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傳琳
劉漢東,劉 穎 著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保持著較快的速度,加之技術條件的不斷改善,水利工程建設的速度隨之加快。 水利工程的開發和建設雖然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但對庫區的生態環境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如果沒有嚴格按照建設方案進行,未充分考慮環境問題,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對于庫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最終影響水利工程設施的正常運行。 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要重視保護環境,工程建設的主體要有職業道德倫理觀念。 《水利工程倫理學》一書詳細介紹了水利工程建設和水利工程師的倫理規范與責任等相關知識,為解決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環境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水利工程倫理學》是國家自然科學聯合基金重點項目資助對象,全書共十章:第一章介紹水利工程倫理學基礎;第二章分析水利工程的特征、建設過程、決策過程和系統風險;第三章介紹共同體和水利工程共同體的內涵以及水利工程移民;第四章論述水利工程決策、設計、實施、評價等;第五章闡釋水利工程師的倫理規范;第六章介紹水利工程師的道德倫理、工程安全和質量、保護生態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第七章介紹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倫理研究的相關內容;第八章解讀了板橋水庫潰壩的相關情況;第九章介紹意大利Vaiont 水庫滑坡的相關情況;第十章概述了工程倫理教育等知識。
水利工程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電力,也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建設對于庫區的生態環境必然會產生重要影響,若要避免出現嚴重且不可逆的環境問題,則需要在工程建設中重視工程建設倫理責任,始終將環境保護作為水利工程建設中首要考慮的對象。 下面基于《水利工程倫理學》一書從兩個方面來探究工程倫理視域下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環境問題。
其一,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水體污染。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如果生產和生活廢水沒有經過科學處理便排放到水中,就會造成水體污染,還有可能在建設中使用化學或物理藥劑造成水體污染,此外在工程建設中使用現代化機械可能使油料滲透到水中造成水體污染。 第二,大氣污染。 水利工程建設中要使用大量現代化機械設備和車輛,一方面,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并擴散到空氣中,從而污染空氣;另一方面,機械大多采用燃油為動力,施工過程中必然會將廢氣排放到空氣中,造成大氣污染。 第三,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在建設中需要在周邊進行土方作業,一定程度上會破壞植被,造成土壤裸露,如果處理不及時,則有可能出現水土流失等問題。 第四,誘發地震。 水利工程的修建要考慮地質條件,如果在建設中出現偏差,有可能誘發地震。 同時,河谷地帶多地震,一旦水庫蓄水增加,可能引起地質變化誘發地震。 第五,氣候改變。隨著工程建設的完成,庫區水面增大,陸地面積減少,濕度發生變化,可能會引起區域大氣循環的改變,進而引發區域氣候的變化。 第六,對動物的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可能迫使動物遷徙,動物可能難以適應新的環境,被迫改變生活、繁衍習慣。
其二,針對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環境問題,可以從工程倫理的角度來解決。 首先,提高水利工程師的道德倫理素養。 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考慮的內容比較繁雜。 盡可能降低工程建設中對環境的破壞,就要加強工程師道德倫理素質的培養,在工程設計到施工的各個環節要認真考量可能會出現的環境問題,預見到工程建設對環境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同時要在利益和環境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當遇到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時要舍棄經濟利益。 同時,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還要建立工程師責任客觀評價體系,明確工程師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責任,以環境保護作為重要的考核標準來評價工程師的工作,對于在工程建設中喪失倫理責任意識的工程師要給予嚴厲的處罰,以此使工程師在工程設計與施工中重視環境保護。 其次,工程施工企業也要樹立倫理責任意識。 不同于其他工程,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比較深刻,在建設中一旦處置失當,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是不可逆的。因此,承建水利工程的企業要重視倫理道德責任建設工作。 國家和相關部門要加快相關法律制度的出臺,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建設對企業行為進行約束,引導企業倫理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嚴格按照政策法規進行施工,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再次,國家和相關部門要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 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單靠自然環境的自我修復遠遠不夠,通過生態補償機制來調節工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關系,以此降低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做到科學開發,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