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芯蓉
[關鍵詞]? 縣域經濟;鄉村振興;城鄉統籌
[作者單位]? 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早在2017年,我國第一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要全面推進農村產業的有序發展,為農民群體創造更為廣闊的增收空間。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縣域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一頭連著農村,肩負著帶動農業轉型、農民轉移和農村經濟結構轉變的歷史重任;另一頭連著城市,為城市發展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過程中,深入研究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策略,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對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有著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理論依據之一。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我國未來農村經濟社會建設的主要指導理論,其本身是黨和政府從戰略層面針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現狀,從現實、歷史高度進行的戰略思考。只有當農村地區的經濟真正得以全面發展,農民群體的收入不斷增長,才能夠實現國家整體層面的繁榮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包括農民、農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生態環境、產業發展、鄉村人才、鄉村文化、鄉村組織等多個領域的內容,這些不僅是農村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也是縣域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能夠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
——發展縣域經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縣域經濟本身可以視作微觀層面的區域經濟,其不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當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屬于“三農”問題的重要聚集區域,全面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途徑。改革開放40余年,我國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的階段以后,當前的經濟發展增速開始逐步放緩,但我國東西部之間的縣域經濟仍舊存在巨大的差距。縣域經濟作為地區經濟的基礎部分,縮小縣域經濟差距無疑是縮小東西部經濟差距的主要措施。通過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發展,能夠充分發揮鄉鎮、村在勞動力方面的吸引能力,有效推動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從而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各方面的社會問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發展縣域經濟不僅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同時,不斷發展壯大的縣域經濟也是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
對于發展要素吸附能力較強,地處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心城市周邊的縣域,或位于重要交通干線的縣域,可以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吸引城市產業轉移。
縣域是有效連接城鄉的重要樞紐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結合本地實際差異化發展特色產業。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協調縣域經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理論,其對縣域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鄉村振興視野下的縣域經濟發展,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土地制度、城鄉一體化、鄉村建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等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對縣鄉一級的政府機構來說,應當尊重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致力于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有效解決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有效協調鄉村經濟、城鎮經濟,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關系,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基于差異化理念發展特色產業。縣域經濟本身涉及的領域廣泛,并且是一項復雜、長期的工程,必須要有規劃、有部署,才能夠有效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我國地域遼闊,由于縣域之間在地理環境、經濟基礎、資源稟賦、經濟類型等方面千差萬別,因此,各地政府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找準發展定位并制定發展政策。要充分結合縣域資源稟賦和經濟基礎,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圍繞縣域特色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使之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比如,對于發展要素吸附能力較強,地處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心城市周邊的縣域,或位于重要交通干線的縣域,可以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吸引城市產業轉移,大力發展配套工業,將工業作為未來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需要考慮鄉村振興戰略,注重縣域經濟發展的生態環保,利用工業扶持農業,針對農業產業鏈進行全面的優化,以此來針對生態功能進行有效的補償,使城鄉特色產業能夠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總的來看,無論對于何種縣域經濟模式來說,都要全面加強管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做到縣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同步推進。
——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完善升級。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的縣域經濟發展,必須要高度重視鄉村建設的重要作用,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完善升級,為農村產業轉型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講,縣鄉一級政府必須要積極落實“四好農村公路”建設,致力于解決當前面臨的鄉村斷頭路、公路安保等方面的問題,全面提升縣、鄉公路的網絡化水平,致力于提升農村地區公路的通達深度,構建方便農村群眾出行、城鄉布局協調的道路網絡。在此基礎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工作,保障農村飲水便捷、安全,結合實際大力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對于城市周邊的鄉村,可通過擴展城市供水管網的方式進行覆蓋,其他地區的鄉村則應根據當地實情逐步推進。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還要大力實施農村電網改造、電力設施更新、峰谷電價推廣等工程,保障農村能源供給。從而有效提高農村供電、供氣、供水的整體質量和交通、通信、醫療服務能力,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良好的基礎。
——建立健全縣域經濟社會保障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健全經濟社會保障體系是重要一環。對地方政府來說,在積極建立健全縣域經濟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要樹立依法治縣理念,建立健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配套政策,深化地方政府服務改革,充分利用宏觀調控手段,有效提升縣域經濟公共產品、公共服務質量。在此基礎上,基層政府還應當多渠道、多措施開源節流,不斷壯大財力,在為經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還應當積極制定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經濟社會保障建設,致力推動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失業保險等,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建設中。
綜上所述,在城市化步伐不斷深入的大環境下,鄉村振興戰略、縣域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正在不斷增大,尤其是城鄉人口流失所帶來的問題,導致縣域經濟正在面臨極大的挑戰。與此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又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持、戰略支持,且能夠相互促進,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充分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協調縣域經濟發展、基于差異化理念全面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完善升級、建立健全縣域經濟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有效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