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芹
(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一區 安陽 455000)
冠心病是當前全世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類型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發病率逐年上升[1]。冠心病多由冠狀動脈狹窄與供血不足導致,患者會出現心臟器質性病變與心肌功能障礙。發病后,患者多出現胸悶、胸痛現象,嚴重者會發生心肌梗死,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當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PCI 并不是冠心病患者的治療終點,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再次血檢栓塞等,增加患者再次入院率。因此,冠心病患者易出現病情反復發作,多數患者需通過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本研究探討冠心病患者補充維生素D 的療效,分析維生素D 對患者炎癥標志物、血壓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 例。納入標準[2]: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無須溶栓治療;年齡小于80 歲;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臟器功能不全者;需溶栓介入治療者;不配合本研究或中途退出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91009)。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s)
組別 n性別(例)男 女年齡(歲)BMI(kg/m2)心功能分級(例)ⅠⅡⅢ觀察組對照組χ2/t P 50 50 28 22 30 20 0.283 0.595 61.01±2.51 61.52±2.62 0.889 0.377 24.23±1.65 24.01±1.71 0.586 0.560 15 17 0.453 0.501 31 27 4 6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抗凝、改善循環、穩定血壓等常規治療。觀察組給予常規治療+補充維生素D 治療。維生素D2片(國藥準字H33022361)口服治療,1~2 片/次,3 次/d。兩組均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絞痛程度進行評價,滿分為10 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記錄所有患者3 個月內發生心絞痛的次數[3];評價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生活質量情況,其中主要包括6 個項目:生活信念、獨立性、環境、社會、心理、生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在患者治療前與治療3 個月后應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6(IL-6)表達情況;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壓對比 治療前兩組舒張壓與收縮壓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舒張壓與收縮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對比(mm Hg,±s)

表2 兩組血壓對比(mm Hg,±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99.19±5.32 98.21±6.06 0.859 0.392 82.03±3.54*88.23±3.68*8.586 0.001 148.53±6.21 149.58±7.15 0.784 0.435 133.59±6.52*141.62±5.78*6.517 0.001
2.2 兩組炎癥標志物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hs-CRP、IL-10、IL-6 水平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hs-CRP、IL-10、IL-6 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標志物水平對比(mmol/L,±s)

表3 兩組炎癥標志物水平對比(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IL-6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hs-CRP治療前 治療后IL-10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20.87±5.55 20.83±6.56 0.033 0.974 12.58±3.32*16.79±4.45*5.362 0.001 46.94±8.49 47.02±9.11 0.045 0.964 31.69±4.24*38.87±5.64*7.195 0.001 55.14±9.05 55.28±10.07 0.073 0.942 34.41±6.35*44.26±5.24 8.460 0.001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環境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生活信念治療前 治療后 t P獨立性治療前 治療后 t P 50 50 13.492 7.374 0.000 0.000 9.909 3.532 0.000 0.000 36.324 14.251 0.000 0.000 t P 7.38±2.53 7.62±2.74 0.644 0.520 13.35±3.63 10.53±2.84 6.119 0.000 11.53±1.47 11.46±2.15 0.269 0.788 14.62±2.75 12.63±2.52 5.335 0.000 7.36±1.53 7.83±1.93 0.095 0.925 14.82±1.37 11.63±1.84 13.906 0.000生理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社會治療前 治療后 t P心理治療前 治療后 t P 50 50 22.812 12.193 0.000 0.000 32.391 15.227 0.000 0.000 7.488 3.185 0.000 0.002 t P 10.53±1.51 10.84±1.36 1.525 0.129 15.82±1.76 13.62±1.83 8.665 0.000 7.25±1.26 7.37±1.37 0.163 0.871 13.67±1.53 10.52±1.55 14.463 0.000 10.52±1.83 10.31±1.64 0.287 0.775 16.36±1.63 12.57±1.38 4.421 0.001
2.4 兩組心絞痛VAS 評分與發作次數對比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VAS 評分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心絞痛VA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心絞痛VAS 評分與發作次數對比(±s)

表5 兩組心絞痛VAS 評分與發作次數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心絞痛發作次數(次)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VAS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4.24±0.16 4.23±0.25 0.337 0.736 2.98±0.62*1.23±0.45*22.843 0.000 3.48±0.58 3.59±0.34 1.157 0.251
維生素D 屬于類固醇激素的一種,不僅對維持鈣磷代謝、骨骼健康作用明顯,同時可用于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主要發病機制為動脈粥樣硬化。通過補充維生素D 能抑制冠心病患者體內致炎因子分泌,達到抗炎效果。在整體過程中,通過維生素D 可對炎癥反應引起的內皮細胞活化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對抗動脈粥樣硬化過程。此外,維生素D 還可利用自身抗氧化作用,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提高一氧化氮合成,保護人體內皮細胞功能。維生素D缺乏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關系,會導致冠心病出現惡化,但具體機制尚無明確定論。相關研究發現,血清中維生素D 水平<30 ng/ml的人群冠心病發病率約比體內維生素D 水平正常的人群高300%,且維生素D 表達與冠心病病情的發展具有明顯相關性[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舒張壓與收縮壓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舒張壓與收縮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 可對200 多個基因進行調控,若機體的維生素D 水平較低,機體將會出現多種疾病,給患者造成不良影響[6]。其原因為:大多冠心病患者均會合并高血壓,兩者發展有著明顯相關性。冠心病患者在使用維生素D 后,機體內維生素D 通過與受體結合進而保護血管內皮并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升高血管順應性,降低血管僵硬度,進而降低血壓。治療前兩組hs-CRP、IL-10、IL-6 水平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hs-CRP、IL-10、IL-6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超敏C 反應蛋白是人體內部重要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質,當人體出現炎癥反應時,其表達快速上升。白細胞介素具有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作用,與機體的炎癥反應呈正相關狀態[7]。觀察組應用維生素D,能夠調節血液中的甲狀旁腺激素、血磷和血鈣代謝,使其表達降低,緩解線粒體內膜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等,提高血管內膜彈性,減少內膜增生,并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達到治療效果[8~9]。治療前兩組心絞痛VAS 評分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心絞痛VA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隨著病情的減輕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10~11],但本研究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對比并無顯著性差異,可能與本研究樣本數量過少有關。此外,有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 能減輕患者病情,促進其生理功能恢復,這與本研究結果相符[12~13]。分析原因為:補充維生素D 后,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水平降低,減輕了患者因冠心病所導致的心絞痛,血壓恢復穩態,進而降低了疼痛程度,提高了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補充維生素D,能夠降低血壓,減輕炎癥反應與心絞痛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