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庚 翟慶藤
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興趣引導的基本原則,通過觀察與分析了解幼兒的個性,并利用豐富的游戲資源開展個性化的游戲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基于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當持續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在教學中體現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重點觀察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并據此開展個性化的游戲教學,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從而更好地滿足幼兒健康成長的實際需要。
相較于小班和中班幼兒,大班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更高,他們有一定的自我意識,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與實際需要選擇具體的游戲活動,且在游戲中的專注度也更高。同時,在實際的游戲課程中,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能夠從自身的活動愿景出發,制定相應的活動計劃并自主執行。大班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有著鮮明的自我意識、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基于課程游戲化背景開展大班個性化的游戲教學,能夠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課程游戲化主要是指教師利用游戲形式構建課程體系,通過游戲化的方式組織幼兒的活動,旨在滿足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興趣需要,讓幼兒獲得發展。目前,幼兒園教學中常見的課程游戲化項目包括一日生活游戲、區域游戲和教學游戲。以區域游戲為例,該項目充分利用現有游戲特征,依托幼兒的喜好,通過個人或者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幼兒在所選區域內開展游戲活動,有助于幼兒實現認知水平提升、情感強化和能力發展。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開展個性化游戲教學,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場景和游戲資源,充分發揮區域游戲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
個性化的游戲教學強調從個體特征出發,進行更為詳細的教學組織和設計,在開展個性化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深入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特點,并根據不同幼兒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為幼兒提供符合其發展需要的游戲材料,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
同時,在開展個性化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開展個性化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構建個性化的游戲場景,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外,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開展個性化游戲教學時,教師會重點關注幼兒的游戲水平、游戲參與度,并據此選擇針對性的介入和指導策略,這可以使不同需求、不同能力、不同游戲水平的幼兒均能在游戲中獲得成長。
筆者通過對大班幼兒的調查和觀察發現,大班幼兒的興趣點和選擇方向與中小班幼兒有所不同。在目前幼兒園開展的多種游戲類型中,大班幼兒最喜愛美工區的游戲活動,其次是益智區、建構區、科學區和閱讀區,這表明美工區的游戲活動更能夠激發大班幼兒的游戲興趣。此外,筆者還發現,大班幼兒更喜歡動手操作較多的游戲活動,因而受到中小班幼兒喜歡的益智區、建構區的游戲活動在大班幼兒群體當中受到的關注度較低。
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大班幼兒有著與中小班幼兒不同的游戲行為特征。筆者通過觀察和分析發現,在游戲行為表現方面,大多數幼兒表現出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具體表現為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尋求答案,一些幼兒則表現為專注度較高,他們會聚精會神地投入游戲項目中,部分幼兒表現為想象力和創造力強,他們會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自主創作,還有少部分幼兒能夠進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游戲活動中存在怎樣的問題。
個性化的游戲教學是當前幼兒游戲教學創新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課程游戲化得以推進的前提。但就筆者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教師要想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個性化的游戲教學,還需突破以下困境。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美工區是大班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區域,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選擇美工區的幼兒最多。相比之下,選擇閱讀區、科學區等游戲區域的幼兒相對較少,這表明大班幼兒對某一游戲活動的偏愛現象并非個例,這就要求教師細致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深入了解幼兒的個性和興趣特點,理解幼兒在分區選擇方面的差異。
筆者通過多次觀察發現,幼兒的游戲選擇存在性別差異。例如,男生更多選擇建構區、益智區等游戲區域,這些區域的游戲活動對邏輯思維、推理能力要求較高,能滿足男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女生則更多選擇美工區、角色區等游戲區域,這些區域的游戲活動更多體現藝術特色、語言表達和社會情感,能滿足女生進行藝術表現和社會交往的需要。除了性別差異,幼兒的個性差異、心理差異、性格差異等也會在幼兒的游戲選區、游戲參與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教師在開展個性化游戲教學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幼兒之間的差異,以更好地支持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個性化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回應與支持影響著幼兒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指導要指向幼兒的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這表明在課程游戲化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游戲策劃、游戲組織、游戲實踐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但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在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幼兒細節層面的關注存在不足。同時,部分教師以自己觀察到的幼兒表現為依據,判斷引導和介入的時機,缺乏對幼兒心理和情感需求的關注,無法很好地激發幼兒內在的探究欲,導致幼兒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展受到限制。
材料是開展多樣化游戲活動的重要載體,材料的選擇應當堅持適宜性和科學性的基本原則。利用材料推動個性化游戲教學,打造高質量的游戲課程,是教師開展大班個性化游戲教學的主要路徑。在開展個性化游戲教學時,教師應當關注材料與幼兒核心經驗之間的聯系,并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將材料、幼兒核心經驗、游戲場景等相互連接,使不同的幼兒都能夠在游戲活動中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依托最近發展區理論,打造適合大班幼兒的游戲活動項目。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青花瓷”主題游戲活動,引入青花瓷賞析、陶瓷制作等內容,引導幼兒感受陶瓷藝術之美,感受文化的傳承。在個性化游戲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確保活動項目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要,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要進一步挖掘低結構材料的可能性,利用低結構材料的特質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創設資源庫,與幼兒共同收集、整理低結構材料,鼓勵幼兒根據需求自主選擇低結構材料進行游戲,并加強不同游戲區域之間的互通、聯動,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增強幼兒的創造能力。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是教師開展個性化游戲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從幼兒的性別、性格特征、心理特點等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搭建理想的游戲場景,以保證個性化游戲教學的效果。一般來說,男生更傾向于在建構區開展游戲活動,女生則更喜歡在美工區開展游戲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弱化游戲分區,為不同幼兒提供游戲引導,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教師也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通過游戲材料的全面共享調動幼兒的游戲興趣。教師還可以在同一個區域內設計更加多元化的活動內容,打造生活化場景,鼓勵幼兒自主選擇,使不同的幼兒能夠在相同的游戲場景中獲得符合自己心理預期的游戲體驗。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開展大班個性化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參與幼兒的游戲,為幼兒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讓幼兒獲得更多知識與經驗,獲得成長與發展。教師要使用多種教育引導技巧,通過與幼兒交流溝通的方式實現雙向互動。在與幼兒共同參與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密切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積極回應幼兒提出的問題或者表達的需求,營造和諧友愛的互動氛圍,形成平等的師幼關系,以增強游戲活動的效果。
在個性化的游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方式增進與幼兒之間的關系,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關愛,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傾聽的藝術”,認真傾聽并積極回應幼兒的表達,滿足幼兒的表現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發散性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 量,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