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昕
在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及鄉村振興等重要戰略部署,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出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對此,縣級融媒體中心應依托原有的發展基礎與優勢,加快改革創新步伐,穩中求進,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提高基層治理水平作出新的貢獻。
筆者身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管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就縣級融媒體中心下一階段的“發力點”進行解析。
要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優質內容生態。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平臺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宣傳教育。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是中央精神下達至基層的重要載體。面對新傳播格局下的信息冗余、低俗劣質內容傳播等問題,縣級融媒體中心應不斷強化自身主流媒體定位,創作形式多樣、類別豐富的優質產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切實鞏固壯大基層主流輿論陣地。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緊抓“地域性和貼近性”的最大優勢,承擔起縣域內新聞報道和輿論引導的使命,將宣傳內容的重心轉向本地區熱點事件和民生新聞,將新聞宣傳的觸角扎根在基層,記錄來自基層群眾的聲音,制作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民生新聞,展現基層生活的煙火氣。今年,新民融媒推出短視頻《美麗鄉村:新民市王家河套村》受到觀眾的歡迎,該視頻產品講述的是最近十年來,小村村民在生活方式、生產條件等方面發生的變化,因貼近性強,在受眾中產生了共鳴,受眾紛紛轉發,產生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
縣級融媒體中心也應以此為遵循,記者始終要扎根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深入實踐,加強對本地特色、優秀文化的挖掘與傳播,開辦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聞欄目,生產精準短小、鮮活生動、吸引力強的信息產品,做優做精,打造專屬的融媒體產品,在塑造區域文化認同上發揮自己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比如,新民融媒已經連續舉辦兩屆少兒蒙學經典古詩詞大賽,受到社會、家長、學生的好評,起到不錯的宣傳效果。
溝通、對話、融合成為新時代縣級融媒體發展的未來方向。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有個性化需求,對基層社會治理也有差異化需求。新民市融媒體中心在做好黨委、政府相關宣傳工作的同時,還為群眾提供自下而上、暢通無阻的訴求通道。
融媒體中心直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主動設置治理議題,聯系政府部門主動對接、解疑釋惑、解決問題,在不斷對話溝通中,逐步形成共識,共同協商治理辦法。
融媒體中心在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平臺上設置“隨手拍”、留言板、網上12345 等板塊和欄目,收集各方信息,收集群眾訴求,聚民智、集民力、匯民意,通過各部門的協作和努力,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引導輿論,凝聚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認識到,在社會治理方面融媒體中心大有可為。
融媒體中心既要做暢通和規范基層群眾訴求表達的有效通道,又要成為疏導群眾情緒、有效化解和解決群眾矛盾的重要抓手。
融媒體中心有意識地進行引導,一方面加大權威新聞發布力度,加強政策措施宣傳,持續提振精神、凝聚力量,另一方面請相關專家進行分析解讀,將這些分析解讀制作成短視頻產品,讓市民便于通過手機傳播。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5G、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MR等技術驅動媒體融合發展持續向縱深推進,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趨勢愈發凸顯,這些變革對縣級融媒體中心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機遇大于挑戰。
隨著信息社會不斷發展,新聞客戶端和各類社交媒體成為很多干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第一信息源,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源。全媒體時代下走好群眾路線,要將群眾路線與互聯網高度“融合”,讓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最大正能量”。
融媒體中心必須以先進技術為引領,善于利用互聯網,讓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打好主動仗。通過建立自主可控的獨立客戶端,鏈接各職能部門,不斷拓寬便民服務渠道,把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公用事業服務和本地化服務等功能,通過技術手段“一站集納”,嵌入當地醫療、住宿、教育等生活領域。
近年來,新民市結合地區實際情況,貫通新民市融媒體中心、新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民市政務服務中心、新民市城市指揮管理中心等,形成集“信息發布、政務服務、監督問政、文明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讓市民“一機在手、天下全有”,這個綜合服務平臺也成為新民當地干部群眾離不開的互聯網端口。
融媒體中心的發展,應以用戶為中心重構技術布局,加強大數據、用戶分析等智慧化技術應用,加強對用戶習慣和偏好的研究,強化媒體與用戶的連接,優化用戶互動體驗,打造更多更優質的有利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互動平臺。簡化用戶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降低用戶參與成本。
新民市融媒體中心受制于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制約,沒有刻意追求大屏幕、大平面、大技術,而是以平臺集成適用技術替代碎片化技術嵌入短期化項目建設。高度重視網、端、微、屏等多種終端建設,促進傳統單向傳播向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傳播轉變。
新民市融媒體中心還嘗試“借船出海”,積極與北斗融媒這樣的省級平臺做好對接,在適用前提下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成果驅動融合發展。以市場化機制引入新的技術,依托省級北斗融媒等系統整合各類資源,主攻短視頻、直播、數據新聞,新民市融媒體中心已經把AR、機器人寫作等新技術應用起來,力求打造全媒體傳播新優勢。
新民市融媒體中心(新民市廣播電視臺)始終堅持“開門辦臺”的方針,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宣傳隊伍,為群眾搭臺,讓群眾唱戲。圍繞助小微企業紓困、助農增收、營商環境等進行政策宣講、直播帶貨等全媒體宣傳,聚合社會各方資源,對接市場和用戶需求,實現“新聞+服務+政務+商務”的有機結合。通過客戶端、用戶社群、社區網格群等聯系群眾,加強深度互動,吸引用戶參與新聞生產傳播,提供線索、分享素材。主動轉變服務意識,實現從“配角”到“主角”的轉變,解決基層群眾民意和智慧無處表達和無序表達問題,真正實現“我說你聽”和“我說大家聽”,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建構了線上線下渠道,征集相關信息和求助線索等,幫助解決群眾面臨的實際難題,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堅持瞄準媒體融合前沿,把握媒體行業發展動態,加快推進新興技術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優質內容建設實踐中的創新應用,強化技術對融媒體平臺、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支撐與賦能,助力對象化、分眾化傳播,優化用戶體驗,提升整體傳播效能。
隨著技術、媒體與人融合程度的加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在技術應用過程中保持警惕,形成常態化、全方位、綜合性的自我審查機制,兼顧好技術應用與人工主導,確保技術應用始終處于可管可控范圍內。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以融合轉型為契機,主動融入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的建設進程,強化載體意識、服務意識、使命意識,為縣域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要依托本地優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為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只有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發揮傳媒協同作用,才能真正融入縣域治理體系。
鄉村社區是人們日常生活、公共服務的基礎圈層,是惠民政策抵達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預防化解的源頭。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打造面向社區的融媒體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社區群眾參與的關系網,將社區、街道、物業和居民聚合起來,方便各方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增進互動了解。利用技術在平臺上向縣域居民提供社區周邊資訊、便民信息、生活服務等,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
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聚焦文明新風尚,以精神文明創建和志愿服務為抓手,從“站在邊上看”變成“擼起袖子干”。要瞄準群眾急事、難事、煩心事,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要依托服務平臺,發揮融媒體協同整合作用,提升動員組織能力,建立健全政府部門的跨部門協作機制,建立政府信息公開機制、民眾訴求表達與政府回應機制、多元主體民主協商與協調溝通機制等,實現業務部門和宣傳部門協同、線上線下協同,激發多元主體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保障多元主體協商共治,實現上聯黨委和政府、中通多元治理主體、下達社會公眾,保證群眾呼聲能夠得到積極反映和及時回饋,提升多元主體間的關系黏度。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跳出中心、面向區域、面向未來,在“通”字上做文章,上接央媒省媒天線、下接縣域地氣,協同發展,不斷完善聯動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完善跨地域的社會治理協作機制,召開座談研討會、組建專家智庫、打造區域融媒聯盟等,為促進鄉村振興、文旅交流及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區域聯動,貢獻“融媒力量”。
還要用好各類新興傳播渠道與傳播形態,創新話語表達,以精品創作為引領,增強新聞內容的專業性、生動性與貼近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兼顧主流價值傳播要求與用戶需求,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精品內容。
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借力媒體深度融合戰略帶來的機遇,依托本地化和接近性優勢,將黨和國家戰略部署與基層百姓關切對接起來,深入基層發現問題,探索以深度報道或研究報告形式剖析問題根源、找尋解決方案,使自身成為推動縣域社會發展的建設性力量。
全媒體時代,信息供給與消費形式更加豐富,僅以新聞單品取勝的方法已經行不通,因此,要加快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加快拓展“新聞+政務”“新聞+服務”等業務,發揮好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本地化優勢和資源整合優勢,積極推進平臺轉型,打造集多元化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為基層群眾提供便捷、多樣化的服務。
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應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主動參與、深度賦能本地區社會治理,發揮好中介、載體和工具作用,以媒體議程設置為切入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與本地區治理的政策議程等形成有機交互,引導和帶動多元主體參與縣域社會治理。
在立足本地、凸顯特色的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應把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水平置于地市、省域乃至全國的視野之下,打破地域障礙,推動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綜合服務格局。
新技術催生了諸多新模式、新業態,為縣級融媒體中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在堅持輿論引導、價值引領等核心功能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強化多元經營,培育和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進一步強化互聯跨界思維,以平臺轉型為抓手,打通不同行業、領域、組織間的隔閡與壁壘,放大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資源集聚效能,打造新增長點,增強自身創收能力。
新民市融媒體中心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2022年初,融媒體中心成立了電商服務平臺,主要是為新民本地的農產品代言、推廣,平臺推出后,立即引來各地商家的關注。起初,我們以為愿意參與的只是新民本地商家,沒想到外地商家的積極性也很高。平臺運營半年來,效果遠超預想。
面對轉型發展要求,多元化經營成為媒體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今后亦會涌現出更多新的經營樣態。在這個過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必須牢固堅守底線思維,平衡好媒體事業與產業,警惕多元化經營對媒體公信力帶來的消解風險,嚴防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弱化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