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霞,張 燕
(益陽市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湖南益陽 413000)
食品質量安全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要采用有效、高效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來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國內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技術體系不夠健全。為適應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檢測,以實現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分析食品安全相關概念以及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作用,提出了加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對食品質量安全保障作用的對策建議,以進一步高質、高效的保障食品質量安全[1]。
人們的生存和生活離不開食品,食品是人們最基礎的物質資料,是關系人們健康、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對食品安全有準確的定義,以促進對食品安全的檢驗和保障。食品安全是指從人們的食品消費出發,選擇采用一定的制作方法加工制作食物,消費者在食用中不會引發食物中毒都等潛在的疾病危險,是避免食品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損害的一種擔保。國際上都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對食品安全形成了概念共識,即食品從種植養殖、加工處理、包裝運輸以及銷售消費等環節,都要符合關于食品安全的強制性標準和要求,食品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費者及其后代的隱患。
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存在一些食品安全問題,雖然國家專門出臺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但國內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高質量健康生活的追求。因此,我國將食品安全納入政府管控的主要內容,在2015 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從立法背景、監管體制、生產經營行政許可制度、對食品經銷者的要求和監督管理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對促進我國食品安全質量提高發揮了良好的指導作用。
在國內外大量研究中發現,目前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環境污染,農業種植、畜牧養殖行業的源頭污染,多量或多次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微生物對食品生產加工過程造成污染,轉基因食品等新原料或新工藝使用引發的安全問題,政府和市場的監督措施不完善,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生產經營等,新的食品科技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盲區以及境外食品境內銷售產生的安全問題等。
國外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在對環境污染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開始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1978 年后,我國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針對陸續出現的摻假、銷售變質食品等典型食品安全問題,逐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督管控的力度,保證人們的食品安全,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2]。
現代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農藥對食品安全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因此,國家對農業殘留檢測技術更加重視,拓展了很多提取凈化和分離檢驗的專業化農業檢測技術。典型的新技術包括以下3個。①固相萃取微型柱技術。該技術誕生于20 世紀 80 年代,是操作簡單高效、安全快速的凈化技術,適用于進行前處理、操作自動化處理。②微固相萃取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利用熔融石英纖維進行萃取介質,將該萃取介質直接放入含有萃取物的水樣或者是頂空操作,只需要2 ~30 min,就可以直接進行取樣處理,目前該技術在檢測微量有機氯、有機磷方面有很好的應用。③多組分農業殘留檢測技術。該技術在國際上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應用,能實現對160 種以上農藥殘留的有效檢測。國內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是基于國內的傳統技術,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檢測方法,通過引進和吸收等措施,提出了適應國內農藥檢測的新技術、方法。例如,利用氣相色譜和質普聯合檢測果蔬中107 種農藥殘留,該方法檢測速度快、質量高,能實現快速篩選,應用效果好。CDFA-MRSM 快速檢測技術能對果蔬中的4 大類200 多種農藥的母體、代謝物和降解物進行準確檢測,且國內應用比較廣泛。
在現代工廠化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中,獸藥的使用量、適用范圍不斷增加,有效減少了畜牧的發病率、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也為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埋下了很大風險,帶來了獸藥殘留問題。國外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建立獸藥管理使用的法律法規,國內的獸藥管理體系建設比較滯后,導致獸藥殘留超標的情況屢有發生,直接影響了我國畜牧農產品的出口。獸藥殘留檢測技術是比較復雜的技術,需要使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高效液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等一系列新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和聯合檢測技術。目前國內對飼料中鹽酸克倫特羅的常見檢測方法是采用試劑盒法,能快速檢測多個樣品,非常適合大批樣品的篩選檢測,成本少、操作簡便,能實現現場快速對獸藥殘留的檢測。
二噁英物質的種類多,異構體多,在檢測中難度大,對儀器和化學試劑要求高,需要投入的檢測資金多,成本費用高,因此在檢測中比較困難。目前國家已經在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國家級實驗室,主要對全國食品、生活飲用水中的二噁英進行檢測。在甲醛的監測中,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液相和氣相色譜法、示波極譜法來進行檢測。其中,示波極譜法能使用較為簡單的設備進行靈敏度高的檢測,且抗干擾能力強、檢測成本低,是國內應用較多的甲醛檢測技術。
國內檢測黃曲霉毒素的傳統方法的準確度低、成本較高,且檢測流程比較煩瑣。經過研發,酶聯免疫試劑盒的研制成功已經實現了對黃曲霉毒素Bt的檢測,且檢測的靈敏度、特異性等指標都表現較好,具有國際上相關產品的類似使用功能。但對于河豚、貝類毒素的生物免疫檢測技術在國內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應用體系,難以滿足國內食品安全需求方面的檢測需要[3]。
熒光PCR 檢測試劑盒在國內的應用標志著國內轉基因產品檢測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國內已經生產了37 種檢測試劑,基本攻克了傳統轉基因產品檢測的難關。
食源性疾病主要來自微生物污染,比較常見的有沙門氏菌病、螺旋桿菌病、腸出血性大腸桿菌以及李特斯菌感染等。傳統微生物法檢測周期長,無法進行快速檢測和及時治療。現代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自動化儀器設備進行監測,提高了檢測速度,具有很好的檢測效果。現代社會中化學性、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數量越來越多,各種新的致病菌不斷出現。國家需要從法制角度,加強基礎流行病監測,做好預防工作,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①國家要高度重視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利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的普及,促進食品企業建立和新時代食品質量安全需要相適應的企業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從生產源頭保證食品質量安全。②要定期組織企業進行食品質量安全監測方面的專業培訓,指導優化企業食品生產工藝,把好生產原料、輔料的質量關,采取預防和改進的有效對策來增強食品質量安全。企業要從生產的食品特點出發,重點針對可能出現食品質量安全的環節進行專項檢測,切實把好食品生產、運輸、銷售每個環節的食品質量安全,保證食品品質。③要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知識的社會化普及教育,采用食品安全知識進社區、進家庭等措施,引導普通消費者掌握基本的食品質量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 能力[4]。
我國目前對食品標準采用4 個等級的管理體系,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總體水平不高,標準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標準的前期研究水平不夠,導致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推廣應用存在一定的阻礙。因此,應吸收引進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建設經驗,采用和國際組織標準接軌的方式,統一完善食品安全標準,提高國內食品安全標準的國際可信度;要在食品檢測體系建設中,堅持科學、合理和節約的建設原則,加快升級檢測機構建設,提高監測的能力和水平,集中對食品檢測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將食品檢測歸集于質量監測部門,促進基層檢測機構食品安全質量檢測能力的不斷提高。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農村食品檢驗檢測工作是比較薄弱的環節。①要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國家食品安全法為依據,建立健全落實到農村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加大對農村食品檢驗檢測網絡的建立和完善,增加對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需要的各種設施、儀器和人員的投入,提高基層檢測機構的硬件和軟件水平。②適應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的發展趨勢,加快推進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建設,實現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確保食品質量安全[5]。
在現代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食品工業快速發展過程中,要適應科學的發展進步,高度關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此外,針對不同檢測技術的特點,揚長避短,建立完善的、適應國情的食品監督檢測機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水平,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和認可,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