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書升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在進行舞蹈創作工作過程中,節奏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與其他的元素相比,節奏本身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當然,盡管節奏是舞蹈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卻并非舞蹈所獨有[1]。世界萬物中均會有屬于自己的節奏屬性。與自然性質的節奏不同的是,舞蹈中的節奏都是個人通過精練加工,運用各種藝術性的夸張處理手法進行加工后形成的。而舞蹈表演者也會通過內在或外在的方式來對舞蹈的動作進行表現,進而傳遞出一種不同的節奏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節奏是舞蹈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通常情況下,節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節奏是指使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色長短關系[2]。在這一定義中,音與音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多樣的,高低關系、長短關系、強弱關系等都可以被納入音與音之間的范疇之中。節奏則是音與音之間長短關系的一個重要表現方式。廣義的節奏是指整個音樂作品中段落的比例、平衡關系以及樂章之間、樂段之間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平衡關系[3]。
具體到舞蹈創作之中,節奏是指舞蹈創作過程中不同動作的節拍,人物肢體表現的節奏感以及富有變化的視覺效果等[4]。在節奏之中,節拍是節奏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舞蹈創作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曾經有學者將節奏比作舞蹈的骨骼,從中可以看出節奏有多重要。
在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節奏的長短強弱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舞蹈音樂本身的變化。而通過這種節奏的長短強弱的變化能夠對音樂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舞蹈表演者本身在的舞蹈動作創作過程中,會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進行變化。因此節奏本身不僅影響了音樂的變化,也對舞蹈動作的變化產生極大的影響,節奏能夠給舞蹈動作帶來更多的活力,它是構建舞蹈本身動作快慢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人體的速度往往可以分為快與慢,力度可以分為強與弱,大小可以分為高與低,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節奏進行把握,也可以通過節奏進行表現[5]。因此在舞蹈創作過程中的節奏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征。第一,舞蹈的視覺節奏是由人體的律動節奏來體現出來的,即舞蹈節奏是舞蹈者的身體運動在力度、速度、幅度和角度之上的變化。第二,舞蹈的視覺節奏最終會通過空間的方式來進行營造。盡管舞蹈本身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但同時舞蹈也屬于一種視覺藝術。在進行舞蹈創作時,快的音樂節奏可以使用慢的舞蹈動作來進行表現,而慢的音樂節奏也可以通過快的動作來進行展示,因此舞蹈本身的節奏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第三,舞蹈的特點還在于舞蹈節奏的特點,還在于其本身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生命力。對于沒有節奏的舞蹈來講,也就喪失了舞蹈者本身所獨有的生命節律。舞蹈本身屬于一種人類進行表演的藝術作品,這種藝術作品本身因人的參與使得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的體現則更多地需要通過節奏的方式來進行表達。試想,如果一個舞蹈本身的動作沒有任何內容的變化,就是一種靜止的藝術,也就不會存在一定的生命力。正是因為有節奏的存在,才給舞蹈增加了更強的生命力。
節奏這一屬性并不是現代舞蹈的產物,早在原始社會時期的舞蹈藝術中就已經開始有了一些節奏的特點。從現存的一些文史資料中均可以看出,原始時期的舞蹈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發展到封建社會,由于人們審美能力的提升,節奏已經成為判斷舞蹈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踏歌是唐代人們節慶中最常用的一種娛樂手段,而踏歌本身是中國民間舞蹈中的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舞蹈本身具有極強的節奏感。在《資治通鑒》中有相關記載:“踏歌者聯手兒歌踏地為節”,在這句話當中,“節”就是節拍、節奏。由此可以看出,唐代所盛行的一些重要的舞蹈藝術形式都與節奏有著緊密的聯系。
當然,踏歌并不是唐代所獨有的,早在漢代就已經開始有了一些踏歌的記載,踏歌中的“踏”是按照歌聲的節奏進行踏地走,從而表現出一種比較鮮明的節奏感。再通過舞蹈者將自己的內心與音樂節奏進行結合,進而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進行抒發。明代朱載堉在《樂律全書》中曾提到“五聲”與“節奏”之間的緊密關系。他認為舞蹈如果沒有音樂的伴奏,就很難做出優美的舞蹈動作,也很難向人們傳遞視覺美感。因此節奏是舞蹈的基礎,也是舞蹈音樂的重要結構要素。孔子認為舞蹈中、舞蹈創作和表演過程中都必須要尊重特定的節奏和規范,展開有秩序有節奏的藝術創作活動。為此他在自己所編做的古譜中有關節奏圖內容,要求舞者必須要“口念操縵、腳踏板眼”,從而達到舞蹈動作與步伐的緊密結合。從這些古典文著關于舞蹈節奏的記載中都可以看出,節奏在古代舞蹈中就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屬性。
節奏對于舞蹈創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舞蹈編導來講,在進行舞蹈創編過程中必須要形成良好的音樂功底。當編導能夠根據舞蹈的具體內容確定相應的節奏點時,才能更好地對舞蹈的內容進行優化。同時,只有當舞蹈者能夠很好地把握舞蹈的節奏,才能讓舞蹈變得更加富有藝術感。比如對于古典舞來講,選擇傳統樂器進行彈奏能取得較好的節奏感。只有當舞蹈者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實現節奏感的提升。就舞蹈風格本身而言,往往會受到不同國家、地域、民族的影響。從目前舞蹈類型上看,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對其進行劃分,如現代舞、民族舞、古典舞、爵士舞等。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不同民族內部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習俗。舞蹈則是體現當地民族文化特點的重要方式。不同民族本身的生活方式不同,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情感也有所差別。不同民族本身的節奏或韻律也就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此,只有從韻律或結構上對舞蹈進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感知不同舞蹈的藝術魅力,也才能更好地對舞蹈本身的節奏感進行把握,提升對舞蹈的整體欣賞水平。
節奏是舞蹈不可缺少的一種特性,它是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和情緒表現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節奏能夠很好地感染和激勵人們。當人們在觀看舞蹈過程中,通過感知節奏的方式能夠更好地體會到舞蹈本身所傳遞出來的藝術情感。不同的舞蹈形式本身的節奏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舞蹈編導會根據舞步的不同將其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比如新疆維吾爾族的舞蹈往往都是按照節奏的方式來進行風格劃分的,慢速的節奏多是一種以抒情為主的舞蹈形式,相反快速的快速節奏的舞蹈則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活躍性的舞姿。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節奏特點往往是比較鮮明的,舞蹈中的音樂比較輕快,舞蹈姿勢非常優美,所抒發出來的情感也極為奔放。在舞蹈形式上新疆維吾爾族則是一種粗獷和樸素的藝術形式。
在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人們要想更好地提升舞蹈的表現力,就必須對舞蹈的節奏進行深度的考慮。通過把握舞蹈與音樂之間的節奏感,更好地將舞蹈所要傳達出來的情感體現出來。隨后在進行舞蹈創作時,必須讓編導強調節奏的重要性。比如在進行舞蹈創作時,應考慮舞蹈動作本身所傳遞出來的靈活性及飄逸性,而這些獨特的藝術效果都需要通過節奏的方式進行表現,借助不同的舞蹈節奏,采用跳、跑、踢等不同的舞蹈動作進行展現,才能夠將這些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舞蹈的節奏是舞蹈創作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沒有舞蹈的節奏,舞蹈也就失去了自身的韻味。對于舞蹈編導來講,必須要將舞蹈的節奏動作進行統一。通常情況下舞蹈都會伴隨著音樂中的節奏而進行,在開始之前必須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實踐,才能夠保證音樂與舞蹈節奏之間的有效結合,也才能夠給人們傳達出一種震撼的視覺效果。
不同的舞蹈節奏與不同的舞步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大的。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舞蹈的節奏是整齊規范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節奏的話,不同的舞蹈在進行表演時也就很難做到協調。而對于一位職業的舞蹈表演者來講,同樣需要考慮舞蹈節奏的重要性,不同的舞蹈節奏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不同的。在進行創作過程中,舞蹈編導則需要結合舞蹈所要傳達的具體內容,對舞蹈的節奏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確保舞蹈節奏與舞蹈內容有效結合。此外,舞蹈編導還必須要考慮音樂與舞蹈之間的聯系,通過對音樂中的節奏進行分解,由緩到慢,由緩到快,由簡到雜,按照這樣的節奏逐步開展,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舞蹈創作的有效結合。
在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編導不僅要考慮舞蹈本身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考慮舞蹈作品本身的內在情感。舞蹈是一種以情感宣泄為主的藝術形式,在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編導可以考慮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與舞蹈作品進行結合,而結合的手法和方式則可以通過節奏的方式來進行體現。換句話說,舞蹈的節奏是編導及舞蹈表演者的情感寄托,只有當編導出來的舞蹈動作具有一定的節奏變化,才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表現出來。
而當創作出來的舞蹈具有不同的節奏時,人們才能夠從這樣的舞蹈中更好地感知舞蹈內容,也才能夠深入地了解舞蹈創作的藝術背景環境及意圖,進而使得舞蹈變得更加富有生動力和吸引力。一般情況下,節奏往往能夠表現出一種緊張歡快的情緒,慢節奏則能夠傳遞出一種悲傷痛苦的情感。對于舞蹈編導來講,可以結合這一規律,對舞蹈動作以及節奏進行把握,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與舞蹈進行結合后傳遞給觀眾,才能夠讓觀眾更好地借助這些情感來感知舞蹈的藝術價值。
心跳本身就是一種節奏,在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編導需要考慮心跳與音樂節奏之間的關系。舞蹈的節奏是一種對舞蹈視覺的強化,并呈現出了空間氛圍的藝術效果。在視覺上強調了藝術本身的魅力,在不同的舞蹈創作過程中,節奏感是舞蹈編導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它可以通過一種外在的方式進行體現,如身體語言力量的對比等,也可以通過一種內在表演者如何對表演者的內心情感進行設計,如何要求表演者的呼吸以及自身心跳得緩慢,這些都可以通過節奏的方式來進行設計。對于舞蹈編導來講,可以考慮將舞蹈節奏與舞蹈的舞步進行優化設計,舞蹈表演者則可以根據不同的節奏設計出不同的舞蹈姿態。比如中國陜北秧歌,這一民間舞蹈就是一種韻律感極強的舞蹈藝術形式。這一舞蹈本身動作中有很多重復的節奏,借助這種重復的節奏來進行舞蹈的創作,則可以傳遞出一種歡快娛樂的視覺藝術效果,進而將民族舞蹈本身的這種柔軟和美感更好地傳達出來。而陜北秧歌則更多的是通過強烈的變化節奏來塑造出不同的舞蹈藝術形象。
在創編時,舞蹈編導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展開。第一,將信息技術以及節奏進行結合,提升舞蹈創作效率。信息技術的到來給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帶來較大的變化。在具體創作過程中,舞蹈編導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舞蹈節奏進行把控,提升舞蹈節奏的整體質量,從而更好地將舞蹈節奏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結合。第二,根據不同風格下不同舞蹈的具體特點選擇對應的舞蹈節奏。在創作傳統民族舞蹈時,編導必須考慮這一民族舞蹈本身的風格,結合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及各種習俗展開具體舞蹈創作,并將生活習慣和習俗轉換為對應的節奏,這樣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第三,將形式美法則與舞蹈節奏進行有效結合,提升舞蹈自身審美視覺效果。形式美法則是舞蹈編導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法則,也是舞蹈創作后效果是否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一個關鍵法則。對于舞蹈編導來講,應借助形式美法則對舞蹈的節奏進行處理,將輕、重、緩、急等不同的節奏變化與舞蹈動作進行結合,植入對比與調和、重復與相似、均衡與平衡等重要的形式美法則對舞蹈節奏進行優化設計,從而讓創作好的舞蹈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
總之,節奏是舞蹈中的重要屬性,也是舞蹈表演者情感表現的重要方式。對于舞蹈編導來講,只有能夠充分了解節奏并對舞蹈節奏進行有效的把握,才能創作出更多令人滿意的舞蹈作品。既然節奏對舞蹈創作能夠產生極大的影響,在進行具體創作過程中,舞蹈編導就應充分發揮節奏的特點展開具體的創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