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越
詩人沃茲涅先斯基告訴我,俄羅斯人先創造歷史,再否定歷史。其實,俄羅斯作家亦然。他們往往先嘔心瀝血地寫出作品,再一把火將手稿燒個精光。
普希金就曾多次焚稿。1828年,尼古拉一世的書刊檢查特別委員會認為,長詩《加百利天使長》褻瀆宗教。普希金遂被傳喚。根據當時的情況,普希金若承認他是長詩作者,便有可能被判流放。所以他堅決否認,并在回家之后立即燒掉了手稿。
1830年初秋,普希 金在波爾金諾莊園完成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第九章,并寫出了第十章草稿。10月9日,他重讀第十章草稿,驀然發現詩中寄予了對十二月黨人深深的同情。普希金害怕被流放,趕緊湊到蠟燭前燒掉了手稿。
普希金還燒掉了長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第二部的手稿和《上尉的女兒》的最后一章。普希金博物館保留的作家手稿里,有很多被普希金自己撕掉的頁碼。知情人告訴我,那上面不是普希金當年犯忌的文字,就是他給自己的作品畫的“不合時宜的插圖”。
果戈理曾用筆名出版了詩體小長篇《漢斯·庫爾加滕》,講述一位年輕人在幻想破滅后,重歸故里與未婚妻結婚的故事。小說出版后沒幾天,果戈理便收到兩封批評信;難以接受的他,跑遍市內的商店買下已出版的小說,連同小說手稿一起扔進火里。
1852年2月11日夜,果戈理將歷時5年精心創作的長篇小說《死魂靈》的第二卷手稿投進壁爐焚毀。究其原因,是抑郁癥讓他情緒失控,近乎瘋狂。不過,他投稿入爐時也有既依賴沙皇資助,又渴望創作自由的矛盾心態。
經典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66年發表長篇小說《罪與罰》,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為生計所迫,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等人。但其實,按照他原來的構思,主人公應是酗酒的馬爾梅拉多夫,小說名字也不叫《罪與罰》,而是《酒徒》。有了新思路后,他便燒掉了已頗具規模的《酒徒》手稿,只剩下《罪與罰》。
蘇聯作家也繼承了俄羅斯作家自我否定的特點。布爾加科夫首當其沖。他因為好友在大清洗時被捕,為防不測先后燒掉了好幾大本作品手稿,其中包括日記以及最著名的魔幻主義長篇小說《大師和瑪格麗特》、小說《白衛軍》第二卷和第三卷等。
諾貝爾獎得主帕斯捷爾納克,焚毀了早期“不成熟”作品,就連手稿也不放過。他曾應莫斯科藝術劇院之約寫出劇本《世間》,但此劇受到作協書記處書記法捷耶夫嚴厲批評。帕斯捷爾納克一怒之下,將劇本投入火中,但幾年之后,他根據《世間》的故事寫出了不朽名作《日瓦戈醫生》。
女詩人阿赫馬托娃也焚毀了很多手稿。她常在焚燒手稿之前,邀請信得過的朋友一起高聲朗誦她的詩歌,然后將手稿投入火爐,最后他們再一起回憶朗誦過的作品,將它們背誦下來,以后再適時變成手稿。
但遺憾的是,她的名詩《我們那雙年輕的手》和《俄羅斯的特里亞農》盡管焚燒之前被多次朗誦,但還是沒能完整地流傳下來。長詩《安魂曲》被燒掉后很長時間也未能恢復,因為她從創作這首長詩到燒毀速度太快,很多地方想不起來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阿赫馬托娃當時的危險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