通過螺栓與模板固定。
預制構件對預埋件精度要求高,因此預埋件進廠后由專人對其幾何尺寸、材質等進行驗收,待各項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預埋件安裝就位后由專人進行檢查驗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時復核尺寸是否有變化,如有變化及時調整[2]。
2.2.4 混凝土澆筑與養護
混凝土澆筑作業進行前,施工人員先對預制模板、預制埋件及預制鋼筋等進行檢查,保證預制構件質量、尺寸與工程設計標準相符。然后施工人員按以下流程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預制件混凝土標號為C50,由拌和站集中拌制并由混凝土運輸車運輸至現場。混凝土澆筑(圖4)過程中3 人一組,配置1 個50、1 個30 振搗棒。混凝土由罐車直接倒入模型內,混凝土的澆筑采用分層澆筑,連續振搗的方式。防護墻、底板位置采用50 振搗棒,邊墻、B 墻采用30 振搗棒。澆筑過程如突遇降雨用防雨棚遮擋。完成澆筑后,混凝土初凝前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拉毛處理(圖5)。
圖4 混凝土澆筑
圖5 混凝土表面拉毛
養護工作是將混凝土預制構件使用壽命延長的一個重要方式,考慮到預制構件混凝土標號高,水泥參量大,在混凝土初凝階段,水泥熱化反應較為顯著,導致混凝土內部與外部有較大的環境差。為了避免混凝土內部結構出現一定差異性,降低其溫差裂縫的發生率,施工作業人員對混凝土內部溫差進行及時、密切的監測,通過相應措施控制其內外部溫差在25℃以內。當混凝土內部溫差較高時,進行適當降溫,而其周邊溫度過低時,則在構件外部包裹一層塑料薄膜,以此提高構件內部溫度,加快混凝土強化速度,對內部水分及混凝土質量予以保持。除此之外,施工人員在混凝土初凝后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了塑料薄膜、土工布,并進行灑水養護,以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紋產生[3]。
2.2.5 出模、翻面與存放
(1)出模。模板拆卸過程先將U 型螺栓位置敲擊松動,后沿模板四周敲擊松動,最后采用龍門吊通過專用吊具垂直起吊實現預制塊出模。出模的關鍵在于起吊過程吊具的平衡起吊。平衡起吊控制措施:其一,確定吊具吊點平衡位置,用吊具起吊預制塊,將水平尺放置吊具上,調整起吊點位置直至水平尺氣泡居中,標識清楚。不同型號預制塊分別標記。其二,起吊過程兩人觀察龍門吊鋼絲繩垂直度,確保龍門吊垂直起吊[4]。
(2)翻面。出模完成后,采用全自動翻面機集中翻面。翻面原理:翻面機由左右兩個翻轉架及液壓泵組成。左右翻轉架分別配置一個伸縮油缸,使翻轉架能夠翻轉90o。左右翻轉架分別將預制件翻轉90o,配合使用實現預制件翻轉180o的目的。翻面過程:將預制件吊至翻轉平臺右側翻轉架上;將左側翻轉架調制垂直狀態;啟動右側翻轉架,直至預制件翻轉至90o;啟動左側翻轉架,直至預制件完成翻面;將右側翻轉架回復原位(圖6)。
圖6 預制構件翻面全過程
(3)存放和養護。預制件翻轉完成后搬至養護區,對預制件進行標識(圖7)。其中,存放采用2 根10cm×10cm×1.5m 方木橫橋向支墊預制件下方。從一端向另一端按生產順序、規格型號進行存放(圖8)。
圖7 預制構件標識
圖8 預制構件存放
養護區布置360o旋轉噴頭,噴頭旋轉噴淋半徑為6m,縱向按每6m 布置一個噴頭,橫向按每4.5m 布置一排噴頭。白天每2h 養護一次、夜晚每4h 養護一次,每次同時開通一組噴頭。
新建福廈該采用預制裝配式橋面系施工工藝,經過預制廠內整體預制,可以根據生產任務量大小及工期要求合理配置裝配式模板,在場內精細化生產,產品內實外美,各種預埋件預留定位準確,架梁完成即可快速出場安裝施工,縮短建設工期,整體外觀效果好,滿足建設單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