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干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雙減”政策逐漸來到了校園內,教師也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創新了自己的教學模式。而體育活動是學生在學校的必要活動,初中體育課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幫助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減負提質;“雙減”政策;體育發展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此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通過體育課堂上的鍛煉和活動,能夠很好地放松學生的身心,緩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壓力。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注重體育課堂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課堂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展示自我,以此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一、“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發展的意義
“雙減”政策主要是為了緩解學生的疲勞,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能夠很好地放松自己。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通過體育課堂上的運動,對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反應力和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良好情緒的發展。教師加強自身的教學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課堂,讓學生產生運動的動力,從此愛上體育課堂。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帶領學生進行正確的運動,給予學生教學的保障,更好地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帶領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發展的策略
1.創新教師教學理念
隨著“雙減”政策的來臨,教師都在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不斷創新自己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全面發展。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思維,以此來順應教育的發展。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堅持“健康為一”的教育模式,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學生對于體育課堂本該保持的向往,但是由于學習的壓力,導致學生沒有運動的動力。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發現運動的樂趣,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質采取不同的教學。有的學生本身是喜歡運動的,并常常在課后進行運動,所以學生的運動能力很強,對于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任務能夠快速地完成。但是,有的學生對運動并沒有太大的興趣,教師有時布置的任務對于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學習時,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活動。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進步,教師可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進行分層教學,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長跑訓練時,有的學生身體素質高,長跑下來非常順暢,也不會花費太長時間。因此,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要求。當身體素質弱的學生能夠堅持完成長跑時,教師應及時鼓勵,并在以后的體育課堂中逐步給學生調高難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
2.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體育課堂和其它的學科不同,主要是讓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更好地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的習慣。教師在講完課堂上相關的運動知識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全面地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地觀察學生,及時地觀察學生。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地進行評價和鼓勵,以此來提高學生運動的信心。教師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教學內進行運動學習。體育運動有很多項目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所以,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共同學習體育。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夠拉進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競賽,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活躍自身的身心。教師可以選擇一節課,讓學生進行跳繩比賽,在比賽中,能夠讓學生感受體育課堂學習的樂趣。教師在教學前把學生分為四個大組,看哪一小組的學生跳繩次更多。獲得勝利的小組可以讓最后一組進行一個才藝表演,以此來活躍課堂的氛圍。小組內的學生每人一個跳繩,限時一分鐘。另外一個小組的學生進行監督,查看每個學生所跳繩的數量。在時間結束之后,把學生的跳繩數量相加,算出平均數。每個小組都是這樣的模式,以此來選擇勝利的一組。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體育活動,不僅緩解了課堂學習的壓力,還提高了自身的身體素質。
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體育課堂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之后需要讓學生進行練習鞏固。這樣,教師才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改變以往呆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進行探索性學習,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體育運動是不斷發展的,是一門不斷創新的科目。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帶領學生進行創新。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學習體育,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索。教師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愛好。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學習,讓學生自己來消化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在熱身活動中,教師可以放棄之前所準備的運動,而是讓學生進行思索,設計熱身活動。學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設計的,所以參與的熱情更高。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師可以按組進行活動,每一個小組的活動內容不一。有的小組進行健美操,有的小組選擇游戲熱身,而有的小組則是進行花樣跑來熱身。不論是哪一種熱身方式,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或者,在學期末的時候,讓學生自己選擇運動方式復習整個學期所學到的體育內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還促進了學生想象力的提升。
4.增加師生之間交流
中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也會獨立思考,但是受到年紀的影響,思維發展并不完善,所做出的決定可能并不完美。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完成自身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更好地了解學生想法,以此來注重對學生的體育培養。教師在教學體育知識的時候詢問學生,了解學生的意見,以此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處在平等的關系和學生進行交流,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而且,在交流中也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這樣,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學生會不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更好地達成教師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教師使用激勵性的言語來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以愛護學生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公平公正,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重視。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跳遠運動時,就可以詢問學生,想進行怎樣的練習,使用什么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跳遠能力。有的學生選擇自己進行練習,有的學生選擇小組進行練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選擇,讓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體育教師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全面地學習體育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通過課堂上的活動,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放松學生的身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前倉.基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初中體育教學策略探究[J].教師博覽,2020(27):85-86.
[2]李玲玲.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體能與技能協同發展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1(7):169-170.
[3]孟平平.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1(16):83-84.
[4]武衛.初中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教學策略舉隅[J].啟迪與智慧(中),2021(8):57.
責任編輯? 楊? 杰