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 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新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被提出,學科融合便是其中之一。顧名思義,學科融合是指多門學科的融合,這一教學理念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學科融合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使其構建一個更加完整和全面的知識體系。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初步接觸化學,對化學的概念尚不理解,再加上化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 教師結合學科融合理念,在化學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豐富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還有助于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的發展。
簡單來說,學科融合理念是指教師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方法,將其作為一種工具來引導學生學習主要學科知識。要想有效運用學科融合理念,教師就要擁有更開闊的教育視野,打破主要學科的思維限制,深入了解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并能通過挖掘其他學科的教育素材來引導學生學習主要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初中化學的教學為例,教師要想在化學教學中應用好學科融合理念,就要擺脫化學教學內容的限制,充分地探索與化學相關的學科知識點,如數學、物理等,同時也要關注與化學關聯不大的學科,如語文、體育、美術等。這就需要教師以化學為依托,不斷地挖掘其他學科的知識點,并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點做好課堂的教學引導。教師只有擁有更開闊的教育視野,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素材,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學科融合理念的運用除了需要教師打破主要學科的局限,還需要教師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做好素材與知識點的積累。學科融合最大的特點在于知識點的豐富性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而這些關聯除了在不同的學科之間有所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因此,教師需要在實際生活中挖掘并積累更多素材,將其應用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素材,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復習并鞏固所 學知識。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身體發育逐步成熟,但其思想認知水平較低,對許多事物的認識和了解還不夠全面。教師將學科融合理念應用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學會用聯系性和整體性的觀點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問題的本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與此同時,學科融合還能夠支持和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遷移和應用,使其做到舉一反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新課程的改革讓現階段的教育逐步實現了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成為現階段教學的重點,而學科融合理念恰好符合現階段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學科融合理念,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學科融合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團隊合作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與交流中實現團隊協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雙提高”,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好地實現學科育人的教育目標。此外,學科融合還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運用辯證的觀點思考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思維的嚴謹性。由此可見,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學科融合理念,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在主動思考和探索中實現各種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實現學科育人的教育目標。
1.化學與歷史的碰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科融合的教學意義并不在于多個學科知識點之間的相互拼湊,而是要讓多個學科的知識點相互交叉、相互配合,讓學生在多個學習素材中更好地理解主要學科的知識。在依托學科融合理念進行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化學與歷史的學科融合,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和具有引導性的歷史知識素材中品味化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之后的化學教學做好鋪墊。
要想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做好化學與歷史學科的融合,教師需要擬定好教學主題。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這一主題出發探索化學中的歷史,先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金屬,使學生了解金屬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系。接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拓展性地為學生展示越王勾踐劍、龍泉劍、柳葉刀等金屬武器,讓學生從這些金屬武器的發展史中了解金屬,認識金屬和金屬材料,進而做好以歷史為輔助的初中化學學科融合的教學導入。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從歷史資料中探究我國古代冶金工業的發展,了解化學發展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驅動性的任務,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如為學生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方鼎等青銅器的圖片,讓學生結合銅錫合金腐蝕現象的相關知識,探討保護這些古代青銅器的方法。
2.化學與物理的融合,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現階段的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和學習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分析、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在初中化學學科融合的實踐探索中,教師可以以物理為依托開展化學教學,讓學生從物理現象中品味化學,在化學反應中思考物理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增強其思辨意識。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燃燒及其利用”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開展“各種金屬燃燒時的顏色”化學實驗,讓學生了解燃燒是化學反應,而燃燒時出現的可見光則屬于物理表現形式,通過化學與物理知識點的交叉增強學生的思考與分辨能力。
此外,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思考在燒水做飯過程中都有哪些化學和物理反應,并在下一節課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讓學生了解到燃燒時產生的熱量使液體變成了氣體是物理反應,而燃燒時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學反應,在物理和化學知識點的交叉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思辨意識。
3.化學與生物的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化學與生物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教師可以依托這一優勢做好化學與生物的學科融合,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化學知識,并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復習和鞏固生物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更加完整和全面的知識體系,以提升其綜合素養。
以“水的組成”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水的性質出發,讓學生探究化學與生物學科的交叉點,如在生物學科中,水是細胞生存的必要條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水由哪些化學元素組成”,引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這一知識點。教師還可以以水為主題,延伸出酸雨的知識,讓學生探究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鼓勵學生通過調查了解酸雨的主要成分,讓學生在主動探索與思考中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1.結合生活現象進行化學實驗。除了基于各個學科共有的知識點進行交叉融合,教師還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以生活問題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整合式的教育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思考與探索中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問題,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思考。
例如,茶杯里的茶垢對人體是有害的,而普通的清理茶垢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茶垢的組成成分進行思考和探索,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這一生活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茶垢的主要成分一般是堿性物質。在了解茶垢中所含的成分后,學生會想到醋是弱酸,可以和茶垢發生酸堿中和反應,進而溶解茶垢,并學會嘗試用醋來清理茶垢。教師還可以結合這一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如讓學生探索如何快速去除廚房中的油漬,讓學生在具體生活問題中思考和探究化學知識,促使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化學應用意識,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2.利用生活素材進行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生活性的學科,也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離不開實驗指導。在以生活為依托進行化學學科融合的教學實踐中,除了利用生活問題指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讓學生在主動探索與實驗中實現化學素養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檸檬汁和氣球進行化學實驗,準備一個充好氣的氣球,讓學生先將新鮮的檸檬皮放到距離氣球五厘米處,再用力擠出汁液,此時,學生會觀察到氣球發生爆炸。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探究為什么氣球遇到檸檬汁會發生爆炸并做好記錄,讓學生在趣味實驗中增強化學實驗能力。
綜上所述,學科融合理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落實不僅需要教師擁有一個更廣闊的教育視野,還需要教師探索更多能夠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教學素材,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思考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思考化學與實際生活的關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化學的核心內涵。在具體的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學科融合或生活拓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聯系性的教育指導,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以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化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助力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