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法
首先要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補藥。中醫所說的補,是針對虛而言的,身體不虛就不需要補。身體虛弱如果是由疾病引起的,就要考慮病和正虛兩方面的關系。是先治病,還是先補虛,或者是扶正祛邪雙管齊下,這應當到醫院去請教醫生。
人過中年后,如果各個臟器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又感到體力衰弱,精神不足,這就是虛癥的表現,應當考慮如何進補的問題。各種虛癥的表現不一樣,有的人表現為消化力減弱,飲食減少,應當選擇具有健脾調胃功能的藥物:有的人出現心慌、氣短、失眠健忘的癥狀,應當選擇具有養心補腦類的中藥。總之,在服用補藥前既應當了解自身情況,又應當了解補藥的性質。
虛癥有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的不同,對應的補益類中藥根據功能,則可以分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類。
補氣類的單味草藥主要有人參、黃芪、白術、山藥和黃精等,成藥主要有四君子丸、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丸、生脈飲等。氣短、懶得說話、身體沒勁、出虛汗、不愿吃東西等癥狀,可選用補氣類藥物。
補血類單味草藥主要有當歸、熟地、白芍、首烏和阿膠,成藥主要有人參歸脾丸、九轉黃精丹、人參養榮丸等。補血類中藥主要適用于頭暈眼花、面色萎黃,嘴唇指甲發白等癥狀的人。
補陰類單味草藥有沙參、麥冬、石斛、百合、玉竹、枸杞等,成藥有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河車大造丸等。這些藥適用于口干唇紅、潮熱盜汗、形體消瘦、頭昏耳鳴、腰酸遺精、心煩失眠的人。
補陽類單味草藥有鹿茸、補骨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鎖陽和海馬等,成藥有金匱腎氣丸、三腎丸、龜靈集、右歸丸和青娥丸等。如若您的臉色蒼白、手腳發涼、身體沒勁、腰酸陽痿,就可選用補陽類中藥。
補藥從性質上講,又可以分為平補類、峻補類、清補類和溫補類。如果對自己的體質和虛癥的程度了解不清,最好先選擇作用和緩、性質平穩的平補類藥物試服。不要一開始就選用人參、鹿茸類峻補藥物,這樣可以少出問題。
人從多大歲數開始服用補藥合適呢?這要根據個人的年齡來決定。一般來說,40歲以后,最晚不要超過50歲,就要開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