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文學地圖路線看唐宋傳奇的行旅敘事

2022-04-08 06:55:35張袁月
西部學刊 2022年5期

摘要:根據(jù)小說中人物的行旅路線繪制文學地圖后,唐宋傳奇呈現(xiàn)出借助路線設置來組織情節(jié)與結構的獨特行旅敘事方式。唐傳奇中的行旅敘事多以兩京驛道為路線,并集中在華陰—華山信仰區(qū)間,宋傳奇則因進京路線的轉移而脫離信仰幻設,更傾向于在平淡路途中反映現(xiàn)實。唐宋以后,行旅故事仍大量存在,行旅敘事卻因文學中心向江南的移位而產生了新的特征。由此,可從空間維度對古代小說的時代特征、文體流變等作出更深刻的觀照。

關鍵詞:文學地圖;路線;唐傳奇;宋傳奇;行旅敘事

中圖分類號:I207.4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5-0168-05

文學地圖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文學地理研究方法,它通過將文學要素轉化為地圖形式,并以之解讀文學現(xiàn)象,從而揭示文本中隱含的時代、社會、文化等信息。對于地圖而言,距離路線作為制圖元素體現(xiàn)著地圖最基本的導航功能;對于小說而言,人物靜止一地時,曲折的故事很難發(fā)生,當人物開始移動行走,才會產生各種奇遇的可能。由此,具有空間轉換的古代小說從理論上都可以轉換為文學地圖,并相應地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行走路線。其中,由于需要完成一項事務而離開本地前往他地產生的路線屬于行旅路線。比如《紅樓夢》中林黛玉在賈府中的移動是行走路線,而從揚州進京投靠賈母則是行旅路線。

行旅敘事是將人物的行旅過程作為推動情節(jié)展開的必要因素,并通過行旅路線的地點聯(lián)結、距離設置等體現(xiàn)特定的空間意義,小說文本具有如下幾個特征:一是除了起點、終點,還至少有一個途經點;二是途經點有敘事情節(jié)發(fā)生;三是中途的聯(lián)結點不可省略,否則會影響到情節(jié)的推進。以此觀之,唐傳奇中的行旅敘事最為典型,宋傳奇有所順承與新變,而到明清則發(fā)生了轉向。

一、唐傳奇:兩京驛道上的信仰區(qū)間

自唐代科舉考試為廣大寒俊提供進身之路以來,行旅生活在唐人一生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入仕前,多數(shù)人需要不斷往返于京城與各地之間趕考求謁;入仕后,基層官員任滿須赴京參加銓選,且唐代選調官員,多避開本人籍貫,因此無論選調得官與否,總難逃旅途奔波。即使進入中上層,因唐代官員調動頻繁,加之可能落遭流貶,唐人在各地周回往返仍無可避免。因此,由于唐代政治文化的特殊性,“唐文人比此前此后各代文人出行在外的機會、時間要多得多”[1],唐傳奇中的行旅敘事也比其他時代的小說更為典型。以文學地圖視角來看,唐代小說在路線設置上有著這樣的特點:一是多以驛道途經的州縣名和驛站名聯(lián)結路線,二是路線較長,往往跨越數(shù)州,因而路線中段一般會出現(xiàn)館驛旅舍作為聯(lián)結點,反映出唐代行旅頻繁且漫長的時代特征。

關于唐代小說中的行旅故事,近年來已有一些相關研究成果,一般會將驛道和館驛(或客店、旅舍等)作為場景來討論故事類型、人物情節(jié)等,本文則將其視為人物路線上的聯(lián)結點來探析它們的敘事功能。僅描述館驛客店內發(fā)生情節(jié)而無后續(xù)行程的故事不在討論范圍內,如《枕中記》故事發(fā)生在邯鄲道上的邸舍中,但小說結尾寫盧生醒來后再拜而去,并未交代他離開邸舍的后續(xù)行程,故屬于行旅故事,但不屬于行旅敘事。相反,有的小說中館驛(或客店、旅舍等)并非作為故事情節(jié)的主要場景,卻是人物路線途中的聯(lián)結點,如《逸史·李君》中白衣人給李君三封密信是在昭應,但華陰客店是兩人初遇相識之處,則將予以關注。

唐代驛道眾多,在小說中出現(xiàn)的頻率則有明顯差異。連接長安和洛陽的兩京驛道作為“唐代之第一大驛道”[2],不僅產生了大量唐詩,且沿途地點在唐傳奇中多有出現(xiàn),反映出交通干道在文學地圖上的重要地位,兩京驛道也由此不僅成為一條“真正的‘唐詩之路’”[3],也成為一條“小說之路”[4]。筆者據(jù)袁閭琨、薛洪績主編的《唐宋傳奇總集》對兩京驛道沿途主要地名在唐傳奇中的出現(xiàn)頻率進行了統(tǒng)計排序,列為前三的是華陰、潼關和華州。李朋據(jù)李時人編著《全唐五代小說》對兩京驛道途經地點對應的小說敘事進行了列表統(tǒng)計[5],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也是華陰和華州(作者對潼關未作統(tǒng)計)。

華州、華陰、潼關在小說中的高頻出現(xiàn),與它們的地理位置有一定關系。華陰屬華州,而華州是“京東第一州”,人煙阜盛,郵傳館驛事務至繁;潼關為“長安東道的第一要隘,也是守衛(wèi)長安的重要防線”[4],往來人員在此停留聚集。人流量大,產生行旅故事的概率自然也大。不過,如果將地點與路線轉換為文學地圖后會發(fā)現(xiàn),昭應、新豐等地距離長安其實更近,為何在小說中出現(xiàn)頻率不如華州、華陰、潼關?再考察位列前三的這幾處地點,會發(fā)現(xiàn)它們還有一個共同之處——臨近華山。唐代華山神信仰興盛,華山廟(華岳廟)位于華山北麓、華陰縣城和潼關之間,兩京驛道從廟前經過,文士官宦在入京前多在此祈求功名或求禱佑庇,可以說華州—華陰—潼關這一區(qū)間籠罩著神靈仙道的氛圍,因此神靈陰吏經常出現(xiàn)在這一區(qū)間附近的行旅故事中,或為人物卜知前程,或向人物預示未來之事,或幫助人物改變命運等。由于掌轄有界、行走有限,這些神靈陰吏一般不能參與到人物的全部路線中,而只在部分聯(lián)結點與人物相遇或同行。

例如,盧肇《逸史·李君》寫白衣人給李君三封密信,后來每封皆驗的故事,宣揚宿命論,本身沒有積極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李君“自洛赴進士舉”[6]580的行旅過程中。從洛陽到長安,走的是兩京驛道,而李君與白衣人相識,正是在華陰客店中。后兩人同行至兩京驛道的東端昭應縣,白衣人則中止了行程,李君獨自進京。《會昌解頤錄》中的《牛生》一篇,記載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也是牛生“自河東赴舉,行自華州”[6]581時遇冥使贈書三封,后皆得驗。因華陰南部有西岳華山,小說人物在行經華陰時可能順訪華山,或入華山廟拜謁山神,故在人物行旅路線的聯(lián)結點上,有時華陰和華山也會同時出現(xiàn)。如李玫《纂異記·浮梁張令》寫張令在華陰店中遇到黃衫者,得知自己在死籍冊上,于是到華岳廟用千萬錢賄賂金天王,又至華山中峰蓮花峰,請仙官向上帝奏章為己求情。柳詳《瀟湘錄·鄭紹》寫商人鄭紹“行經華陰,至于逆旅。因悅華山之秀峭,乃自店南行”[6]982,從而有了皇尚書女向其自求婚姻的情節(jié)。

如果注意到唐傳奇在路線設置上的這種特點,那么我們可能會從過去被忽略的一些小說中發(fā)現(xiàn)隱含的多重信息。例如張讀《宣室志·淮南軍卒》寫軍卒趙某在送公書時被金天王抓去送私信的故事,雖非唐傳奇名篇,從行旅敘事的角度卻有頗多值得注意之處。首先,主人公為軍卒,從淮南去京師目的是執(zhí)行公務,屬于行旅故事的典型要素。其次,故事發(fā)生在華陰逆旅中,華陰正是行旅故事中頻次最高的地點,趙某在華陰客店中被抓到附近的華岳廟見金天王,華陰—華山/華岳廟又是華陰故事常見的“固定搭配”。此外,金天王讓趙某去成都送信給女婿蕭敬之,而蕭敬之則是在赴調京師途中被金天王攝去為婿的。因此,《淮南軍卒》實際是在衙將公務的大行旅框架中套入了官員入京選調的小行旅故事。陳少游所派公差與金天王所派私差在趙某身上產生交集,是由于趙某善于行走,一日可行百里,但要同時完成公私差又由于兩條路線的方向相反變得不可能,這就造成了趙某的選擇困境:若去蜀地,則無法及時送公書到長安,將為死罪;若不去蜀地,又怕得罪金天王,被神靈降禍。最后,趙某還是冒著死罪的危險,去給金天王送信,反襯出華山神在唐代的信仰權威。盡管趙某善于行走,途中也一直在趕行程:“日馳數(shù)百里,不敢怠”“晝夜兼行”“得還報,日夜馳行”“徑歸淮南”[6]771,然而從其行旅路線和距離來看,他必然會誤了公務。若無此路線設置,那么《淮南軍卒》只是一篇描寫善于行走的“異人”之作,而有了這樣的路線設置,故事就有了戲劇沖突,并且使趙某作艱難抉擇—仍因耽誤公務入獄—金天王托夢給陳少游—趙某得以釋放且升為裨將的全過程顯得情節(jié)曲折、跌宕起伏,成為一篇吸引讀者的優(yōu)秀傳奇。不少唐傳奇也正是這樣借助巧妙的路線設置來展開行旅敘事,從而產生一種談怪述異而又合乎情理的“傳奇”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小說中的地理設置不僅是為了讓路線變遠從而給趙某制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際上公差和私差兩條路線所形成的兩個敘事空間“長安—淮南”和“華陰(華山廟)—成都”也顯示出了華山神故事所達到的最遠區(qū)域。這在其他故事中也能得到印證。如《薛二娘》寫唐楚州有女巫薛二娘,自言事金天王,能驅除邪厲,楚州恰好屬淮南道;《李固言》記西蜀有巫董氏,也是事金天王,祈無不應,西蜀正是淮南軍卒私差的目的地,分別反映了華山神敘事空間的東限和西端,“敘事者力圖建立一種可信的敘事空間,而這種敘事空間是通過地理真實來實現(xiàn)的。由此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chuàng)作意識,是地理構筑敘事的典型案例。”[7]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淮南軍卒》雖因史料價值不高常為研究者忽視,但對文學地理學來說卻有著獨特的價值。

二、宋傳奇:平淡路途中的人間現(xiàn)實

學界通常認為,傳奇小說到宋代走向了衰落,因為在取材上,唐傳奇取材于生活,宋傳奇則多回避現(xiàn)實;在結構上,唐傳奇重謀篇布局,宋傳奇多病于雜蕪[8];在語言上,宋傳奇更是過于平實,不如唐傳奇精于文采。就行旅敘事而言,宋傳奇的情節(jié)類型和書寫模式主要是對唐傳奇的延續(xù),驛道、驛站旅舍仍然是人物行旅路線的主要聯(lián)結點,這是因為到了宋代,行旅生活仍是宋人一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并不代表著宋傳奇的行旅敘事毫無新變。事實上,當都城的東移使華陰與都城之間原有的內在聯(lián)系斷開,使唐傳奇里高頻出現(xiàn)的“華陰”在宋傳奇少有出現(xiàn)后,宋傳奇的行旅敘事反而遠離信仰幻設,而更貼近人間現(xiàn)實。

以《泰和蘇揆父鬼靈》為例,這篇小說寫蘇揆任吉州泰和知縣時,一名吉州衙將押綱上京回,路上遇到蘇揆父親,與之同行,到洪州時,蘇父讓衙將先通知蘇揆,等衙將見到蘇揆,才知蘇揆父親已故去十幾年了。如果以故事情節(jié)來看,小說似乎并無太多出彩之處,如果去掉最后蘇揆自言父親已亡故多年的情節(jié),整篇小說不過是一篇記錄行旅過程的平淡故事,然而從行旅敘事的角度來看,這篇小說卻有著多重意味。

首先,小說并非直接以蘇父來組織故事情節(jié),而是以一名衙將作為主人公。衙將的行程串起了全文情節(jié):“上京回……行次黃梅縣,宿于逆旅中……明日同行……同過渡,至江州……至洪州同宿……至家(吉州)”[9],黃梅縣→江州→洪州→吉州路途遙遠,“上京回”更暗示出衙將的實際行程是該路線的雙倍距離。過去的行旅故事研究多注意科考舉子,但他們畢竟可以客居京城,衙役文吏卻不可多作稽留,且正因路途遠,才需要他們擔負兩地間的傳遞事務,他們是長途行旅敘事中最應受關注卻長期被忽視的主體。

其次,小說的主線是人鬼同行。故事的發(fā)生,即與蘇父的相遇,是在“逆旅”及旅舍中,之后人鬼同行部分行程,這樣的設置在唐傳奇中也能見到。人鬼行旅路線的疊合反映出行旅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壓力,以致在小說設置中,那些已不在人間的鬼靈也難以擺脫旅途奔波,如《續(xù)玄怪錄·辛公平上仙》中奔赴長安迎駕皇帝上仙的綠衣陰吏,《纂異記·浮梁張令》中趕往關中遞送死籍的黃衫陰吏,《淮南軍卒》中追趕善行趙某的無名陰吏等。黃衫陰吏更道出陰間如人間的勞苦:生前為腳力,亡于華陰后“遞符之役,勞苦如舊”[6]636。不過,在唐傳奇中,鬼靈陰吏的言行和行走方式總會顯出與生人不同之處,如《辛公平上仙》中陰吏只能夜間行走、《淮南軍卒》中的無名陰吏能追上日行百里的趙某等。但宋傳奇不同,蘇揆父親鬼靈在與衙將同行的整個過程中,言行樣貌和行走方式都與常人無異。可以說,剝去異人異事的外殼,這些人鬼的相遇、同行、分離,其實就是各種人員匆匆行旅短暫聚散的縮影。

由于《泰和蘇揆父鬼靈》的行旅敘事是現(xiàn)實性的,因此人物的行走速度和路程與常人一致,路線與距離設置在情節(jié)推進中的作用也更加關鍵。根據(jù)衙將與蘇父的行走路線繪制地圖,可以直觀看到,雖然小說講述人鬼同行,但濮州→黃梅縣→江州→洪州→吉州是符合空間邏輯的現(xiàn)實性路線。從蘇父鬼靈自述有兒子在吉州泰和任知縣可知,蘇揆在蘇父生前已到吉州任職。從距離上來看,蘇揆的家鄉(xiāng)濮州到他任職的吉州路程相當遙遠,暗示出遠離家鄉(xiāng)、音信相隔的無奈。可以推測,因路途遙遠,蘇揆不能回鄉(xiāng)祭拜父親,也才有了蘇父鬼靈欲見兒子的舉動,反映出親人之間的掛念。但最終蘇父到洪州不再前行,如果單從情節(jié)來看殊難理解,遠行之目的是為見兒子,為何走了這么久卻突然止步?但在地圖上則能夠從洪州和吉州之間的地形推知原因:這一帶均為連綿山脈,形成了阻隔。蘇揆父親經過了山高水迢,到達離吉州不遠的洪州,但父子相見終究還是被重重山川阻隔,那種父親對兒子想見而無法見到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更能引發(fā)讀者的感慨與共鳴。也正如此,《泰和蘇揆父鬼靈》才未止于一篇“見鬼”的志怪小說,而成為寄托著父子深情和世事悲歡的人間傳奇。

將宋傳奇《泰和蘇揆父鬼靈》與上文論及的唐傳奇《淮南軍卒》相比會發(fā)現(xiàn),兩篇小說均以衙役為主人公,均在路上遇到鬼神,但《淮南軍卒》中的趙某本身有異于常人的善于行走的本領,遇到金天王也是在華陰—華岳廟這一唐傳奇典型的信仰區(qū)間中,而《泰和蘇揆父鬼靈》中的衙役只是一個普通人,遇到蘇揆父親鬼靈也是在一個普通的地點,鬼靈在行途中也沒有顯出像金天王那樣的神力,具有宋傳奇平淡敘述的特征。如果說唐傳奇更善于在跌宕的情節(jié)中顯出“奇”,那么宋傳奇則更傾向于在平實的敘述中突出“異”,因此,宋傳奇與唐傳奇相比雖有新變,但同時也失卻了“傳奇”應有的內在文體特征,從而走向衰落。

三、唐宋傳奇與后代小說行旅敘事差異

與后代相比,唐宋傳奇中的行旅敘事通常都披上神仙鬼靈的外衣。行旅的事務性目的、日程時間限制、行程遙遠、路途勞頓,這些都使行人普遍處于身體疲憊和心理緊張的狀態(tài),因此,他們所遇到的那些奇聞異事,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他們行旅心理的曲折投射。這種行途無奈、客思家鄉(xiāng)的心理在《纂異記·陳季卿》里有集中反映。這篇小說描寫了一個不第舉子久視地圖而“恍然若登舟”[6]678,回到家鄉(xiāng)的故事。在清代小說《聊齋志異·畫壁》中也有類似的“注目入畫”情節(jié),主人公都是在一種“恍然”狀態(tài)下進入畫中,其實質就是一種久思成幻的心理想象。但《畫壁》人物的觀看對象是人像畫,書生因觀畫上天女美貌而“意搖神奪,恍然凝想”[10],進入畫中與天女歡會,表達人不可有淫褻之心的教化主題;《陳季卿》中主人公的注目對象則是《寰瀛圖》,也就是當時的全國地圖,并且一看到地圖就在圖上找尋江南路,思鄉(xiāng)之甚可想而知。地圖上呈現(xiàn)的是地點,而主人公在腦海中將它們串聯(lián)成回家的路線:“得自渭泛于河,游于洛,泳于淮,濟于江,達于家,亦不悔無成而歸。”[6]678這也是唐傳奇中最奇特的一次行旅路線:意識行旅。剝去仙翁以竹葉舟助書生返鄉(xiāng)的情節(jié)外殼,小說實際反映的是無數(shù)游子因返鄉(xiāng)路線長而不得不客居外地的思鄉(xiāng)與無奈,而《陳季卿》以這樣奇妙的情節(jié)呈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了唐人浪漫瑰麗的想象力。但唐傳奇的特點是:既似人間所無,卻又遵循現(xiàn)實空間邏輯。在《陳季卿》中,返鄉(xiāng)路線的客觀距離并未因主觀想象而縮短,后文“旬余至家”也印證了這點。因此,這次意識行旅并沒有因回家而終止,行旅的終點仍是起點渭水之濱。

而在同樣可歸為想象性行旅的明代小說《西游記》中,唐僧師徒的取經行旅卻在路線和距離上常常與現(xiàn)實空間邏輯相悖。且不說孫悟空一個筋斗直接十萬八千里非現(xiàn)實存在,即以唐僧師徒的地面行程來看,也有一些不符合空間邏輯之處。比如,在百回本第十三回中,唐僧自長安辭別唐太宗與眾官后,“一二日馬不停蹄,早至法門寺”,繼之“行了數(shù)日,到了鞏州城”,“夜往曉行者三日,又至河州衛(wèi)”[11]。據(jù)考證,長安至法門寺的行程至少需要六天,從鞏州到河州也非三日可達[12]。在地圖上更可以直觀看到,唐僧自法門寺西行,卻先南下繞道遠在蜀中的鞏州,再折回至河州,不合情理。兩相比較,可以看出唐宋傳奇的行旅敘事雖披著神異外衣,卻具有基于唐宋頻繁行旅生活的現(xiàn)實內核。

宋代以后,行旅故事仍然大量存在,但行旅敘事特征已發(fā)生變化:一是不再像唐宋傳奇那樣普遍給行旅故事套上神異外殼,而往往直接展現(xiàn)人間的真實旅程;二是由于明清小說篇幅容量的普遍增加,行旅路線的聯(lián)結點也更加密集;三是衙役文吏在行旅群體中的重要性下降,文人和女性作為行旅主體的比例上升,與之相應的,私人性目的之行旅故事數(shù)量明顯增加;四是唐宋傳奇中的行旅主體常常沒有性格特征,甚至沒有名姓,很多時候只是作為一個聯(lián)結各地點的工具性符號,而在明清小說中,行旅主體的性格特征及人物形象,往往就是在行旅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例如,《西游記》可以視為一個群體的行旅故事,行旅過程中唐僧矢志不渝,豬八戒一遇到困難就要回高老莊,師徒四人的西行路線是一致的,卻體現(xiàn)出鮮明各異的性格特征。但此時,行旅故事已不像唐宋時那樣純粹,而具有了更多的游歷和旅行性質,“行旅敘事”向“旅行敘事”轉換。如果說唐宋時以書生趕考、官員赴任、女眷隨行、衙將公務、文士謀生等具有事務性目的之“行旅”為典型,到明清則出現(xiàn)不少以游學、訪艷等帶有休閑要目的之“旅行”。從路線設置來看,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聯(lián)結點從一般性的行政地名變?yōu)槎鄮в械赜蛱卣鞯牡孛⒃O置很多非敘事性的途經點,去掉它們不影響情節(jié)的完整性,但加上后會增強小說的地域性。這種現(xiàn)象與古代小說中心向江南的移位有關,也受到了晚明以來興起的全國性旅游風尚影響。

四、結語

限于篇幅,本文重點論述了行旅敘事最典型的唐宋傳奇。如果將行旅敘事放置在整個古代小說史中去探討小說流變,并結合文學地圖分析地形地貌、交通路線等對小說情節(jié)結構的影響,那么我們將可能揭示出隱藏在文本深層的時代、地域信息,發(fā)現(xiàn)被時間線性模式遮蔽的某些文學現(xiàn)象與規(guī)律,從而在時空并置的視野中展現(xiàn)更立體的文學史。

參考文獻:

[1] 李德輝.唐代交通與文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8-30.

[2]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第1卷(京都關內區(q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

[3] 李德輝.唐代兩京驛道——真正的“唐詩之路”[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4] 楊為剛,吳曉婷.唐代的小說之路:京洛大道行役小說研究[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9).

[5] 李朋.文學地圖視角下的唐代兩京空間敘事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6.

[6] 袁閭琨,薛洪績.唐宋傳奇總集·唐五代:下[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楊為剛.唐代“長安—洛陽”文學地理與文學空間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9.

[8]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68.

[9] 袁閭琨,薛洪績.唐宋傳奇總集·南北宋:上[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98-99.

[10] 蒲松齡.聊齋志異[M].濟南:齊魯書社,1990:5.

[11] 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154-155.

[12] 王輝斌.百回本《西游記》“典實”考述——《四大奇書考辨錄》之九[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1994(5).

作者簡介:張袁月(1985—),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博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文學地理。

(責任編輯:朱希良)

更正

本刊2022年2月上(總156期)刊登的張震的文章《基于課程思政的〈孫子兵法〉教學實踐探析》,基金項目應為:本文系西京學院 2021 年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 (編號:JGYB2140)有關成果。

特此更正。

《西部學刊》編輯部

2022年3月4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在线欧美a|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色天堂无毒不卡|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 青青国产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专区|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国产后式a一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91精品国产一区|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8090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香蕉|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四虎综合网|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二区三区无| 久青草网站|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色视频久久|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国产正在播放|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四虎亚洲精品| 午夜不卡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成年人福利视频|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午夜视频www|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理论片一区| 亚洲a级毛片|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91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